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通用10篇

时间:2023-03-01 13:47:55 | 来源:语文通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会计毕业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会计毕业论文 篇一

1、选题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的成本信息,它贯穿于产品供、产、销的各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可以立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奠定基础。注重对成本会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企业成本会计应用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使小型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本身的竞争能力。

2、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对成本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成本会计才逐渐被关注。许多学者结合西方管理会计出现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中国的企业成本会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由于环境的变革而应采取的对策。在《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与应用》中,作者王昕、魏宁薇研究了企业成本会计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改善对策。岳鹏成在他的文章《企业成本会计的科学应用》指出了成本会计数额较大,隐含着较多的坏账将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帅革在《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及改善对策》一文中指出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应对的方法。余绪婴、欧阳清等学者从总结我国成本会计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索新环境下企业成本会计的适应模式。传统的理念认为,成本会计主要目标是正确进行成本计量。因此,成本会计的范畴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计量成本、分配费用、报告成本核算信息。早期的成本会计理论大都是这种观点,将成本会计看作制定和公布成本标准,计算和记录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将其与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将与此有关的资料向经营管理者报告,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成本会计即处于此状态。

3、国外研究状况:

日本和欧美从九十年代开始全面推广以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会计学权威罗伯卡普兰和罗宾,库拍为代表所建立的面向流程管“作业成本法管理”。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企业价值的目的。而在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推行泰勒制度,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理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用于成本控制和分析的标准成本法,使成本会计的职能从成本计算进而扩展到成本控制和分析。西方国家对成本会计的研究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不断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及应用进行研究。戴维德·莱肯在他的《成本会计论》中,从企业成本角度出发,认为成本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运营,由于企业间的这种经济活动导致了他们相互竞争,并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管理程序和质量做出定量相关性的分析。在近代的成本会计,主要是美国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在原有的成本积聚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上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的新职能。正因为成本会计扩大了管理职能,于是应用的范围也从原来的工业企业扩大到商业企业、公用事业、以及其他服务性行业。

4、研究大纲:

一、引言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状况

三、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应用的现状

(一)对成本效益的内涵理解不正确

(二)对成本会计的职责分工不明确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没有完全形成

1.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程度不高

2.复合型人才缺乏

3.办公软件的局限

(四)新制造环境无法准确的计算产品成本

四、成本会计应用的对策

(一)正确理解成本会计效益的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二)明确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三)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

(四)推动成本会计向作业成本法迈进

(五)树立长效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思想

五、结束语

5、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了解小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获取国内外对此的研究状况,并采用实地调查企业等方法来了解成本会计的现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分析小型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改善对策。不断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

6、参考文献:

[1]垢世强。浅析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20xx(24).

[2]朱斌。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成本会计的应用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2).

[3]邢启亮。新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6).

[4]邓斌,周超论。信息技术环境下成本会计的发展与变革[J].特区经济,20xx(9).

[5]李文波。成本会计的变化趋势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xx(3).

[6]王希春。成本会计的研究现状[J].经济研究导-T0,20xx(19).

[7]赵平。成本会计的发展及策略论析[J].财会研究,20xx(14).

[8]裘卫红。浅谈成本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xx(23).

[9]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xx.

[10]昊水澎。中国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会计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让我国财政事业得到了稳定性上的支持。这素质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开展改革上的工作。因为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针对事业会计制度中的弊端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并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仅供相关人员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改进措施

我国现有的事业会计制度已经在我国事业单位中运行了很多个年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地运行发展。但是,事业单位中使用的会计制度,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内容扩充或是改变,所以,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这就直接导致这些会计制度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各种弊端与不适应,所以,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当前我国管理部门工作开展的重点。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1.1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事业单位会计目前采用收付实现制,只将本期所有现金作为本期的收入,本期的所有现金支出作为本期的耗费,这样就会造成当期的成本费用反映不真实,从而使得不能如实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另外在收付实现制下,只有在实际收到拨款单据时,事业单位才按拨款金额确认购入的材料物资,假如采购跨年度,那么将不能完整的反映出该项经济业务活动。因此,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出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有效性。

1.2关于固定资产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提取折旧,而是提取修购基金,并且大多数事业单位都是根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这样不但不能反出映固定资产的折损价值,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固定资产不断的磨损,使得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造成虚增净资产,账面价值与现实净值逐渐背离。此外事业单位的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那么业务活动成本相应也就不包括折旧费用,相当于人为的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而且不能真正的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1.3关于无形资产核算问题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严密的无形资产核算体系,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备。由于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不重视成本管理,致使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和程序严重的弱化,对于较为复杂的无形资产无法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因此大多数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没有入账。此外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转化利用率很低。原本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及寿命是有很强的高效性的,但是,由于无法认清其价值,致使有些科技成果研制出来后,既不积极地转化为生产力,又不向社会推销,严重的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

