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8篇)

时间:2023-05-22 17:11:02 | 来源:语文通

在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计算机教学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为了适应现代人才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建立计算机现代化学科,掌握市场发展的基础,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指导方针,注重学生的全面培养,以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计算机专业;高职

一、引言

“员工荒”和“就业困难”是近年来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矛盾,特别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类,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政府、学校和企业都在思考。在古代,技术的传承是由老师通过口头传统教授的,并且一直延续下去,这是学徒制度。自近代以来,学校广泛建立,学校教育制度已成为教育的主体,学徒制度逐渐减弱。但西方发达国家将古代学徒制与现代学校集中制培训相结合,形成新的现代学徒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和学生就业问题。

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将理论课堂转化为实践基地的新型知识转移模式,其教学理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为目标,以工作场所和生产场所为教学环境。其主要特征是改变学生和学徒的身份,主要表现为:首先,对学生的招录、招聘;其次,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培训。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员工)培训计划,共同实施人员培训,分阶段完成学生培训任务,再共同完成员工的培训。现代学徒制是实现职业教育定位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培训与大学教育(校企合作),技术人才工作与学习(工学结合)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员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1]。

三、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中,其课程体系主要以学科为基础,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每门课程独立存在,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差。因此,普遍增加实践教学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一是课程采用基于案例或项目教学模式来增加课程设计。通常是把课程中教授的案例或项目编写成讲座,缺乏完整性和实用性。二是参加综合培训。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综合培训所涵盖的课程可能不会在一个学期内建立,学生在培训期间忘记了相关知识。上述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训计划的选择通常基于书本设置,导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即便实现了实践培训项目,受过训练的学生仍然不能满足公司的要求,难以胜任实际工作[2]。

四、“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措施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社会生产、教育和科研相互合作发展的结果。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分阶段接受学徒培训。随着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之一,结合现代学徒教学模式,开展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联合企业制定培训计划,深入合作生产和研究,探索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职业教育模式。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对“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教学模式改革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可知,传统学徒制与职业教育模式相结合,学生具备学生和企业学徒两种身份。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合作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以双方有利资源为基础,建立学习和培训任务。尽管教育环境与企事业单位培训资源存在诸多差异,双方有必要共同解决现有制度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模式为基础,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目标,研究学校与企业的新型长效合作模式。

(二)开发课堂内容,重建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制定学生培训计划,按计划进行课程内容的二次开发。譬如针对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发现公司的职位大多是网站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视频开发设计等。通过与公司技术人员的讨论,根据培训岗位的需要,为满足所需岗位的能力和品质,增加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设计,UI界面设计,3D动画设计,视频开发设计等课程。逐步按照内部岗位职业发展路径,重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其中包括企业专业实习的实践培训内容[3]。

(三)拓展企业项目教学机制

拓展教学机制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更适合企业的日常工作应用,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当课程内容二次开发后,将公司实际项目的内容引入课程体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企业项目教学模式以“五阶段”的方式实施。其中五个阶段包括项目识别、项目计划、团队组成、任务执行和防御评估。整个公司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完全是按照完整的企业工作流程设计[4]。

(四)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制定标准

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价,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双系统”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建设,学生既有学生的身份,也有公司的学徒身份。日常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校与企业间的阶段式交叉培训模式。一个阶段是在学校教学理论课,另一个阶段是在企业实践中使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践内容和实践培训合同;教育阶段结束后,学校通过联合考试后,企业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同时,他们还可以获得专业学历证书,以确保有效实施双证书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构建高效的教学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质量监督评估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学徒制跨越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具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利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全面的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开源,朱秀娟,原红玲。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现代学徒制“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04):253-255.

[2]杨文福。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亚太教育,20xx,(12):142.

