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最新10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10篇《美术教学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美术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中职美术素描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此,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训练应以培养学生对物象认识、观察、表现和审美能力为目的,通过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真实,以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真实感受,从而达到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训练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美术;素描;教学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任务一般来说,是通过训练学生对客观物象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生动的表现力。即: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使学生理解描画对象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并按艺术规律去表现对象。
一、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基本原则
中职生素描初学者常有这种习惯,在绘画深入的过程中往往从一点开始绘画,并不会太多考虑画面整体布局,且学生艺术潜能也不会短时间就能被挖掘出来。对此,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原则开展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一要实事求是遵守客观情况。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目标建立、组织实施、进度安排都应根据中职学生个体特点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二要知识能力并重落实教学计划。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衔接,通过素描教学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获得自学素描、自主训练能力,使知识增长与素质能力增长同步发展。三要融通多种渠道开展素描学习。美术素描课应向社会、家庭延伸,实施课堂内外良性互动。即:重视开辟第二课堂,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全面培养美术人才。
二、注重解决素描教学实践问题
素描教学重在发展中职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有鉴于素描水平是个循序渐进过程,应着力帮助中职学生素描学习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指导学生从前人作品中学会借鉴。一般而言,中职学生喜欢写出,不喜欢临摹,有的学生认为临摹就是照葫芦画瓢,没有意思,且束缚手脚。其实,素描临摹可开阔视野、理性头脑、活跃思维,这种循序渐进能打下坚实基本功,使学生在临摹中培养耐心、细心,使素描认识由整体印象到具体细节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注重中职学生线条运用。很多中职学生对线条应用掌握不到位,素描教学时,力争解决好中职生画线条这一基本功。如:《永乐宫壁画》等之所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其生动,就是线条如行云流水,抑扬、钝挫、刚劲、柔美,把线条的生命力、表现性、概括法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素描线条是绘画最根本要素,严谨、高超用线技巧等于绘画成功了一半。
三、引导中职学生体验反思作品
从中职美术素描教学实践发现,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素描作品进行反思,如果让其找出素描画中的优缺点,往往张口结舌,或表述不能达意。因此,素描教学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有益反思。一是引导中职生对素描画面结构反思。好的素描用品,从起稿构图到形体结构,再到空间结构,其线、形、色合理布局和组织画面都透着画者精心构思。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素描作品反思,不断提升中职生构思画面效果,养成起稿即构图的良好习惯。二是指导中职生抓住素描学习的步骤。素描真实反映着客观对象。就如平常我们看物象,距离的远近、高低各不相同,而在素描中反映的就是颜色和大小。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我找到自己作品的盲点,如对画面效果的控制,物象外形特征、造型特点等,从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关注中职生兴趣点、创作力以及薄弱层面,以多元化指导促进中职生学习主动行为,实现个性化、多面化发展。三是教育学生对作品进行回头看。实践中,一些中职生对所画素描作品,画完就放到一边,甚至很少去多看一眼。对此,在教学中应安排相应时间让学生在完成素描作品后,每次自主性完成一份简单书面小结,通过自我小结,总结经验教训,静心反思,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好的素描作品。
四、加强学生画外功夫体验指导
中职美术素描课就是是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美学的感化。既让中职学生从感觉器官上感知出美感、美育的熏陶和享受,更通过教师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体验到美。一是把学生现实状况与课程安排有机结合。针对素描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中职学生心理有一定差异,教师备课应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掌握好学生学习情况、能力、层次等,以情激学、因材施教,让不同学生在素描课上都能有所收获。二是让学生在素描创作中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对比法教学,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的美与丑,发现素描刻画的内在美因素,领会美术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把感情渗透于自己作品中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拓展素描教学意境美。虽说素描追求“精练、传神”的特点,但在画面结构、风格,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方面如何体现美感,需要学生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进行大胆、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整体观察习惯,如:开展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知识传授,使中职生更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做足画外功夫,提高素描教学质量。总之,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要重点培养中职学生学习素描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观察方法,展示表现能力,让学生学会整体布局,提高自己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苏楚韩。探讨中职美术素描教学的方式及艺术[J]。教育科学:全文版,20xx(2):00186-00186.
[2]张旭堂。浅谈中职美术素描教学[J]。教育,20xx(1):00201-00201.