1.4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的格式采用的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原理,而这实际上相当于会计科目余额平衡表,项目列示不科学,而且也不符合资产负债表既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类要素,又包括收入类、支出类项目的规定。因此,目前事业单位这种格式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改进。

二、改进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弊端的措施

2.1修正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

新型公共管理体制出台以后,许多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上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进行改革。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财政核算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制度改变。这些制度上的变化,使得财务报表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可以良好地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进行反应。收入支出上的问题,也得到了良好的解决,这些制度上的革新,让事业单位在不同时期的收支平衡可以进行纵向与横向上的对比。不仅很大程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负担,也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工作上的效率,这样财政部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2改进固定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外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方面上的功能发挥,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工作内容能否得到平稳运行,对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购入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款项进行统计,为了方便统计上的事务开展,可以将固定资产直接计入科目中,固定资产在折旧处理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该对这些处置进行相应的条例规定,最好将原有的基金制度进行废除处理,如果废除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可以在原有的基金制度上进行改革。为了让折旧基金可以得到统一管理,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累计的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对费用进行折旧处理时,可以采用直线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固定资产在处理过程中,减轻统计上的操作负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要对这些事物的运行进行记录处理,让这些资产在运作过程中,可以有相应的记录进行抽查。

2.3健全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和增强无形资产转化率

想要增强无形资产上的转化率,事业单位管理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进行相应的改动与调整,依据科学的方法,将这些无形资产上的计价模式进行分类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可以让无形资产在受益期内的价值,受到相应的补偿,一些事业单位在科技研究过程中,会开发出许多研究成果与专利,这些同样属于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协调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一级科技部门之间的关系。在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建立初资产转化的中介机构,安排专属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运营,让无形资产价值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4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与内容

在对资产进行统计上的处理时,管理人员需要将资产、负债等要素进行公开上的处理,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可以将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不协调问题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的增加现金流量表的方法让会计上的革新条例可以与报表记录进行衔接上的处理。这种改动也让事业单位的运行得到了相应的制度支持。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在对社会进行公共服务时,会因为会计制度的不协调,而产生相应的弊端与问题。与此同时,由于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组织,一旦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让事业单位陷入到举步维艰的困境中。所以,我国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工作重点,是将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科学的调整与管理,让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浅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xx(2).

[2]付梅英。加快高校财务会计改革提高高校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20xx(1).

[3]刘文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探析[J].财会通讯,20xx(2)93.

会计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贸易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以满足社会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为根本,我国现阶段大学会计教育面临一定的冲击,会计教育与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专业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极大的局限了社会经济和会计教育的发展。因此,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加强大学会计教育方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社会环境;大学会计教育;影响

一、新经济环境概念及对我国会计的影响

新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根本,对制度创新为基础,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控制通化膨胀以及降低失业率等现象发生,其经济周期阶段性被弱化的一种新的国家经济现象。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加快,在新经济环境下实现我国会计操作与国际会计操作相接轨,这给我国会计准则、会计职能以及会计核算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新经济社会环境对大学会计教育产生的冲击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给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会计教学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所转变,同时其教学类型、格局等也更加多元化。大学会计教育是培养会计专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会计教育的主要动力。然而,新经济社会当前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对人才方面要求的提升,使得大学会计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

(一)会计教学理念过于陈腐

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对会计人才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学习而轻社会实践,重内容分析而轻综合能力培养,极大的局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难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大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因此,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理念受困于传统教学模式下,会计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难以匹配,不但降低了大学会计教育教学质量,还局限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传统的教学观念也过于僵化,制约了大学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使得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二)会计教学对象针对性差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把大学教育大众化视为扩大教学规模,提升入学率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会计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教学对象等缺乏针对性,会计教学方式和教学特色不够明显,会计专业人才能以快速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随着新经济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大学会计专业招人的不断扩大,学生层次、水平、能力等差距逐渐显现出来,大学会计教学不足现象越发明显,这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了大学会计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大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化人才,让接受专业化培训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然而,当前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学,在教学对象方面缺乏针对性,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程。

(三)会计教学定位不够准确

从以往的社会和企业需求来看,传统的大学会计教育人才培养倾向于各工商企业,然而,随着新经济社会环境的形成,传统的大学会计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会计教学和人才的需求。以往的大学会计教学主要注重高水平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注重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正是由于这种教学定位的不准确性存在,使得以往会计教学内容、教材等难以培养出高水平能力人才,也正是由于教学定位的不准确,造成了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冲突的显著困扰。