[3]于洪梅。高职高专“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时代教育,20xx,(18):47.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计算机制图中中职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关系着中职学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在各项专业教学中,计算机制图关系着许多专业的整个实践任务完成,而且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计算机制图都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应用效果。在具体的工作中计算机制图是将图形或模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阶段进行前期的方案提出,而只有通过计算机制图的方式所取得的工作推进方案,才具有强大的数据支持,使实践工作的开展更加合理和现实。由于计算机制图教学如此关键,因此本文归纳总结在其教学中应当注重的几点问题,期待能够使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制图教学获得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制图;中职教学;关键问题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制图教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涉及许多专业,因此计算机制图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实现其应用效果优化的重要条件。在一般的行业中计算机制图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途径,同时也作为一项关乎工作任务实现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存在。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计算机制图的要求也发生了同步的变化,因此只有关注计算机制图教学的优化提升,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中职教学的要求。

1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中职计算机制图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为了更好的提升计算机制图教学效果,应当从教学方法设计的优化上入手,逐步实现计算机制图教学的优化与提升。注重教学方法设计是指在教学方法设计思路上进行改变,只有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与能力保持在同步状态,才能使教学成效得以不断优化和提升。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计算机制图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综合能力的操作过程,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制图实践的指导非常关键,教师在教学方法设计时就是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及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当前企业实际工作中,CAD制图是得到非常普遍应用的软件之一,其对三维空间的高度精准化模式制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非常方法的应用,为了使这一应用更好的发挥其功能,教师就可将CAD作为一项专门的教学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CAD的综合性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三维实体模型、创意、构形等基本内容的融合,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训练与培养。

2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在中职学校中发挥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实践提升的有效引导,教师引导作用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直接关系着教学的实践效果。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制图教学而言,在其教学改革与优化提升的过程中,重点关注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实现其教学改革目标与发展提升任务的基本要求。对于计算机制图教学而言,让学生掌握各种制图软件及软件工具的使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软件和工具将个人的想法准确、完整的表达是最基础性的要求,要满足更高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更新、提升对计算机制图的看法与认识,从而学生在制图中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的培养。例如以建筑类制图为例,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就应当首先进行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对正确的操作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教师对基本的绘图步骤及方法进行简要讲解,并重点进行示范;再次,由教师提出操作要求,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建筑的形体投影、剖面图等基本模型之外的拓展功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与提升。此外,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教师较好的实践操作与制图能力,由于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示范,因此教师的制图水平与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是提高中职计算机制图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3注重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计算机制图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尤为关键,当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时,教学成效也必然无法实现。计算机制图所适用的行业非常广泛,当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时,就无法保证计算机制图教学的适用性与通用性,从而使教学成效不显著。在计算机制图教学提升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只有保证了准确的定位才能使基本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才能使计算机制图教学的适用性与通用性要求得到满足。中职学校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往往是基本的专业知识缺乏,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要想使学生的综合操作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不断提升。例如在机械制图中,学生们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而教师如果以机械造型的设计作为教学目标,并通过分节的课程设置来使学生接触这些内容,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学生们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背景,综合制图水平也无法获得提升。在这种条件下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针对学生的现有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现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综合考虑之后逐步将基本理论、技术操作、制图方法、投影知识等细节内容一一教授给学生。

4注重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手段在计算机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一些用语言难以表述的操作、技术、标准、图形图像等实现更加简单化的表达,使学生的信息接收与理解效率得到提升。由于当前计算机制图教学中缺少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制图教学改革提升中,注重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的三维空间关系进行更加直观的表述,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角度去观察设计模型的空间形体状态,而且在多媒体形式下展示模型及三维空间关系,避免了低效率的模型制作和板书绘图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在效率和效果上得到双重提升。但由于一些核心性内容需要引起学生们的重点注意,因此不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完全代替模型制作与板书绘图,一些关键性内容仍然是极为必要的。

5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制图教学水平受到了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与效率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些问题,使计算机制图教学得到提升,就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教学目标、多媒体手段等几大因素的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由海峰.小议建筑制图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J].艺术品鉴,2015,09:250.