作者:张瑜 单位:山西省清徐县职业教育中心
美术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日益受到了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院校的重视。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专业艺术类院校所设置的美术专业课程;另一种为普通高校所设置的普通美术教学课程。两种课程体系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在教学本质上都应当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感教育;审美意识
传统高中在美术课程上重视程度普遍不高,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美术课程都会被其他的数学、语文或者英语课程“霸占”,最终,学生们一个学期所上的美术课屈指可数,更不用谈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了。而随着当前时代的进步,教育部门提出在高校教育课程的开展上不仅应当重视学生们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還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美术课程重新被高校所重视。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通过情感的融入,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作家在作画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感想及想要表达的情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融入情感教育的意义探究
在当前的美术课程教学来看,学生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而兴趣对于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和作用。当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他们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
但是实际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的学生之所以对美术课程有一定的兴趣,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他的课程太过于枯燥乏味,在经过数学英语这些纯粹理论课程的学习之后,通过美术课程能够舒适身心;另一方面美术课堂教师们大多都是带领学生们欣赏一些图画和视频,学生们对于直观性的图片形式是具有一定兴趣的。换句话说,如果美术课堂中教师过多地教授一些理论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采取情感教学法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们在欣赏图片和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用心去体会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转变学生们的心理,而且通过情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作品的真实含义。
美术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同时也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说教师在播放一段作品或者动画之后,让学生来进行赏析,学生们在投入情感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来发表独特的意见。换句话说,通过美术课程的情感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美术课程情感教学存在的局限性
前面笔者主要针对当前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意义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模式,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阶段来看,教师在情感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首先,有部分的艺术类学校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课堂上忽视学生们的发展和感受,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理论知识,而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缺乏也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教师不知道学生们不懂的问题,学生不知道教师讲的内容,在教学效率上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总之,缺乏情感投入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低效的,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师生沟通交流的局限性
对于艺术类高中学校来说,美术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校以及教室的重视,而有的时候这种错误的重视往往会造成教学效率的降低。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提升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加大课堂教学内容,一节课上所讲述的知识远远超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在讲解完成之后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互动,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而且这种缺乏师生互动和师生情感交流的教学体制,使得学生们很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课堂当中,对于一些作品和动画的欣赏也仅仅局限于好看、有趣的层面,没有深入地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次的含义,严重限制了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安排上的局限性
当前普高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将美术课程的课时数大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应试思想的影响。高中院校认为美术课程既然不在教学范围之内,那么一周一节课应付上级的检查足以,并且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表面上是一节美术课程,但是实际上学生们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最终达不到综合发展的效果。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教学对策
前面笔者对当前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不管是普通高中学校还是艺术类学校,在开展美术课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校缺乏情感教育的投入,部分学校在教学体制上缺乏有效教学模式。总而言之,当前要想开展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就需要结合情感教育,通过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一)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
首先,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于美术课堂的兴趣仅仅存在于“看新鲜、找乐趣”的程度,根本没有达到真正地喜欢美术的历史,更不用说真正地了解美术的真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美术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重视培养良好的情感教育方式。
在情感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美术中的美感,进而促进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播放一些动态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也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拿出一节课专门讲解欧美地区的美术发展或者中国传统美术发展。
其次,在让学生赏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一件作品的赏析在不同的学生看来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之处便是体现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通过鼓励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作品的賞析过程中学生们会更加用心地去体会和感受。
最后,学校如果有条件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园中的一些优美的地点或者接近自然的地方去感受自然的美,然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讲解一些关于美术的课程知识,同时让学生进行实践写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地提升情感教育的有效性,通过情感教育方式改善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程的学习与良好的气氛也有很大的关系,当美术课堂学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去体会和感受,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便会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利用情感教育来改善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气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营造师生和睦相处的教学气氛,这样学生会敢于提出对于一些作品的个性化看法,敢于质疑教师对作品的看法。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看法主观性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们质疑的思想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美术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性。
其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一种民主、公平的思想,在互动学习的时候,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为美术课堂中情感的交流和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们认为教师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那么良好的情感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学生将教师当成了自己的朋友,才会在课堂上真正地与教师交心,提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实现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善。
最后,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鼓励和表扬的作用。有的时候学生们对于作品的看法虽然偏离了主题,但是教师也应当予以一定的鼓励,提高学生们的回答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三)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课堂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比如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下课的时候多观察身边的小事物,观察校园中一些具有特殊美感的事物,在下节课的时候可以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让学生发现身边不起眼的“美”,进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结合学生的五官以及情感的融合,通过视觉上的冲击结合情感上的教育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说教师或者学校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展览、动漫比赛等。通过比赛或者展览的形式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美术的真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思维,为学生的后期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对当前我国高中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对情感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总结分析,同时研究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目前高中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重视情感教育教学方式。通过情感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方面改善目前美术课堂的现状;另一方面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课堂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靳晓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J].福建质量管理,20xx,(05):198.
[2]黄虹。刍议小学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8):239.
[3]王晓静。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152-153.
[4]邹联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微[J].学周刊,20xx,(17):223-224.