(四)会计教学内容单一守旧

我国大学教育主要根据单一的人才能力来对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进行衡量,会计专业教育也同样如此,这使得我国大学会计教育人才结构产生严重过剩现象。同时,大学会计教育单一化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专业知识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极易产生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发生。大学会计专业单一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只能够更好的满足于统一的学科标准与逻辑思维,培养会计专业化人才在会计教学内容和会计课程方面过于守旧,注重专业学科知识学习,而忽视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高层次会计课程和内容接触较少,必修课与选修课搭配缺乏合理性,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表现出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难以适应。

(五)会计教学环境相对落后

由于我国会计专业教育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学习,其相应的会计教学环境过于简易化,教学条件相对落后,这不但不利于培养满足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会计人才方面需求,还冲击和影响了会计专业教育机构的发展。会计教育方面师资设备的落后,使得会计教学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问题;会计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得会计专业人才知识难以得到发展和进步;会计信息设备得不到完善,使得会计专业人才难以适应新经济社会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要求,降低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影响了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难以让接受过大学会计教育的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之中。

三、加强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大学会计教育模式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新经济社会环境的逐渐形成,市场经济发生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会计教育模式应当重新进行审视,以往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当适时进行合理调整,将当前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与现行会计教育体系进行整合,构建科学的、利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新环境,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能力强的全能型会计专业人才。

(一)转变教学观念,实际能力为主

以往大学会计教学思想主要以教师为核心,把教学课堂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场所,把教学教材视作为知识传授的主要内容,把学生视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施予者,把考试得分视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种错误教学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发展,并难以适应新经济社会环境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我国当前大学会计教育应积极的,根据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并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根据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把会计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和会计行业职业标准与大学会计教学理念相结合,让我国当前会计专业人才既具备相关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又能够更好的将其运用于工作实践之中。

(二)明确教学对象,划分层次教学

新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大学会计教育体系建设,主要应以培养实践专业能力人才为首要教学目的,重点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学生作为大学会计教育重点对象,将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之中。与此同时,注重大学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侧重于层次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的不同,注重各层次实践能力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和各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促进会计教育深层次研究与发展实现。

(三)细化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办学

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大学会计教育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环境和资源的不同性,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学式教育方式与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的企业岗位式相结合,细化教育资源,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大学会计专业教育应当明确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良好交流机制,让会计专业教师主动的深入到企业各行业企业会计工作之中,深入了解企业各行业企业会计最新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情况,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针对性。除此之外,学校通过利用校企合作,让企业积极的参与到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管理中来,让大学会计教育课程设置、内容等更加贴近需求,让学生能够领悟到会计职业的真正精髓,真正建立起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调整教学内容,建设课程体系

大学会计教育往往重视课程理念相关知识学习,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较为忽视,对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造成了一定限制。为适应新经济社会环境形成与发展,大学会计教育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会计教学内容,将岗位职业技能培养引入到实际教学计划中,打造以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的实际教学模式,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做到教学用三位一体,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务分析能力。与此同时,侧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制定相应的素质拓展培养计划,设立公共礼仪培训与口才写作课程,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很好的结合。

(五)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教学环境即包括软件环境,也包括硬件环境,这两方面环境建设与完善都对会计专业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硬件环境则是指会计教学设备与内容。在新经济社会环境下,强调大学教学设备应与教学内容相调整和适应,并作为大学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构成内容。针对会计专业教学内容,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采取阶段性的调整与过渡性的修订,充分发挥专业教材在大学会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多元化会计教学实验模拟教学室,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大学是培养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根据地,通过大学教育则有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自身整体能力。与此同时,把教师视为学校会计教学的软件环境。注重教师个人能力水平的提升,定期对教师会计理论、实务操作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开展深入学习和继续教育,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更新和调整教学理念与内容,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大学会计教学质量。总结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经济社会环境的到来,给大学会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大学会计教育根据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教育理论,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建设,完善教学环境,建立以培养人才为主的培训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和企业发展输送具备高水准的会计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君贵,白璐。会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1).

[2]曾琼芳。关于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7).

[3]李美,白玉翠。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xx(8).

