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接下来给大家带来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历史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原因,讲述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理解蒙古灭西夏与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
【难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展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并提出问题:诗词中有这样一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描写了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其中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有什么呢?学生回答:统一了蒙古。接着教师追问:在此之后蒙古又展开了哪些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思考:面对蒙古草原分裂割据的局面,成吉思汗做出了怎样的举动?
学生回答: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同时被拥立为大汗。
教师追问: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如何使蒙古族发展壮大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草原后,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组建了一支有一万人的护卫部队;建立了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二)过程
教师出示《蒙古灭西夏与金》的示意图,并提问:随着时间的发展,蒙古统一全国的条件渐渐成熟,那么蒙古统一全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成吉思汗首先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之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教师补充讲解:在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西夏与金均是成吉思汗的继承者所灭
教师追问:在蒙古灭西夏与金的过程中,西夏、金、南宋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西夏向金求救,但由于西夏曾与金交恶,金朝拒绝支援西夏。南宋不顾北宋灭亡的教训,与蒙古联合夹击金朝,导致金朝灭亡。
教师继续提问: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唇亡齿寒,做事目光要远大,不要局限于当前的利益。
(三)意义
教师展示《蒙古灭西夏和金之后的形势图》,并提问:蒙古灭西夏和金的历史意义何在?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之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面对强大的蒙古,为何南宋迟迟未能攻下,请结合史料及所学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蒙古善用骑兵,但宋军善于守城战和水战,宋军可根据地理形势对抗蒙军。
2、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使得蒙军损兵折将。
3、宋朝人口数量庞大,故和蒙军保持了长久的对峙局面。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成吉思汗的继任者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建国后的措施有哪些?课下搜集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出示《耕获图》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
仔细观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这幅图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
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什么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
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温暖。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
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
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
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
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
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思考“宋代南方手工业与前代相比有哪些发展?”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织业首先在南方兴起并初步发展;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制瓷工艺取得新的突破;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广州、泉州)
(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南方手工业的水平)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
强调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1)外贸港口:广州、泉州;
(2)市舶司的设立
3、货币制度的变化(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进行归纳、总结,对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
4、小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5、作业:课后作业
初中历史教案 篇三
[课标内容]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 www.huzhidao.com 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 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 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 ”,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 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 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 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 ”, 还出现了( )。原产越南的( )由 福建推广到江淮 一带。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 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作文:
- ·最新春节联欢四言对联(经典4篇)
- ·寝室卫生制度【6篇】
- ·三抓三促活动【优秀3篇】
- ·业务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2篇】
- ·酒店厨房规章制度样本【4篇】
- ·大数据的应用有哪些(最新4篇)
- ·男性该怎么保健身体【最新5篇】
- ·爆笑短信小笑话(优秀6篇)
- ·应届毕业生简历自我评价(通用6篇)
- ·公司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报告通用
- ·校长职责通用8篇
- ·与黄河有关的格言名句【精彩3篇】
- ·2021牛年经典春联对联(精彩4篇)
- ·2023世界卫生日个人总结报告
- ·小暑的诗句古诗(经典10篇)
- ·中医学论文【优秀3篇】
- ·应届生求职信最新4篇
- ·家长意见和建议书(最新5篇)
- ·国庆节的诗歌4篇
- ·时代楷模黄大年真实事迹【精选3篇】
- ·办公室管理制度【最新5篇】
-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优秀7篇
- ·保安先进事迹材料精选4篇
- ·客户管理制度【优秀10篇】
- ·商场导购员岗位职责【4篇】
- ·教师自查自纠整改报告10篇最新
- ·2023“清洁美丽中国行”活动总结
- ·清明节活动主题总结2023
- ·化验室管理制度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