美术教学论文 篇三
水粉画形成于英国,传入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建国以来,水粉画与其它画种一样,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被用作绘画的基本训练,而且也用于制作宣传画、年画、装饰画、连环画以及书刊插图等。水粉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学美术课水粉画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好水粉画的方法、步骤以及基本的技法处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是通过綦江版画讲解,让学生对色彩有初步的认识与了解,通过静物与版画的分科讲解,从而增强对水粉的特点以及色彩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色彩塑造的方法,从整体着色
整体着色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素描基础,有一定的整体绘画能力,实际上这一步就是素描关系。色彩和素描是既有联系又彼此不同的两种绘画形式。当我们能看出一定色彩关系后,怎样才能把一组静物的体积感、空间感塑造出来呢?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描基础,色彩的塑造永远都可能无从谈起。所以,当我们面对一组静物时,除了努力观察,还要有理性的处理能力,这是形体塑造的基本依据。当然,我们不能为画素描而画素描,一味地强调明暗关系也许会失去色彩的意义。用颜色画素描是水粉的大忌,怎样塑造呢?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对基本形体进行“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分析,强调笔触的独立性,把一个物体分为有限的几块颜色,即块面画法。这样,画面就会层次分明,色彩简洁明确,加上笔触的变化,作品就显得干净利落、形体结实,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关于块面的塑造方法,对于初学色彩的学生而言可以多练习一些从明到暗的色阶推移,来区分色彩层次。
二、掌握好正确的观察方法
所谓观察,不外乎就是整体的对比,也就是说彼此对照,区别不同。特别是用“同类对比法”最能观察到微妙的色彩变化,把相同或接近的色彩进行反复区别,找出色差,然后再分解调出。为了局部观察物体,最好侧身观察物体的色彩,从而避免“死盯”。要学会观察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关系,这样可以加强不同物体、不同方位的色彩。
三、水的运用
作为水粉画的调和剂,水是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虽然水粉画可像油画那样采用干画法和厚涂法,但还是有许多限制,没有水就不能更淋漓尽制地发挥其水粉的特点,忽视了水的把握,也就忽视了水粉画的方法。画水粉时要准备好两块干湿毛巾,这样可使画面效果更为漂亮。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水的分寸,对于一幅画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色彩的笔触变化
要画好水粉画,除了学会观察、锻炼一双敏锐的眼睛外,笔触的运用也是画好画的关键,如果忽略了用笔,使作品流于光滑匠气或用笔毫无章法,也缺少了绘画感。水粉画作为初学者锻炼色彩的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用笔及其颜料的性能、水粉画的特点、水分的运用和纸张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水粉画的笔触变化:通过水粉笔特有的笔头表现出来的笔触大小、长短、方圆、宽窄以及利用笔触摆、点、揉、提等变化,使画面更富有生气。其次,水粉画的用笔还表现在通过对水的多少运用而产生的干湿效果。再次,在注意笔法和用水的同时还要注意用笔的意向,做到一笔下、形色兼备,就必须在用笔上做到果敢、概括、恰到好处。用笔果敢就是在表现画面的时候不要缩手缩脚、谨小慎微,要做到敏锐地把握好色彩的准确性和造型的鲜明性。用笔概括就是有力地抓住对象的造型和色彩的生动特征,除去无关紧要的细节关系,鲜明地表现对象。所谓用笔的恰到好处,就是每一个笔触都要做到各负其责,一笔下去,色彩的明度、色相、冷暖、纯度与整体的对比关系完全正确,同时物体的形体、结构、透视、虚实等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必须统一到位。如能够处理好这几种关系,相信定能在画面上运用自如。
美术教学论文 篇四
摘要:如同所有的教育一样:课堂的专业教学,师生关系,教师的人生观,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的一些常规性工作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的新情况。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存在。也只有解决好此类问题,美术教育事业才会呈现出新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美术教学若干问题再认识
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今天可谓一日千里,表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近年以来,美术教育界出现了某些有关教学方面的讨论,这些研讨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师的教学工作为主要内容而展开的。这反映出当事物演进到一定的程度时,它总是要求人们进行某种现实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教育现状也不断地发生着改观,例如生源的扩增,教师的更替;专业的创新,教材的变异;交流的广泛,理念的多元,等等。这些一系列现实的变化都造成了对教师讲学授业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当今新的环境中,围绕有关“教师与教学”等的重要课题确实发生了以前所没有过的思考,并且也确实有若干问题值得大家的探究。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同样发生了类似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这一角色应如何演绎呢?“专业教学”怎样才会收到较佳的的效果呢?这些原来只是最普通不过的问题,但却是影响教学的最为广泛而重要的事实。分析起来,以上的问题比较明显地反映在教师的理论讲授、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修改、教师的课堂示范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应该说,这里所举的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范畴。但正是在这些范畴当中,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某些误区甚至是盲区,以致引发出教学实践上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括起来,上述的现象与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即:课堂的专业教学,师生关系,教师的人生观。
一、课堂的专业教学
美术教师授课的常规工作无非就是理论讲授、修改学生作业、堂上作示范画这三部分。
1、理论讲授。教师在进行讲解绘画理论,讲评作业,总结教学等项内容时,应思路明确,语言清晰,避免讲话层次混乱,逻辑思维矛盾,形象思维枯竭等问题。可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着部分教师思维不清,表达含糊的言行现象。这种事例的背后透露出的原因就是授课者的专业理论修养偏低,以及课前准备不足。因而,势必造成语言贫乏,内涵枯燥,分析不当,观点乖谬等不良教学效应。克服此类毛病,需要努力探求专业理论的深层意义,扩大和优化知识面,以及熟练掌握语言表述的艺术规律。
2、辅导学生修改学生作业。作为授课教师,帮助和辅导学生修改课堂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取向,这就是说,为学生改画的意义是让学生以后自己能更好地作画。因此,教师应注意到:
(1)带着具体而鲜明的意识改画(不是仅仅为了改画而改画)。
(2)引导学生理解老师为其改画的旨意(只有让学生明白老师修改作业的目的,才收到预期的效果)。
(3)要发现和尊重学生的艺术感觉与个性(教师不应以自我的感觉代替学生的感觉,而应强调学生的发展空间)。
如果教师在修改学生作业时只是为了完成其作业,或只是为了提升其画面效果,那并非是上乘之举,这可能会在客观上产生代替学生学习的消极效应。不应忘记,授课的教师在修改学生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唤起学生在审美与技巧上反观自我的艺术感知,让受教育者有真切而深刻的艺术体悟,这才不愧为善教者。
3、课堂作画示范。依据某些局部性的了解,现在有些美术授课教师基本上很少在课堂与学生一同画画。当然,相关的教育法也许没有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在课堂作示范画,但从教学效果方面看,答案应该说是肯定的。作为一名理论与实践都具有较高水平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表达以及作画表演,应该说是较为完整的教学法式。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师很受学生的欢迎。关于课堂作画示范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即:教师作示范画,应胸有成竹,表现出认真而娴熟,避免力不从心或把握不够等现象。在课【虎知道】堂之上教师示范的一举一动足以深刻影响受教育者,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集中体现。倘若技术不精,效果欠佳,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二、师生关系