会计毕业论文 篇四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即是会计行业在规范会计人员的日常职业活动的准则,对会计职业具有严格的规范性,能有效的调节会计职业道德所引起的各项经济活动关系,在会计行业充当着监督者的作用,在会计行业规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会计行业领域的整个过称包括会计处理、会计行为、会计工作、会计经济利益等各要素都有少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引导和贯穿,是评价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制约手段,关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工作处理的合法性。

所以,为维持企业的正常经济秩序,会计人员必须要严格规范自我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杜绝违法乱纪的账务操作等不良现象产生。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严重,急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正完善。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

会计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弄虚作假,甚至存在违规、违法行为,这不仅给社会和利益相关者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产生了不正当利益。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总体职业道德意识浅薄。目前,我国对会计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的考评要求不严格,仅仅通过理论测评考试来衡量会计人员的个人从业水平,忽略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严格把关,使得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会计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偏低,学习意识薄弱,在行业不良影响下,拉低了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

企业领导在聘任会计人员是大多偏重经验,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不高,现在在职的、担任要职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大中专以下学历,专业的会计能力都不能达到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水平的要求,在职业道德方面,更是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行业素质水平的需求。

2.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目前,会计行业从业人员总体财会业务水平偏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欠缺、工作能力不强、会计独立性差、缺乏创新,容易对企业管理与决策造成误导。考虑到会计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较落后、结构老化、缺乏职业判断能力。有的会计人员平时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自我感觉良好,在企业工作为了混工作经验,不重视会计知识积累和继续教育,此类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业务能力必然低下,对会计信息的判断、评估必然产生较大偏差,导致会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3.会计人员不熟知法律法规。很多会计人员由于没有经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大都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报考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师证,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片面看中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不重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的考核,变相的要求会计人员为公司利益服务。这些问题就导致了会计人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匮乏,在实际工作中即使违反了“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也浑然不知,所以会计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合法性难以得到保障,出现弄虚作假、审计失真等现象。

4.会计人员职业原则意识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会计人员自身就具有较低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本身就认可和同意在工作处理中采用虚假手段制造虚假财务信息,混淆视听,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缺乏正确的思想意识,加之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加以引导,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会计行业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许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强,但迫于工作压力,企业领导的施压等多种外部因素导致其背离职业道德原则。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合法不合理的会计处理行为,长期处于该环境下工作,严重偏离了会计人员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意志力较弱的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状况下,欣然接受了目前的会计处理原则,放弃自身职业原则,对此,他们将获取更多的好处,所以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会在工作中不讲诚信,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甚至不讲原则,没有底线。

三、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我国是法制国家,企业、公民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法律的约束,会计行业、会计工作同样应该遵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很难及时查处企业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很多企业负责人包庇甚至指使会计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的劳动收入来源于企业营业收入,企业作为最大的经济利益授予者,在很大程度上对会计人员具有约束和限制作用。会计工作本身就是隶属于企业,没有相应的独立地位,没有单独的决策权和行使权,在实际的经济利害关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所以,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企业领导层的影响。

2.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会计这一行业对人员的需求处于饱和状态,加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不高,行业的道德素质水平处于良莠不齐的状态。许多企业对会计认识不足,偏向于聘用工资要求低,经验多的会计人员,大多忽略了会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社会对会计人员存在普遍的偏见下,严重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塑意识。不良的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解决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3.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意识差。会计人员除了参加理论考试参加日常的学习外,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许多会计人员处于在职状态,忙碌的工作已占据大量时间,在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方面所用时间极少。除此之外,许多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意识差,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在长期的工作中,没有新的知识加以充实,表现出思想落后,职业道德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等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培专业技能训、进修等途径,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技能、改善整合会计知识结构,改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低的现状。

4.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会计人员通过审计、收集会计信息等工作为企业负责人及投资者提供重要决策依据,但是在现实会计工作中,监督制约机构很难对会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只能对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查,而对会计工作过程的真实性、独立性无从考究。会计人员的工作多多少少会受到企业负责人的干预,所以不健全的会计监督制约机制难以保障会计成果的真实性、独立性。

四、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的措施

1.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首先应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中,我国政府不能只关注会计行业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效果,还应为会计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会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改变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消极看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再次,会计人员要树立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除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外,还应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多学习外国先进的会计理念,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除此之外,企业在录用会计人员时应提高准入门槛,不能仅局限于工作经验,还应考核其接受教育程度,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优先录用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优秀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要重塑会计职业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力度,加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考核,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将职业道德作为重点规划方向。在此基础上应具备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很多情况下,会计行业缺乏一个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这对于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约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造成了职业道德失范的现状。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一旦健全,就能促使会计人员约束自己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就会提高专注度,并提高会计业务水平、保证会计信息和审计结构的真实性。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偏低,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会计人员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程度不够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就应该在会计教育培训过程中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会计人员合规、合法的进行会计工作,在弄虚作假的时候可以权衡利害关系。同时,配合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和利益驱使,完善职业道德自律机构可以从根本上约束会计工作,使得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只有会计人员自愿、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他们从事的会计工作才具有真实性,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的数据分析。