[2]周祖鹏,李雪梅,韩海媚.工程制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考试周刊,2012,53:172-173.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三

文章重点分析了中技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麻烦,基于“互联网+”的理念,从专业的市场化调整,教学的“云”空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习氛围,实践拓展,教学分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这一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中技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始更加具备发展活力。“互联网+”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既是一个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也是一种教学内容,是这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化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

1 传统的中技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困境

1.1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缺失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很多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学生接受难度较大,教学课件的演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缺失使得这一专业的教学没有更多的创新手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现代这一专业的基本需要。

1.2 教学方法单一

这一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上也是难以实现多元化,因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支撑。例如,我们开展案例式教学,就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的缺失,使得我们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是难以开展。

1.3 学生基本素养不高

中技教育的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对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学习的效果不好。少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更多地沉迷在手机上,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解决学生学习困境是这一专业教学的难点。

2 基于“互联网+”构建教学新模式的措施

2.1 专业培养进行市场化调整

中技教育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设置上和人才培养计划上不断融入人才市场的需求,因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就需要其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之后,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例如,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研判,只有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才能更快上手,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另外就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与同事的协作能力也是现代中技计算机网络专业重点培养的方向。

2.2 构建该专业教学的“云”空间

由于“互联网+”渗入职业教育领域,微课教育的发展就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个中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该专业教学的教学水平,同时这种教学“云”空间的拓展也进一步践行了这一专业的现代化的专业理论,即实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给学生做出了一个应用型的教学案例。网络教学更加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特点,学生可以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选择性,由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时间较短,学生学习起来更具效果。

2.3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中技教育更加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升级,这种“互联网+”引发的信息化技术使得网络下载专业性的教学动画、短片更加方便,这些都可以成为该专业教师的教学素材,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基本需要。同时教师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构建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式教学,就是实现相关课程的内容前置,首先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问题答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只有学生具备上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条件,才能实现,因此,随着学生笔记本、手机等普及,这些教学方法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2.4 延伸学习效率,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实现学生通过自媒体的联系。该专业的教学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今后岗位的适应性。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在学生中不断树立学习风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进一步激发。这种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匿名的交流,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学生也不必担心老师知道自己是谁,可以放下包袱,与教师交流学习专业知识的心得,不断提升专业学习水平。

2.5 多元化的考证,拓展实习的范围

由于中技教育都是需要学生不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这些掌握程度的主要体现就是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就可以拿到相关的证书,这些证书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学生在该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性和专业技能。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进一步重视考证学习,不断武装自己,增加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的筹码,针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最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生产实习也是提升学生本专业生产阅历的主要途径,可以实现更为突出工作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首先,学生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找准自己今后几年时间里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开展生产实习的目的,实现自我学习目标的确定。其次,持之以恒,学习专业知识。学生需要拓展自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还需要努力钻研、虚心请教的学习态度,这些都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时间。最后,掌握技巧,提升考证、实习效率。找准考试、实习技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保证考证、实习的效率。

2.6 以学生为本,分类教学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学习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7 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这一专业课程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教学的评价,是否具备学生的满意度,传统的考核形式化较强,没有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更多地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着手,不断提升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专业班级建立的微信群,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借助这种平台,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设计成一个表格上传的平台上,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最终就可以得出这一专业课程设计的学生满意度,这样的考核参与的学生也就更多,更加具有实效性。

3 结语

中技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更加具有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的互动性。“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中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更新该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四

计算机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让他们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为很好的融入社会和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实现网络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即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所教授的知识,或者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学习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计算机网络可以使知识以一种生动、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使教育资源共享,能够极大的开阔眼界,学习的更全面。

2 现代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问题

2.1 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 ,过分依赖讲台和粉笔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需要的是更生动、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呈现在眼前,计算机网络更是一门需要直接、刺激的方式让学生们脑中形成网络概念的科目。因此,让他们感受网络、“触摸”网络、体验网络是必需的,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与美妙,牢牢抓住他们的心和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学得牢固且扎实,才能在踏入社会以后发展的更长远,也才能培养出当今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2 薄弱的上机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只有经过自己真正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的、深刻的感知网络、理解网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并大幅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再只是形而上学。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内容不系统,实验任务不明确,使得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甚至简单的将书本示例照抄实现,随意性大,形式松散,忽视对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3 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革新极快,教材不可能及时更新,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因此,过多依赖教材的教学内容必定有其滞后性。但是,几乎各大高等院校的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教学方式,仍然墨守成规。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悲哀,使他们学不到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网络技术知识,而学到的那些与新技术相比又几乎没有了使用价值,两头耽误事。这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极大的浪费。

