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

时间:2022-05-12 15:19:50 | 来源:语文通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1

清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了,我妹妹妈妈一同来到外婆家里,准备着给爸爸上坟。记得小时候,爸爸领着我们去上坟,我们那时年幼无知,把爸爸告诉我们有关清明节的知识一个也没有记住,都是从右耳进左耳出,我们只是含糊的知道清明节要爬到墓边祭念家人。可现在不同了,我们不是去拜祖宗,而是要去拜我最亲的人---爸爸。我现在对清明节的知识是求知若渴,我拉了拉妈妈的衣角问:“清明节有哪些知识呀?”妈妈告诉我:“4月5日是我国传统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上坟一方面怀念亡故的亲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爸爸的坟安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坟前是湛蓝如洗的湖水,坟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若要到那里,必须走上不少山路。我们走呀走,汗流浃背,终于到了。坟上已有不少鲜花、水果、食物,爸爸的人缘真好。首先,我们端上姨妈为我们做得清明饼、饺饼筒、还有外婆自己酿的米酒和小菜,然后点上香、蜡烛。再拿着许多经、纸钱放在一个盆里烧起来,在此同时,我爬上坟头翻了翻土,插上树枝,我把纸捻挂在枝上,我至少打了10个结,打得可牢了,有了这个标记,别人就不敢来盗墓了,我可不想爸爸的墓被盗,所以,我一定要绑得紧一些!我手里拿着几柱香,心里悄悄地说着心里话,心里装满泪水,但我不能哭,哭只会让大家,爸爸妈妈更伤心。我又望了望挂在枝头上的纸捻和随风飘荡的烟,心里默默的祝福爸爸在天堂快乐。

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2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想起这首诗时,总觉得清明的脚步走近了。。。。。。

———题记

白姑娘披上雪白雪白的大衣走了。这会儿该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了。。。。。。一想到春天来了,那么清明节离我们也不远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这时,母亲就会替我准备军色的春装,拿着纸钱,上坟去。

我每年都要去好多个地方上坟,我阿太的尸骨埋在妙西山上,那里的坟都长一个样,而且一个挨着一个,很有次序,也很有规律。那里的坟都一个个相继着,我想每天晚上他们的灵魂都会飘出来,因为人多,所以不会感到寂寞。“阿太,你在那里快活吗?”我一边抽噎一边说着。我的太公我从生出来就没有看到过——听母亲说,他是在我出生后,没几天,就离去了。妈妈在住院,就没来得及陪太公“上西天”,妈妈连哭了好多天。而那时我还是一个放在保温箱里的婴儿。太公就埋在太婆的旁边——在天愿做比翼鸟。

回望过去,我现在就快是一个小学的“毕业生”了。

清明,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是一个人间和阴间相会亲人的日子;是一个交易的日子——我们烧钱给地下的人用,他们会保佑我们。

这听上去多么的温馨,可我小时候总以为,这是一个多么痛苦的日子。因为老是看到许多人在哭泣,他们脸上的表情,是那样伤心。等我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我才恍然大悟。这是人们在寄托他们的哀思。实际上他们的心里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能和久违的亲人见上一面——哪怕是一眼也如愿以偿啊!

今年的清明又快到了,爸爸妈妈答应我到烈士墓前去走走。。。。。。

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3

听了“弘扬民族精神,争做美德少年”的报告后,我为介子推为国着想而死去的精神震撼,更为邓世康。辛弃疾。王二小。文天祥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而感动。是啊,当我们身着时尚衣帽,幸福地感受着家的温暖,我们曾想过那革命烈士的鲜血为谁而抛洒?当我们在清明节这天踏青扫墓,我们曾想过清明节是怎样由来的吗?