4.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企业通过企业文化

和制度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目前,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制定企业制度来约束、管理员工的行为和工作,制度管理对员工很受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比如工资、待遇、升职等。那么企业和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通过完善奖惩制度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履行度,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通过不定期的对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同时要适当的加重表彰和处罚的力度,这样就可以从实质上鼓励会计人员自愿遵守职业道德,放弃违背职业道德的消极工作思想,因为会计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取金钱利益在工作中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加大了奖励和处罚力度就可以极大的打消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另外,建议对会计人员的升职、更好职称的评定与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奖励与处罚相关联,对多次获得奖励的会计人员进行制度优待、政策优待。这样就相当于断了会计人员违规违法操作的后路,自然会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五、总结

企业会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的真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越高,在处理会计工作和参加审计分析的信息结果的真实性越高,所以面对目前我国严重的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从自我身边做起,杜绝不良的会计信息,重塑良好的会计形象,为我国会计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紧跟国际会计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安为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J].会计师,20xx,(17)。

[2]赵代 军。会 计 职业道德 的 失范 与重 塑 [J].中外企业家,20xx.

[3]杨久娇。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道德失范分析及诚信建设构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xx,(02)。

[4]韩传模,郝景昭。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J].会计研究,20xx,5.

[5]杨基炫。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行业诚信道德[J].会计文苑,20xx.

[6]王美萍。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xx,(5):68~99.

会计毕业论文 篇五

浅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的,而要想定义中小企业,具体从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额、雇员人数三个方面来定义。例如工业企业,其雇员人数低于20xx人,且超过300人;销售额在3000万以上,且不超过30000万;其资产总额在4000万以上,且低于40000万是为中型企业,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特点

会计毕业论文 篇六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的研究生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当我以虔诚而又期待的心情踏入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求学时,我深知在这里的学习将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不仅仅是我专业学习的一次提高和飞跃,更是我心性提升的重要历程。

我的论文在选题、立论、定稿的每个环节都倾注了田海舰教授的心血,导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独到的创新思维使我深受启迪和教诲。导师殷切的关怀、淳淳的教诲和时时的鞭策,给予我论文的完成已莫大的帮助,我对恩师的敬仰与爱慕、尊重与感激终身永在。同时我还要感激黄云明教授、辛丽丽教授、吴书元教授、杨峻岭教授,是您们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跟您们的学习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还是生活中都使我终身受益。

同时我还有感谢给予我帮助和关怀的伦理学兄弟姐妹们,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身难忘。

最后我要特别的感谢一直在经济上支持我、精神上鼓励我的父母,他们是我人生路上最强大的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是我生活和学习的动力,我将会更加倍努力。

会计毕业论文 篇七

摘要:伴随着工作流程网络化的推行,许多的职业以及工作步骤都可以被计算机及软件所替代。而会计作为一个需要细心及准确性的工作,也出现了电算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这是会计相关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各类组织的财务方面工作也带来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一方面将流程简化并进行了数字化,另一方面有可能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及风险。因此,文章将主要就行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防范现存的问题作出总结,并同时提供部分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使得会计这个传统的行业也面临着需要加强软件操作的境地。而会计的电算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及风险。电算化将以往的手工纸张记账搬向网络,将财务数据保存在1与0的世界中,使得很多大额数据的计算不再依靠人工的辛劳,且准确率大大提高。但在推广及使用的过程中,又可能受到人员、环境、制度、技术等方面制约的问题。

一、内控现存问题

(一)技术基础薄弱

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是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然而在现存的政府机关及大部分事业机构而言,技术基础薄弱依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依旧按照陈旧观念,要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简单硬件及软件的维护将可能带来很大的运行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滞后和不完善导致管理层的很多工作和决策缺乏预见性。部分组织机构在制定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管理制度时,大多只重视对硬件或纯软件的使用风险,却忽视了内部人员对于相关程序所可能做出的危险性动作,例如:对会计数据的非法访问、篡改、泄密和破坏及外部不法分子恶意入侵等,以上行为都将致使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的逐步扩大趋势,技术性舞弊手段和犯罪现象也愈发猖獗,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内部架构调整

一项工作的网络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硬件、软件的引进以及新技术的学习,还包括人员的调动。以往的传统会计不一定适合新时代的电算化系统的使用,且会计的电算化将很多以往线下的工作搬到电脑上,使得手续都自动化了,很多以前的岗位也就将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会计工作的职责、岗位分工、权力权限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变,使得传统的组织架构将不再适用。因此,伴随着信息载体的升级以及共享时代的到来,组织内部架构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但很多机构却还未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而是选择延续以往的架构,这就将对电算化后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到实际效果。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

尽管很多的事业单位及行政机构已经引入了会计电算化系统,但对于此领域的相关工作却并未设立专门的制度,仅仅依靠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xx年)》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开展工作。以往的法规已经不再能够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制定时间的久远也将对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带来威胁,而由此带来的问题将是巨大的,产生的后果也将是极其严重的。例如:部分单位出现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部分单位对发票、支票、收据等票据不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等等。