3 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措施及建议

3.1 实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为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优势,研究与开发出以网络为基础的仿真试验系统和在线教学实践管理系统,即:Labform 实验平台,将实验室、网络以及个人计算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实验与学习。学生可采用Web 的方式访问实验平台。教师依照实验教学大纲中所编写的指导书置于Labform 中,实现学生可预习实验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有教师在实验中对重点内容展开指导,将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设计性、技能性以及综合性实验增加在实验教学项目中,以此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视角展开针对性指导。

3.2 理论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本身较为枯燥、抽象,以往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学生为辅、教师为主被动教学方式,因此,改革重点是将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出来,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实践性,必须通过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组建教室局域网络,并与Internet 网、校园网相连接,由此就能为学生提供有效实践环境与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这比教师语言描述更为深刻、形象生动,教师采用声音、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方式实施教学,代替网络实验,比方说,网络布线实现,无法在实验室模拟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只能通过模拟完成,还有些操作一定要采用动画、视频等方式显示出来,学生了解后,能够在实践中及时掌握。

3.3 紧跟时代潮流,与实际应用相贴近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工学门类,应该建立工程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教材通俗易懂且基础。对于复杂、艰深的专业知识了解即可,知道计算机网络里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非常有实际应用的知识要着重描写与介绍。再一个,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低层次的工程技术应用,基础理论虽没变,但技术手段的革新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在智能手机普遍的今天,如果他们还是只知道非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那么,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走上社会、进入职场之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尴尬的。所以要紧跟时代潮流,将最热门的新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详细传授给学生。

4 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当代高等院校生的一种基础技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会是当代高等院校生以后踏入社会的一块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对高等院校生未来工作与学习极具现实意义。

计算机应用论文 篇五

1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的意义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全球知识经济的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直接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挂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相应的成就,也会对应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显现出来。企业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获得更多有利的资源。对这些资源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可以从中寻得更多适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商机,便于企业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工具积极的作用,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在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时,可以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企业逐渐建立起技术上的优势,对市场动态进行准确快速的掌握,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扩大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范围。这些措施的利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整体综合水平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企业在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阶段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就是将企业传统的工作流程等操作转变成数字化,主要包括事物的处理、现金的流动和客户交易等业务信息这几个方面。企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工作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运作模式,以达到高效、快捷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其实就是在实现管理自动化的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提升到远程控制的阶段。在企业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中,生产过程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如果在这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控制,不仅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着重于抓重点,有效地利用这个点实现对整个企业管理上的优化,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常化的信息,又被称作是非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和结构化信息是互为对立的关系,非结构化信息主要包括电子文档、电子邮件、视频文件和多媒体。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把计算机的一些网络功能和实际的办公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企业从零件采购到产品的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对其进行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利用的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供应和内部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方便了企业的管理,同时还能提高企业在处理事情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企业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

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结合能够载入更多基础数据信息,可以逐渐加强企业经营基础信息的精确程度和时效性,可以为企业领导做出企业的战略规划时提供引导。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形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有利于企业内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简化了很多工作流程,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工作的高效便捷。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理优化,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消除一些存在的不合理的环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所有的企业员工优秀的工作经验进行整理结合,能够让员工之间的优势资源互相流通学习,通过彼此之间的经验的交流能够很好的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调控企业各部门的配置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通过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着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了企业经营生产的传统的工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分层次教学、个性化教学方法、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一、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浪费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并影响了教学质量。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为了兼顾到大多数的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得不选择就低原则,从而导致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了很多重复的知识内容,对于教师资源以及教学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造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资源十分缺乏,教学的实践环节不够影响了教学质量。由于高校普遍扩招使得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并且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使得老师以及计算机机房的资源十分紧张,学校不得不对教学计划进行那个调整,甚至缩减课程的学时,此外,由于节假日或者各类活动所耽误的课时难以再次补课(包括教室补课以及机房补课),造成课时受到压缩。所以,造成教学的实践环节严重不足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每个班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对于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的实际招生人数大大超过了计划招生的人数,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同时考虑到师资、教室、实训室等各种资源十分短缺的问题,学校只有通过增加班级的学生人数,部分专业每个班的学生人数达到70多人。使得组织教学的难度非常大,实训的机位非常紧张,部分实训机房中的计算机设备老化、配置低、故障比较多,维修工作难以跟上,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二、课程建设及其改革的建议