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同样存在着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的现实问题。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对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的研究与论述。就当下我们所处的美术教育环境而论,师生关系体现于如何更好地研究解决艺术规律问题。在此,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定位是关键。
在本质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这应体现于人格的平等上,就是说在追求真理和艺术方面是平等的,而且各有使命。教师不妨、而且也可以是学生的好朋友,但教师毕竟是教师,其必须承担起作为教育者、引导者、授业者等的角色,此种角色是无法否认的。因而,教师在专业教学上应具有权威感。但“权威”绝非“霸气”,“霸气”与“无能”都是心态浮躁以及缺乏自我修养的极端消极表现,是教师在教学上失败的状态。之所以讲是失败,因为这两种状态均无法和学生产生有积极意义的交流。故而,教师必须在操行方面成为受教育者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这个角色应包含了专业的权威与学生的朋友这双重意义。
新时期条件下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自然应赋予新的内涵,这就是更专业化、更知识化、更人性化的新型关系。在这里,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主导性的,是事物的关键所在。必须指出的是,师生关系乃是最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关系,这种关系的优劣与否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教育学的层面看,不断地研究和不断地改善师生关系实在是大有可为。
三、教师的人生观
教师的人生观决定了自身的发展趋向,也必然影响着教学质量。质言之,意欲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无可避免地要追溯到教师的人生观这一层面。
每一个人的人生观并非一时一地形成的,通常认为,人生观形成于青年时期,以后逐渐走向成熟。人生观深刻而集中地反映了每个社会成员对自身与世界的认知与评价,并且伴随人们的终生不断的发展和变迁。从此可知,人生与人生观两者之间相互交织,互为因果。
坦率地说,要真正地担当起“教师”这一称号殊非易事。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是因为教师的事业具有崇高性,而不是说谁当上了教师谁就崇高,崇高是无法赠与和自封的。可是,走上教师岗位的人,就不得不认识到这份工作的社会意义,不得不认真地、刻苦地去研究自我、完善自我。在这方面,美术教师也不例外。
作为美术教师,是美术专业的授业者,是审美理念的宣讲者,是学生个性的发现者,还应该是人文思想的传播者,总体上说,是人类文化艺术的传授者。要承载起如此丰厚、重大而美好的责任,是否每一名身为美术教师的人都能胜任?这一问题无法抽象地回答,只能在具体的个案中找到结果。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认定的,那就是:有志于成为一名及格乃至成为一名出色的美术教师,就得努力地、刻苦地、深入地、全面地、不懈地、永远地提升自我的人生观,舍此则别无他途。在人类的教育史上或在今天的现实当中,有多少优秀的教育家,他们崇高博大的人生观令人肃然起敬。对于他们而言,假如没有仁慈而宽厚,深沉而坚定的人生理念,就不会有感人的故事以及事业的巅峰。
四、结语
在现实中的某些基本问题没准会被人们忽略掉,因此,再认识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社会的整体文化与教育以及价值观念发生重大演变的社会环境中,应如何看待教育这块“圣地”?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又当如何?如果说世界上还有特殊的职业的话,那么应该说这就是教师了。教师的职责,教师的工作,具有强烈的传承性,就是继承与开发并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坚持优秀的传统,并加以总结与升华,授予后人,薪火相传。此外,教师工作的价值更不应以商品价值作衡量,因为教育事业的价值与商品价值几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此的比喻并非夸张,但却直率,唯有谙熟教育真谛者识之。美术教育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专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更加具有奇特性和挑战性。传授与引导“真”、“善”、“美”,不啻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天职。要完成这一天职,不管是谁,都得付出巨大的心力,那是因为,教师自己必然首先要成为“真”、“善”、“美”的表率。而这种“表率”的光彩正体现在教学的常态上。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篇五
[摘要]生活情趣化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复合交叉、不拘一格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生活情趣化;美术教学;意识;能力;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有趣生活的一部分,把学生培养成文明、乐学、求实、创新的人。”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生活情趣化教学艺术的实践与研究。
一、生活情趣化的绘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生活情趣化的绘画学习,改变以往每次美术课堂上教师示范、学生照抄的教学模式,指让学生在绘画、临摹前加以分析作品背景、内涵后再临摹,或是做“加减法”的尝试,融入自己的独特感受,最后定稿,完全是自己的创作表达。同时,生活情趣化的绘画学习在表达方式上有单独创作、教师辅助创作、生生合作创作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教学《春天的畅想》一课时,教师设计以下绘画作业:自由发挥,画出自己笔下最美的春天。但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笔,于是教师提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教师就会经常有惊喜,不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合作交流,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生化情趣化的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拓展学习包括鉴赏、绘画、表演、制作等,旨在尽可能地展现美术学习的广阔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或主题,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围绕一个专题创编小报、小册子,用绘画改编课本剧或编写文集。例如,教学《诗情画意》一课后,教师让学生设计一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的作业。学生在认真思考、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后,出现吟诵、挥毫、绘画、表演等多种表达方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搜集学习,能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课前、课后搜集一切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能为课堂学习服务,又可以达到解决问题、开阔眼界、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故事、搜集各种各样的彩灯图片和了解制作流程等,为课上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做好准备,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生活情趣化的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生活情趣化的实践操作,旨在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运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如绘画领域中国画笔法、墨法的实践体验,设计应用领域中彩灯、面具、脸谱、风筝等的制作,还有拓展领域中泥塑、麦秆画、补贴、刺绣、剪纸、石画、废旧酒瓶、塑料瓶、牙签、筷子等的制作……例如,教学《会跳的玩具》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玩具是怎样跳动的,教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如拆卸废旧的玩具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就十分轻松了。可见,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可以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动手中感悟、寻找中收获。