二、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强系统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的现实实践中,系统操作和服务器数据库的安全性对整个流程都处于十分必要的位置。会计人员在使用财务系统前必须进行一对一的授权,并对不同人员基于不同的账号和密码,由经办人自行负责保管及记录。财务系统服务器应单独隔离,由数据库后台管理人员单独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服务器存放地,这样使得各类权限分隔开,不会让人独权。

(二)提高技术培训

会计的电算化对于新员工的技术性要求是很高的,对于电脑的操作并不是每个传统会计都拥有的能力,因此,应在工作的过程中加强技术方面的培训以及安全性方面的知识普及。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也会显得十分的重要,例如,系统的口令不得传给其他任何人等。在技术应用培训的过程中,也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期要求专家等进行讲座教育。

(三)相关制度完善

好的组织需要好的相关制度加以管制及监督,过于网络化的工作更需要对于各个操作进行规范及奖惩。当出现意外的情况时,一定要考虑如何将权责分配清楚。例如: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与此同时,对于数据的存档也应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组织架构方面,也要充分遵循电算化的会计工作特点,将适合的人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从而端正态度,严于律己。加强组织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切实有效地实行相关的监督和指导工作。让制度更好的推进工作,让工作不断地完善制度,这才是一个追求发展的组织所应该做的工作及承担的责任。

三、结语

信息化的时代需要对传统的工作流程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简化及整改。会计的电算化使得财会工作更加便捷准确,减去了人工的大量重复工作,同时切实有效的利用了计算机的特点,提升劳动力的价值输出。但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也将带来一定的问题,例如:技术基础薄弱、内部架构调整以及建设制度不完善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系统管理、提高技术培训以及相关制度完善,让科学和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常辉。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风险及防范[J].经济师,20xx(07):97-98.

[2]王玲。事业单位电算化条件下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刍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30):30-31.

[3]王菁。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22):71-72.

会计毕业论文 篇八

摘要: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会计类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但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均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以工业企业为背景的成本核算程序一直是教学当中比较困扰的方面。本文从成本会计的特点出发,结合多年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改革,以便于从实践和实用性上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本核算程序;层级剥离法;教学;改革

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程序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成本会计在学科体系上,属于管理会计的学科分支,不同于以往学生所熟知的财务会计的学科体系,从基础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活动展开的。成本会计主要以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环节为基础,结合成本核算程序来实现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这对于不清楚企业供应链流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理解上比较困难,同时在传统教学中,《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方法复杂,长此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实际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状况普遍存在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运用多种方法对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和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综合管理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这门课程的特点日常账务处理内容不多,主要是围绕成本的核算程序讲述各种分配方法的综合运用。另外,这门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深奥,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成本核算程序难以融会贯通,往往无法理解,学起来晦涩难懂。每每提及这门课程。常会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传统理论教学的方式多以讲授为主,但《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决定仅仅以教材的章节设置来完成理论教学,很难让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理解内容,了解成本核算程序的实质,容易出现学习没有主动性,产生畏难情绪;势必影响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的全面了解,同时也不利于实现从财务型到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对单个知识点容易理解,整体运用能力较差

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大多数教材都是以章节为重点,每个章节集中讲述成本核算的一个核心内容,并辅助大量方法介绍。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这一章节,除了介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概念、特点之外,主要是大量介绍分配的七种方法。这样的章节设置优势在于集中、清晰,但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独的章节能够理解,但是把所有内容和成本核算程序结合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误区,认为成本会计主要就是学习方法,至于这些分配方法和成本核算程序有什么样的关系就不得而知。综合以上在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在教学中的体会和感受,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做了一些设计和改进。

(一)用“层级剥离法”结合整本教材内容讲述成本核算程序

从企业主要的生产环节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层级剥离法”设计教学内容,把成本核算程序融合整本教材内容进行逐层分析,让学生能够脉络清晰,易于理解。这个方法的使用就如同把成本核算程序整理成一条线,贯穿始终,把一个个的知识点象珠子一样串到线上,形成完整统一的格局。既可以实现思路清晰,又能够做到内容丰富。产品成本的核算程序通过层级剥离可以描述为几个步骤:(1)从企业当前会计期间的所有费用开支中划分出属于企业总成本的部分。(2)把总成本再划分为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3)期间费用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大类;把产品生产成本在多个产品品种中再次完成分配,分配出属于单一品种的生产成本。这属于一个横向上的分配,对应各要素费用在多品种之间分配的内容。(4)将分配到单一品种上的产品生产成本再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最终核算出完工产品成本。这属于一个纵向上的分配,对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内容。