在很久以前,晋文公还在四处漂泊之时。有一次,他们没有了食物,是介子推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烤熟给晋文公吃······晋文公登上王位以后,开始封赏跟随自己漂泊的大臣,可唯独没有封赏介子推。介子推辞了官职,回到家里照顾老母亲。有一天,一个人告诉了晋文公,晋文公立刻前去请介子推回朝。介子推知道了,就背起老母亲躲到了绵山里。晋文公派人在绵山里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后来,有人向晋文公说:“我们可以放火烧山,把介子推逼出来。”晋文公采用了他的方法,命人放火烧山,可就是不见介子推出来。等火停后,晋文公带人进去寻找介子推。只见他和老母亲抱住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了,他们抱住的柳树树洞里有一封血书,上面是这样写的:

割血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非常感动,于是,他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葬在柳树下,把这座山封为介山。每年的这一天,晋文公都来这里看望介子推。那棵柳树竟死而复生。晋文公称这棵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叫“清明”。人们都在这一天给已亡人扫墓。

这就是清明的由来!

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4

说起24节气,我常常在日历上看见,也在二年级书本学过。在我的印象中,最有意义的要数清明了。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其实这时的气候特别温暖,气温开始回升,时不时都有太阳。草木开始发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开始播种。听妈妈说: 以前农民伯伯总说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一到清明,农民们正忙着春耕春种,期待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妈妈说,在清明这一天,每户人家门上都会插上柳条。我问妈妈为什么呢?妈妈说这是一种习俗。因为有俗谚说:“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带柳,死后便黄狗”。是否说明柳枝具有辟邪的作用?民间流传说清明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再加上正值柳条发芽的时间,于是人们纷纷把柳条插门上,以保全家平安。

清明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妈妈说也叫“踏青节”,是传统的重大祭奠节日。妈妈还说,在古代清明节这天不能用针,也不能洗衣服,还有些女士还不能行路。当然,那是在古代 。现在是祭祀先祖,缅怀亲人,也发扬成利用这传统节日来祭奠英雄烈士,让他们的英勇抗敌,坚贞不屈的精神代代流传。所以至今在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记得上次和爸爸妈妈去上坟,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清明去上坟或扫墓,还不能吃食物或者只吃素食,说这样表达对先祖和烈士的礼貌和尊重。扫墓时更不要有欢声笑语,要默哀,还要給先祖修理坟墓、上香、上贡、敬酒、祭拜、放鞭炮。不过我知道现在好像很多地方都不可以放鞭炮了,因为怕引起火灾,扰乱平静。

爸爸妈妈都是在饭店工作,每年的清明节这天,都会来很多的上坟和扫墓客人来吃饭。可见这一天是多么的热闹啊!

题目关于清明节作文5

捧一束野菊,伴着绵绵细雨,沿着潮湿小路,勒足在故人墓前。洒一杯清酒,倾诉满心思念。期盼天堂没有荒芜,没有阴雨连绵,每天都有艳阳高悬,天空晴朗的仿若人间的碧海青天。这样活着的人才不会担念故人迷了轮回的路,上错了转世的船。

清明燃纸焚香,祭奠亲眷,那缭绕的烟雾中升腾的是对故人的牵念、眷恋和祝愿;清明暮雨萧萧,纷散夙愿,那缠绵的雨滴,安抚的是故人的惆怅、悲凉与哀怨。

人们说,清明的色调是冰冷的,因为这一天心口疼的几乎忘乎所以,眼泪流的几近肆无忌惮。泪水模糊了视线,用迷蒙的泪眼看世间,即使人间再色彩斑斓,又怎能看得出它的亮丽与光鲜。

人们觉得,清明的线条是单薄的,雨水湮没了过往,泪水冲淡了时光。天空中干瘦的大雁哀鸣的也是逝去的悲欢,早已与当下的风月无关。

然,在我而言,清明不是只有散落一地的梨花痴怨,此消彼长的愁情伤感。它只是一个节气,因为历史的委任才承载了太多忧伤与愤懑。殊不知清明还蕴藏着生机无限。要知道清明还是踏青的日子,这意味着杨柳吐绿,草长莺飞,风染凝脂,百花争妍。这是悲伤之后的精神升华,离别过后的生命绵延。这更是一种可以冲破世俗杂念,摆脱悲愁伤烦的意念。

时间来而不返,故人去而不还。清明的雨漫漫,情翩然,它给了我们太多水乳交融的情感,难分难舍的挂念。这一天,时间变的很轻,思念的变的很重。用厚重的情感去讥讽时间的肤浅,因为活着的人对故人的思念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

如果清明有梦,那么就让我们在梦中呼喊:“愿你在天堂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