五、生活情趣化的活动体验,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情趣化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点滴感悟,随时随地记录观察日记,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回归生活,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如日月星辰、鸟兽虫鱼、风雨雷电、凡人小事等都是良好的素材,报刊影视、参观游览也是观察体验的重要内容。例如,教学拓展型课《麻袋上绣花》后,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发现麻袋上绣花不是不可能,也有它的独特美,甚至有些家长将学生的作品装裱悬挂在家里,同样别有一番情趣。
六、生化情趣化的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生活情趣化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意识地沟通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三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查找雷锋资料,调查周围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最后画出绘画日记、开班会、出小报、写小报道、讨论交流等。于是学生收听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画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其设计包装、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经典古诗文,给古诗配画;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的发展……总之,美术生活情趣化的实际运用往往是复合交叉、不拘一格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美术教学论文 篇六
一、注重学生本身感受,教学效果不断深入
在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课上,往往教师过于关注教学的内容是否进行完成,并没有将学生的切身感受和内心需求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上,并没有从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行引导和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美术教师首先要从孩子的内心感受出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写生,用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对孩子们进行引导,在大自然中教育孩子如何观察,如何落笔,如何进行色彩的搭配,不断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认知度。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教学,学生放下了课堂上紧张的情绪,能够很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深入学生内心教学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教育孩子们具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教师通过轻松的教学氛围,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以很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形成互动式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走进孩子内心深处,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交流非常少,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你讲你的,我干我的”这样的现象,因此,在新教改的过程中,我们的美术老师可以积极走进孩子的内心,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观看色彩丰富的动画片,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将画面暂停,组织学生对画面中出现的颜色进行抢答,看谁回答出来的颜色多。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两组学生进行PK,看哪一组能够获胜,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注意力会非常的集中,老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会非常的专注,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在竞争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可以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发现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们发现美的能力。
三、广泛利用资源,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美术课程具有资源广泛,便于收集的特性。充分利用好身边有利的美术资源,开发和利用起来,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达到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效果。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色彩大赛、服装秀、美图欣赏等有益处的活动。在色彩大赛中,组织学生利用水彩,自由搭配,美术老师负责现场指导,比赛以调配出颜色最多者获胜,可以给予一定的小奖励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服装秀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穿着自己喜欢的服装,现场走秀,其他的学生对服装中的颜色和图形进行发言,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提高每一个学生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识能力,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和兴趣。在美图欣赏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互联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美术图片,在班级中进行匿名展示,最终全体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两幅图画进行投票,最终以票数最多的图片获胜,成为最佳美图,通过激烈的竞争可以使每一名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四、及时总结,鼓励学生多创新
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每一名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及时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对学生的进步非常有利。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孩子们的美术功底也在加深,如何能够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每一名美术老师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例如,很多孩子在上学前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美术的启蒙教育,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美术功底,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讲一些他们已经熟悉的内容,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对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弘扬优秀的教学方法,摒弃过去的旧观念,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实例,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并能够做到及时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的不同特定和能力水平,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适应新教改的各项要求,本文通过新教改中美术教学的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芳宇。初中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xx.