(二)用学生最熟悉的企业损益表来分析成本包含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一、二年级通过学习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对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及账务处理都有所了解,同时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对损益表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了解。通过对成本核算程序的层次剥离,学生对企业总成本的范畴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企业的总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正好对应损益表中的两大支柱构成内容。通过把学生熟知的损益表作为桥梁,可以完成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衔接,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成本的构成。即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应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部分);期间费用对应损益表当中的费用内容(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类)。

(三)组合企业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自主进行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

将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以实训项目的形式组成实训单元练习,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平行结转分步法实训项目,品种法实训项目等等。在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知识理论及方法的同时,加强实训项目练习,在实训过程中完整体会产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巧妙结合,既加深了学习效果,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建议,对成本会计课程当中成本核算程序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设计和改进。用层级剥离法清晰简化描述成本核算的程序,最终发现成本核算的核心;以损益表做桥梁,让学生充分了解成本核算包含的两大内容;结合实训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实质内容。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利用多种途径,找准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关键内容,寓教于乐,打开学生的视野,更好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xx(1).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现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xx(9).

[3]宋红霞,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xx(08)

[4]钟念,袁广达,李玮玮。“图示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xx(25).

会计毕业论文 篇九

会计工作很重要,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等需要借助会计信息作出决策;以下是“会计系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会计的概念

我所学的专业是会计专业,会计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展开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小到家庭生活的收支,大到全球经济的发展,无一不需要一位会计来管理财务。

在会计领域,只靠课堂上的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专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资料。但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了基础学科知识与许多专业知识,就应当有能较快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的能力。大学的三年悉心学习会计理论知识,从基础会计到中级财务会计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从简单到繁琐,从基础到专业,从书本向日常工作的逐步跨越。我正一步步熟悉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假以时日熟练运用到会计实践工作中。正所谓:“实践出经验,斗争出智慧。”

二、初步接触会计实践

艾青《光的赞歌》诗:“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利用假期的时间,我选择来到本地的家玩具厂财务部门实习学习。我在此财务部主要的实习内容是关于买卖销售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月底出报表,月初缴税,网上报税等等。

初到厂里那段时间,首先熟悉了玩具厂与我工作有关方面的基本业务情况及主要记账方法,会计年度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本位币是人民币;采用借贷记账法、实际成本计价法;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法;固定资产提折旧采用直线法等。 接下来,就是年初建账这一大关了。虽然建账就是根据企业具体行业要求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会计业务情况,购置所需要的账簿,然后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业务情况和会计处理程序登记账簿。看似这样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需考虑的问题还是很多的:第一,与企业相适应。第二,依据企业管理需要。第三,依据账务处理程序。经过以上方面的分析与考虑,结合前辈的意见,我建立了三栏式的总分类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的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多栏式的应交税金明细账。

接下来就是会计的核心工作了会计的核算,这也是我所最为担心的事情。虽然进行了一年的会计学习,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显然,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会计工作通俗说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记账看似简单,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橡皮擦了,甚至用小刀把它刮掉。而是有严格要求的,错账的更正方法只有三种:1划线更正法,2红字更正法,3补充登记法。举例说明:1在结账前账簿金额错误,应用红笔划掉,再盖上责任人的章;2填写摘要栏错误,则可用藍黑笔划横线在上旁更正,写摘要时还一定要靠左顶格写起;3对于书写数字时尤其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能比较容易进行更改。每当月底时所有的账都登记完毕就该结账了。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前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账本涂改成什么样子了。到月底是最忙碌的时候,在结账完毕后还要不停歇得编制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出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以供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使用。

三、理论实践后的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会计工作我了解到好多,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工作,什么叫实践。更知道了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也明白实践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学的理论知识不得不说也尤为重要。会计实践就其现时的任务来说,有不同的情况要适应,有崭新的问题要解决,于是要探索新的途径,试验新的方法,要扬长避短,要去芜存菁,要弃劣从优,从而概括出客观的而不是臆造的、逻辑的而不是武断的、合乎事物运动规律的而不是背离实际的理性认识。换言之,会计理论来自会计实践,来自具体的会计工作,是人们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从会计现象到其本质的观察,总结概括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而系统的结论。它不断地从实践中产生、完善和发展。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使具体的会计工作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而会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会计毕业论文 篇十

摘 要:成本会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同时具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有关研究,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不但对于完善会计学科有重大意义,且有利于加强成本会计实践的理论指导。本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指出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性。

关 键 词:成本会计;理论;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成本会计也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和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方法和应用范围上,其中,成本会计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取代手工记账,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也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应用的行业不断增加,包括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汽车行业、