(1)根据城乡生源的基础以及个人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方式。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对其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及能力的问卷调查或进行相应的测试,了解他们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水平以及学习要求,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分层次、分班级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和协作学习。其次,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模块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工作任务,所设计的任务必须分层进行,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注重和实际工作、生活有机结合,为研究性以及自主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考虑到教师以及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教研处应当对这门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尽量避免所有大一新生集中安排课程教学,有效解决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现象,进一步提升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2)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不偏离教学大纲与目标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一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针对各种教学对象,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层次制定各种层次的教学目标。二是按照课程的标准、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学校教研室计算机基础课程小组对于每个章节的难点、重点进行划分,同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案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对教学的课程进行科学设计。在课堂对于设计的教学案例进行问题,让学生在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思考,最后由老师讲解解决的方法以及所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三是运用分模块以及分任务的教学方法,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通过考核之后,再进入下一模块,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由学生自己向任课老师申请任何一个符合规定的模块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允许免修该模块的学习内容。

(3)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有效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全部的课程教学应当在网络多媒体机房进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件的各种教学案例通过动态化的形式来完成,从而使得抽象的概念能够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并消化。其次,通过网络教学方法,便于自学。各种类型的课程网站上有大量的电子教案、课件、在线模拟练习等等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能够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模拟自测系统进行自我测评。最后,充分利用交流、互动平台。学生应当充分利用网站上各种相关的论坛、在线辅导等等,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与互动,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4)对于考核与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使得正式的考试和工作任务型的考试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该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又重操作的基础课程,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采用“模块测试+平时上机+全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综合考试方式,既考理论,又考操作,兼顾平时。模块测试:主要是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平时上机:是指完生产性实训的工作情况。全区计算机等级考试:既有理论笔试也有上机的基本功操作。

参考文献:

[1]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xx(10)

[2]易著梁,龙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xx(12):39~40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七

项目教学法,既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完一个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在做项目的时候,教师只是指引者,学生才是项目的主体。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或者完全取消,把课本上知识要点完全融人到项目中,教师只需要负责制定好项目,并为项目的执行提供一定的条件。这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一样看,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加强自己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以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1、1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作为教育家的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就曾经在德国素质教育的报告会上,用这样一个实例来推荐项目教学法。他先让学生和教师在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造桥”的项目,让学生分组来讨论项目的实施,并写出自己的策划书,然后,再正式地执行项目—采用一种“慧鱼”模型组装桥梁,接着再对项目的结果加以演示,让学生来谈论造桥的原理,最后,让教师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完成上述几个步骤以后,就能极大地挖掘出学生的潜在创造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我推销方面的能力,这就是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1、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也就是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填鸭式模式,而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写作和探索创新。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生以主题为中心,在探索方式、展现和评估方面具备可选择性和多样性。

2、实践性。项目的主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实用性和针对性。3、发展性。结合长期项目与阶段项目,组成了教育目标的整个学习和认知的过程。

4、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兴趣爱好以及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5、综合性、项目教学法具备了学科交叉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6、可评估性。重点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能力增长,此外,评估内容还包括学生在参加项目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和状态以及作业完成的质量和速度。