[2]王文丛。初中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模块教学与实践的重要性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美术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在传统的日常低段美术教学当中的,示范既能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另一方面却又束缚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把握示范的“度”,寻找传统教学示范教学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美术学习学动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妙用“示范”。
关键字:低段学生 美术教学 创造力 示范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倍受家长、学校及专家们的重视,而各种理论和绘画教材,从出不穷、众说纷纭。在这些年的不断教学实践中我反复的在思考,如何更有效的用好示范,既起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又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基于此,我做了尝试。
一、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拼合、重组、借换、或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已达到妙用示范的作用。
在一般低段学生的绘画教学示范中,我们常见到的方式是,一笔一画的临摹。在短时间内,可以很快速的,很像的画出对象,完成度很高。却失去了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且越来越没有自主意识,没有了老师就变得什么也不会画了。反之在集体教学当中,教学示范却仍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
1、在示范前,让学生观察找特征;在示范时,让学生观察找方法;在示范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散思维。如执教《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我是这样做的:通过出示三种动物的花衣裳,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动物朋友有不同花纹和色彩的花裳,形成最初的对点、线、色块的印,适时的板了画出相应的点、线、色块。第二步通过“我是小侦探”的游戏,观察出原来不同动物的点、线、色块组合在一起,能变出多种多样的花纹来。这时在第一步的基础上适时的添加不同的点与点组合,点也组合……第三步,和学生一起进行小作业尝试,两分钟时间看谁能画出多种不同的点、线、色块组合。最后进行作业时,选一种你最满意的画到小动物身上。妙用了传统教学中的“示范”与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结合。学生的作业一点点的在丰富,虽然作业的完成度相对没有那么高,但是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想像,会一步步提高。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人的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储存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以,我在示范时,尽量做到先和学生一起观察,并示范事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拼合、重组、借换、或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改造,已达到妙用示范的作用。
2、在游戏式的示范中学习技巧
低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以游戏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儿童艺术教育“零点计划”主任茄德纳博士认为:“教师的任务基本上是为自然出现的那些发展提供支持,在学习某种艺术技能和技术时应给予更多的训练指导。”儿童画的画可以是“乱七八糟”,但不可以乱七八糟的画!所以用游戏的方式示范,让低年级的学生更的美术技能与美术语言,学生学起来轻松也记忆深。如我执教《动物的花衣裳》一课中,有的学生观察到了鹦鹉翅膀上的色彩是一块块的色彩衔接在一起的时侯,我就跟你们说是其实,我们的盒子里的颜色朋友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很爱玩游戏,你看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手拉得多紧,它们在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边说边示范色彩衔接的涂色方法)。完成后让学生尝试颜色块朋友还会玩哪些游戏,结果学生想出了很多不同块组合的方法,示范时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恬好这也是想象力发展的最高层次。
二、以不同的形式妙用示范,为“自主创作”提供平台。
1、放大夸张的方式
放大就是根据具体的物体的形状特点,进行放大的想象,并添加相应的人或物组成画面,这也符合段学生绘画随意性大的特点,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2、随形联想的方式
根据提供的图形所进行的联想就叫随形联想。在进行随形时,教师的引导语极其重要。如在执教《美妙多变的线条》,板画了一条随意的线,问:“你能把它变成什么”时那么学生的思考只会局限在这条弧线像什么上。如果换成“这根优雅的线条它不断的往前走,碰到了谁?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它要到哪儿去散步?”时,那么学生的思考想象空间扩大了。不过,所提供的“形”不同的情况下,指导的重点和方式都应不同。
3、构成训练
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同一类的东西拉到一块儿来创作一幅画,发现生成的作品非常有趣。慢慢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发新的视点来改变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研究组合关系,应用组合关系、创造组合关系。构成在设计或艺术领域中还有“建造”、“结构”、“造型”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课堂中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那么,这种多元化的示范教学及多角度思维习惯的培养,从这几年我教的学生作品来看,作品内容丰富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所想所感。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思考,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很愿意在教学方法上再做新的调整与尝试。
参考文献:
尹少淳//侯令 《怎样上好造型。表现课 》
《美术新课程标准(20xx年版)》
朱国华编著《在活动中创造》
杨景芝编著《绘画启蒙》
薛文彪编著《绘画启蒙》
尹少淳 段鹏 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美术教学的论文 篇八
也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否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是关系到教学效果及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中职生在入校前没有美术基础,要想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对美术教师的教学研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往往过分夸大美术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其错误是在于他们只看到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比较片面,而且还忽视了兴趣有阶段性特点。
我们不妨来研究一下教学对象,把学生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美本有一定基础有兴趣的;二是对美术无基础抱有兴趣的;三是对美术不感兴趣的对于第二三两种对象,美术教师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长期保持这种兴趣就显得太重要了。那么,究竟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先认知教学对象,找出各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然后唤起他们对自身优势因素的优越感来激发对美术课的热情。下面我们利用几个角度来谈谈:
1、针对音乐文学有爱好的同学。我们在讲授美学原理中节奏与韵律法则时,我们和学生一起谈论艺术的贯通性,从音乐谈到舞蹈,从诗歌谈到小说,从色彩谈到时装,处处都存在美的法则……,这样从他们最优势、最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课堂气氛很活跃,强化了他们的学习美术的兴致。
2、针对数学学得较好的同学,我们在介绍图案骨格形式时,有意识地引导这些数学基础好的同学作出一些较为复杂的图形,如椭圆、正六边形,正五边形等等。在平面构成渐变练习中,让他们写出有关数列公式和数据,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针对理化方面较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在中职美术课堂上,介绍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时,有意识地引导这些同学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在介绍工艺制作用料时,多让这些学生深入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能,从而让这一类学生在美术课中认识了自身优势及存在价值,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针对爱好体育的同学。我们常常引导学生从体育煅炼能保持好的体形,从而谈到人体的自然美;从动员的着装谈到服装色彩设计原理……,这样在他们的兴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授课内容。