关于成本会计方面论文范本 算机生产行业、航空运输等行业也不断重视成本控制,对成本会计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际上,任何行业,包括银行、政府机关、专业组织等,都离不开成本的控制。

一、对成本会计的认识

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是成本核算,其主要是指为了求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对全部生产费用进行核算的会计。可以说,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和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几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正确可靠的成本数据能为企业及时了解产品成本提供信息,同时,能够为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产品销售价格的制定以及企业成本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二是优化成本决策,降低成本。成本会计能够提供产品生产的各项成本明细,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通过提高技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设备性能等方法,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三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成本会计能从成本控制方面,提高企业的运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成本会计本科论文如何写播放:21368次 评论:7043人

二、西方成本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

1.西方最新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介绍

(1)作业成本会计

美国会计学家鲁宾库伯和罗伯特卡普兰于1984年首先提出了作业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近年来广泛运用于西方制造业中。作业成本会计的在间接费用的分配时,通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根据成本动因汇总同类成本,并根据产品或服务总量计算出这类成本的分配率;其次,根据每一类产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可以看出,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作业成本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以作业为中心来进行成本归集与分配的。随着作业成本会计的运用,人们发现作业成本会计能为产品成本驱动的因素分析以及成本的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作业成本会计进行生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法逐渐涌现。

(2)质量成本会计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会计界逐渐出现了质量成本会计。当今社会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客户导向”的思想,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切实满足客户的需求。与财务指标相比,“质量”能够更好地贴近客户的需求,质量是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做到了客户满意的重要指标。质量成本的概念最初是在1956年由美国的菲根鲍莫提出来的,它是指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为保证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产品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质量成本会计一般被视为一种战略性的成本管理会计,其具有管理会计的一般性特征,且在当今社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3)战略成本会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战略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背景,战略成本会计的概念于1988年被美国会计教授巴莱特和罗宾斯提出,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战略成本会计并没有得到重视,直至1993年以后,战略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被人们逐步重视和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从战略角度运用成本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改善企业的战略地位。战略成本会计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成本会计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性。换句话说,战略成本会计可以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审视企业资源配置、组织架构等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提供财务和非财务的成本信息。

2.西方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总体评价

虽然近20年来有关成本会计的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且很多成本会计的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有关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仍然没有跳出传统会计范式的束缚,至今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会计理论。

目前西方有关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学派,一种是传统管理会计学派,另一种是创新管理会计学派。其中,传统管理会计学派没有突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有关束缚,其思想过于守旧,且研究方法和技术也远落后于现实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创新管理会计学派虽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方法和相关学科的成果,但是引进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介绍上,并没有深入地分析和整合,缺乏系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并且该学派有些新的成果与传统会计规范具有相抵触的地方,也无法得到相应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三、我国成本会计理论

1.我国成本会计理论的产生

自从1993年我国实施新会计制度以来,成本会计便从其他的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成本会计同时具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特点,它能同时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方面,成本会计的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存在紧密联系,实务中,与财务会计一样,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进行核算时也必须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原则,且成本会计的期末报告也是主要服务于债权人、投资者、政府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这一点也与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类似之处。另一方面,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进行内部管理时,其运用要求与管理会计的相关要求类似。对于管理会计,企业会计核算的结果主要运用于企业内部,这类会计核算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内部大股东的需要,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企业的管理,因此,这类会计核算是不需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成本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管理会计类似,运用企业内部的核算方法,以使核算信息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因此,企业在运用成本会计时,应当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则。

2.我国成本会计理论框架构建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学中一门实践性强、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其实践过程中应当需要清晰完善的理论结构框架作为指导。

构建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首先应当明确成本会计的目标。成本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石,同时,成本会计的目标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成本会计学科的发展,可见,成本会计目标的确立是建立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成本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其中,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对成本和费用的反映和监督,其最终的目标是使得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成本会计的具体目标则是根据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为不同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其次,确立会计成本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成本会计理论结构框架时,坚持一定的原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企业会计实务。一方面,在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应当遵循与财务会计核算相同的原则,包括真实性、及时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等会计原则,这些原则的含义和解释与财务会计上相同。另一方面,在成本会计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遵守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受益性等原则。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指假设企业在进行各项费用的分配时,各种间接费用的分配是合理的;合法性是指各项成本的核算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规定,例如,企业在划分产品成本和非产品成本的界线时,应当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的有关规定;受益性原则是指在对成本费用进行分配时,应当按照成本驱动原理,根据分配对象的受益比例进行配比,合理分配各项成本费用。

四、结束语

目前国内外均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的有关研究,完善成本会计理论体系,不但对于完善会计学科有重大意义,且有利于加强成本会计实践的理论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10篇《会计毕业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