二、项目教学法在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第一,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项目。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一定要确定好适合的项目。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中来选择项目,这不但会涉及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且还必须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地带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素材,所以,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严谨地确定符合学生需要的项目。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自己只做好一个教学的主导者,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采用分组的形势来开展整个项目。组员互相之间要明确好自己的工作内容,共同协作,成功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辅导角色,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引就足够了。 第三,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时候,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一个自由、和谐和开放的学生环境,充分利用好院校的有关教学设施和开放的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互相交流,共同协作。 第四,合理地评估学习的效率。显然,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教学目标,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构建有关知识的概念体系。学生的责任是完成项目的要求,在评估学习效率的时候,教师要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学生做项目的具体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评估,教师和学生在谈论学习效率的时候,教师只能适当地加以指导,在拓展项目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三、项目教学法在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在专科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因为,它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不但需要计算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环境,此外,还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第一,制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教学项目。常言道,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于专科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来说,怎样培养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在制定教学项目之初就必须重点考虑,所以,教师在制定项目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问题,在开发、探索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探索未知世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以Photoshop这门课程的实际案例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替换个人的照片背景,以这个项目作为一个基础,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替换好照片的背景。 第二,设计成熟的项目执行计划。教师在制定好一个项目之后,必须为学生安排好具体的学习任务,设计成熟的项目执行计划。按照具体的实情,为班级的学生分好小组,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下,教师可按照学生的思考能力、个人特点、认知能力以及实际水平等相关因素,为学生合理分工,譬如说,有的学生可以做记录,有的学生可以实际操作,有的学生可以观察整个过程,班级所有学生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然后,再向小组发布具体的操作流程,让学生按照Photoshop这门课程中的图层过滤技术来为照片底色背景进行替换,最后,让学生完成好课堂的笔记总结,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 第三,合理分工,共同协作。教师为学生分组后,学生应互相配合,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项目的研究。小组成员应该从个人特长出发,去收集项目资料、记录项目内容、研究项目流程、分析项目结果等,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扬长避短,比较各个小组的项目研究成果,在比较中得到提高。 第四,做好项目评估。在各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进行交流、展现和议论,进一步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内容,巩固学习成果,此外,也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第五,做好项目相关的工作。在完成一个项目后,计算机教师应该把项目的学习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譬如说,当学生在学会Photoshop后,就可以安排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术在照相馆、影楼以及个人处理照片方面的运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这些技术的熟练程度。

四、结束语

事实充分证明,项目教学法对于专科院校计算机教学有极大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提供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还可以培养一大批计算机专业人才,为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所以,专科院校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本校计算机学科的具体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有机地结合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积极推广项目教学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八

一、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检查者,而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由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和掌控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同者与指引者。而学生则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师的协同与指引下主动承担学习任务。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增强面向社会服务功能,并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之中。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入到强调实践性、动手性、合作性、创新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

二、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

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首先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指导学生明确需要查找的知识点,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有关书籍、资料或网络信息来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所需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他们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参考资料与信息,协同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合理调动与组合相关技术资源来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各种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这种学习方式,学会了如何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之受益终生。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大胆交流,勇于实践,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快的经历,让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需适当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课堂教学进度,创新教学环节、改善教学组织、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

由于各地区学习条件和要求不同,学生进入大学时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无法顾及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面向大部分的学生,而另外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则无法接受到适合的教学。因此,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团队,围绕所学的某一重要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在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模式中,学生之间的学习不再是相互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交流、表达、展示和共享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参与中锻炼个人综合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

随着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性的增强,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协同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来实现,让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共同参与、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教学团队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教学体系,调节课程的衔接顺序,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们共同进行教学设计、共同实施教学方案,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关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的协同不但充分体现“传、帮、带”思想,还使得教学思想不断融合创新。不同专业教师间的协同,不仅能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增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同一专业教师之间,不同专业教师之间,专业课教师与基础课教师之间,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之间,在教学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将教学工作做好,这就是教师间协同要达到的效果。

(四)高校与企业间的协同

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需与当前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相适应,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就是为了培养出集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面向社会用人企业需求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不能忽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校企全面合作,形成企业是高校的培养基地、高校是企业的人才基地这样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高校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参与社会服务,为学生在企业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是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使学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增加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既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为学生、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总结

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将解决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脱节的问题,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学校与企业间的协同来改变以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将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既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协同创新理念应用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且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培养。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8篇《计算机教学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