还有许多的方面,在这里不可能一一举出。美术教师要善于找出每个学生的差异,从不同方面来鼓励他们学习。
二、利用教师自身因素,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中等职校的美术教育,其目的大致可分两类:其一是欣赏教育;其二是专业基础教育,但最终目的都是要能够培养出素质和技能完备的现代化人才。整个美术教学活动应当充满艺术性的过程。美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美自己,增加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l、努力完善自己的仪表形象,让学生感受第一个美的概念。教师应当仪表端正,教态大方,这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有的美术教师仪表较为拖遢,不修边幅,还自以为是个性表现,这不能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是不可取的。体态和颜面是对人认知的接口,体态不顺,颜面不端,常常引起不快,影响交流和沟通,从而便大大降低了某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养成教师特有的人格因素。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以及我国古人很讲究人品与画品的关系,都表明美术教师更应注重人格及修养,使学生产生敬佩感,这使学生提高对美术课的兴趣大为有利。另外,我们还要反对那种故作真人形象,万念俱空,只顾画画的一种姿态。
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美术教师首先要了解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其次要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技能。学生往往讨厌枯燥的理论,喜欢实践,教师如能娴熟自如地当场演示操作,学生则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上面所提的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兴趣,就要求美术教师更应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崇拜对象,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能长期保留。
三、注重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不致于丧失学习信心, 在对于美术作业的评讲及成绩评定应当慎重。我们应更加提倡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学生所交的作业,虽然不够完美,但在美术教学中也要善于发现这张作业中的可取之处,鼓励他下次重新画好。评分可以采用积分制,即每一次作业都是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如果一旦失去学习信心,不仅是学习成绩不能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其个性及人格发展。
最后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培养兴趣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成功,而是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巩固过程。我们美术教师应大胆改革,发挥主动精神和聪明才智,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美术教学论文 篇九
美术是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初中生对美術的学习,不像幼儿、小学生那样喜欢涂涂画画,兴趣逐渐减弱,把美术课作为“小科”,无暇顾及美术的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根本出发点。下面简单谈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轻视美术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学生进入初中后,许多家长认为画画是玩,是不务正业,只有学好语数外才是走正道,中考考出好成绩才是出路。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误导,使学生认为美术是副科,可学可不学。
2、学生自身原因
社会、学校、家长对美术的不够重视,久而久之也导致学生对美术没有兴趣,思想上也不重视。据调查,幼儿园的小朋友,十有八九喜欢画画,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好奇,什么都想用自己的小画笔画出来,画中有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他们的奇妙世界。然而,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大门之后,多数学生就放下心爱的画笔,从此,他们对美术、对画画的热情逐渐冷却,纵然有的学生对画画仍然喜爱有加,但在学习的重负下,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得不“收起来”,到了初中,愈演愈烈,繁重的学习使学生更难以顾及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学生脑子中充斥着满满的古诗词、数学定义和定理、英语单词和语法等。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主要策略
美术是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过程。以绘画教学为例,学生需要对绘画产生冲动,这样他们才会有创作的灵感。这种灵感的源泉在于教师的引导,对美术作品感染力的感悟。在学生想画什么方面,不妨给他们主动权,让他们画出心中的美和心中的人或物,尊重他们的想法,才会绽放其思维和创造力。
在初中一年级的《人物线造型》的教学时,当老师提出要画班级的美术课代表时,多数学生摇头表示反对,有的说想画妈妈,有的说想画宠物狗,有的说周日去了动物园,想画动物园中的老
虎……如果分析学生的这些想法,不难得出他们的共同心理——想把画画好,画出彩,画出情。主要原因在于:画妈妈,因为有爱;画宠物,因为熟悉;画老虎,因为新鲜……画美术课代表,担心画不好,有辱女同学,会使她不开心,老师不满意,如果画自己熟悉的,既有兴趣也不担心因画不好而受批评或指责。因此,美术课堂上的绘画活动,要求不必太统一,给他们创作的自由,让他们的兴趣始于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从而激发绘画的动力和激情。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把学生当作成人看待,要他们审美、创作都完美无缺,那么,只会使学生对美术逐渐望而却步,逐渐与美术越走越远。
三、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创造力
1、改变教学方法
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课《小伙伴》的教学时,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面目表情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再提出问题: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没有这些表情行不行?再呈现宫六朝的《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比较,描述这个“小女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进而再提出本课的中心任务:如何画好人物头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观察脸型、五官、表情和比例以及表现。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给出的课件中的人物头像后,再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总结出脸型主要有哪些,五官特征有哪些,表情有哪些等等,说一说人物头像的比例和表现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为同学画一张素描头像画,提出要求:生动、形象地表现
人物。
有大量的观察做基础,有素描理论知识的点拨和提炼,学生完成了为同学作画的任务自然会乐在其中,不会有一筹莫展之感,无从下手之困。
此外,在绘画前,开展“贴鼻子”“贴眼睛”“贴眉毛”等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这样,我们的课堂会更丰富、更有趣,成为学生的乐园。
再者,教学中可以适当设计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相启迪、互相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课堂更丰富。
2、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美术课堂上,教师只让学生看看书、画幅画等,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更无从谈起。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课堂魅力。
如《敦煌莫高窟》的教学,如果纯粹让学生看看课本,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千佛洞”、接触“四大石窟”,了解“时代背景墙”,感知“壁画”和“彩雕”等,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用心观察、用心体味。教师再提出问题:石窟艺术的构成有哪些?石窟建筑的特点有哪些?如果你意外发现了文物,你会怎么做?怎样尽到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义务……通过声音、图像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美术课堂增加感性认识,也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总之,美术作为基础课程之一,不能等闲视之,应改变“小科”的错误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兴趣的培养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设备,开展自主、合作、讨论等学习方式,构建学生乐学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彰显个性,培养创新能力,发展综合能力,成为懂美、爱美、惜美、创造美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增群。谈如何优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xx(34)。
[2]胡小丽。浅谈初中美术兴趣的培养[J]。速读(中旬),20xx(5)。
美术教学论文 篇十
一、利用教材明确主题,培养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力
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过对教材图例的赏析明确主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有目的的观察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一是指导他们将目标放在寻找对象的主要特征上,发现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地方。二是引导他们针对性地去观察与发现对象细节,通过具体生动的细节使形象更加真实饱满。这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可充分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力,达到较为理想的观察效果。
二、观察实物提出要求,发展学生整体有序的观察力
写生教学是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但把实物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描绘,这样做并非完全是仅为了完成实物写生作业,而是要他们在深层的观察中加深对实物的认识,以便打破学生绘画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对实物的观察不清而草草了事的应付性描绘的现象。从技术上讲,美术基础训练中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生学会“看”,并且是“整体地看”、“有序地看”,即把外部世界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形象,都是处在和其它形象比较中的一个形象。面对观察对象,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观察要求,强调在整体的协调中再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探究,培养观察的整体性和条理性。
三、亲近生活走进自然,引导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大自然的神奇多彩,对学生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色彩感受,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采撷美,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表现力。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虽然有所增加,但他们仍习惯用鲜艳的纯色来概念化地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一种绿色,天空涂成一种蓝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让学生到室外去认真观察一下。学生在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认知,丰富了画面的色调,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观察学习的兴趣。
四、拓宽视野交流评价,发展学生由此及彼的观察力
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对外部对象体会和研究的过程,是观察、分析、理解、概括的过程,是眼、脑、手合用的过程,有效的观察总是和积极的大脑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在高年级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展示评价环节,鼓励学生边观察,边思索,相互交流、拓宽视野、共同提高,在感知的同时伴随着对对象的理性的分析,才能使我们的观察既整体概括又细致深入。观察力的进一步发展还体现在观察的深刻性和逻辑性中。举例来说,当儿童年幼时,他所画的圆柱形物体大多是上面圆圆的,而底部则是平平的一根水平线,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观察力更多地偏向于直觉。而在一个经过一定训练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眼中,圆柱上部形状和底部形状就有了一种视觉上的联系和必然———既然上部是圆的,那么底部也肯定是圆的,进一步的发展和透视知识的铺垫还能使他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圆柱的上部和底部虽然都是圆形,但因为离眼睛的高低距离不同,所以形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观察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整体观察法即从整体出发,保持“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一般教师在讲解整体观察法时,并不能说出整体是什么样子,更拿不出一个什么整体来,学生没有整体的表象就不能形成形象思维,利用电脑来帮助就可以先让学生获得整体的表象,把观察对象的关系,整体比例关系,色彩关系或物体的基本形态,主要特征显示出来,同时隐藏了局部的关系或局部的特征,等学生有了整体的表象和一定的概念后,再把各个局部分批显示出来,使学生明确所谓的局部是什么,先主后次地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感受整体是什么的同时也感受到局部是什么,做到既整体又入微,这种把整体和局部分离开来指导学生观察的手段是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
2、比较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比较观察法,即指在明确比较观察的目的与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比较标准与参照物,教会比较的具体方法。一个物象可以分成多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整体与局部的比例、色彩关系,在确定其中一个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时,是以另一部分物象为标准的,这样就要求观察一个部分物象时,同时观察其它相关部分的大小比例和色彩关系,使各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参照,这样才能不脱离大的整体关系,使各部分关系互为标准的不断比较中逐步确立。
3、形体结构观察法的培养。所谓形体结构观察法,即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或基本形的组合体的观察法。当物体结构比较复杂时,学生往往被某些局部的特征所吸引而忽视了形体基本结构,要指导学生先去观察形体结构,讲解法说不清道不明,示范法时间又有限。为了能是学生注意到形体结构,则可以把物体拍成照片,运用多媒体在照片中加上几何形体或几何形状来归纳物象的形体结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来观察,总结归纳形体结构。
4、按步观察法的培养。所谓按步观察法即按作业步骤,先形后色的观察法。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常被物体斑斓的色彩吸引,其实美术的表现方法一般是先形后色,如果观察步骤上与之一致,对观察和作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用电脑模拟观察步骤,先出现物体的形状,然后出现色彩,这种先形后色的出示步骤有利了学生按步观察法的形成。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10篇《美术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作文:
- ·杭州亚运会2023年什么时候开始【精选10篇】
- ·党员党性锻炼范文最新5篇
- ·愉快的一天周记300字 愉快的一天周记500字优秀3篇
-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制度优秀5篇
-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精选10篇)
- ·中国古代谜语故事(8篇)
- ·大学说课稿模板格式范文 大学优秀说课模板5分钟(最新3篇)
- ·计算机实习报告总结
- ·英语读书笔记精彩8篇
- ·幼儿园教研的规章制度5篇
- ·学习英语的方法最新10篇
- ·如何写好个人简历模板(优秀4篇)
- ·看见自己简短 自己看到的自己【优秀6篇】
- ·外贸业务员英文求职简历【优秀7篇】
- ·有关美术实习报告
- ·元旦放假通知优秀4篇
- ·调度室岗位职责【优秀8篇】
- ·团支书意见(通用4篇)
- ·如何办理资金证明通用3篇
- ·谐音歇后语简单版(优秀8篇)
- ·9月18日几点拉警报_9月18日为什么拉警报
- ·银耳汤的功效与作用优秀4篇
- ·办公室职责10篇
- ·交接班制度【优秀8篇】
- ·《蒹葭》原文与翻译【通用2篇】
- ·2021年高考时间正式出炉
- ·谈生活中的经济学论文优秀5篇
- ·销售培训简单总结
- ·公司劳动纪律管理制度优秀7篇
- ·超市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