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最新7篇】

时间:2023-06-01 17:01:39 | 来源:语文通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毕业论文吧!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临床医学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临床医学论文 篇一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选取10例病患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50岁到85岁之间。其中,有4例患者为冠心病史、有3例患者为高血压史、有1例患者为糖尿病史,有1例患者为并发高血压和冠心病、有1例患者没有此类病症。本组的10例患者中,在7例男患者中有4例患者是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舞蹈症的巅峰,3例患者均是在1d以上出现该症状;3例女患者均是在1d以上该症状达到巅峰。

1.2临床症状

本组1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均为偏侧舞蹈症状,患者表现出不自主的、没有规律的、迅速的肢体舞蹈运动,不过仅仅累积与一侧的肢体:肩部突出表现为向前向上的耸肩运动,面部突出表现为不自主的努嘴、挤眉弄眼、咬牙等。一般情况下,症状多数是在与旁人谈话、做动作、精神紧张等时加重,在安静或者是压迫患肢的时候症状会减轻。

1.3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入院之后均对头颅进行CT检查或者是对头颅进行MRI检查。通过检查,其病灶位置主要位于:2例发生于尾状核,1例发生于单侧放射冠区,有1例发生于双侧放射冠区,有1例患者发生于内囊前肢,有2例发生于丘脑,有1例发生于颞叶、有2例发生于豆状核。

2治疗方法

通常情况下,该病的治疗均是按照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2~6mg/d氟哌酸啶醇片,或者是10mg/d安定片。若是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或者是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需要静脉滴注100mg/d安定溶液或者是0.3~0.6mg/d东莨菪碱等以控制舞蹈症状。同时们还要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剂,自由基清除剂以及脑细胞活化剂的治疗。

3结果

1)治愈:患者舞蹈症状完全消失,患肢的功能也恢复正常。

2)显效:患者的舞蹈症状明显的减少,且患肢功能基本上恢复正常。

3)有效:舞蹈症状稍微减轻,患肢的功能也有所改善。

4)无效:舞蹈症状以及患肢功能均无好转迹象。

本组的10例患者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有5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需要进一步的随访。患者舞蹈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5.5d。

4讨论

半侧舞蹈症主要局限于患者的一侧上下肢或者是面部,根据有关文献证明:该病主要是因为风湿热、脑肿瘤、慢性进行性舞蹈症以及脑血管疾病等损伤锥体外系造成的。所谓锥体外系主要是由多神经元而构成的不同功能的复杂的环路,只要其中一部分受到损伤都会引起患者相应部位的不规律、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尤其是纹状体,包括:壳核、尾状核、苍白球。当这些部位被损伤之后,导致苍白球的作用释放出来,加强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皮层所发动的运动没有办法中断、停止,并且还不能接受经过小脑-红核-丘脑-纹状体径路的冲动而导致患者发生半侧舞蹈症。

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半侧舞蹈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类疾病的主要是发病原因。本组的10例患者全是因为缺血性脑卒中而引发的偏侧舞蹈症。

通常,临床治疗本病首先选用减轻或者是控制舞蹈症状的药物,多数是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常使用的药物有氟哌酸啶醇、安定、氯丙嗪、奋乃静等。本组的10例患者主要是采用氟哌酸啶醇、安定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平均使用1.5d之后起效,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为5.5d。可以知道,在临床治疗舞蹈症状中,氟哌酸啶醇是首选药,其疗效甚佳。除此之外,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使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凝集剂,脑细胞活化剂等相关的药物治疗脑卒中,从而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复发。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将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障基本建设和人员经费投入,合理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妥善解决他们的住房、养老问题,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

1、基本情况

1.1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状况

《2009年福建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显示,2009年末,我省卫生机构总数6984个(含个体诊所,不含村卫生室),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04189张,卫生技术人员1274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1957人,注册护士47604人。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877个,床位22013张,占全省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21.13%;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646人,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16.2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966人,占全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17.26%;注册护士5752人,占全省注册护士总数的12.08%;其中中心卫生院153所,床位7273张,卫生技术人员6356人。我省共有村医疗点19627个,执业(助理)医师1717人,注册护士266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8192人。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农村基层卫生资源的普及率较低,卫生人力不足问题突出。

1.2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构成情况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省乡镇级卫生机构的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占54.83%,大专或高职学历的占19.91%,无学历人员占21.52%;乡镇级卫生机构的人员以初级职称为主,占63.53%,乡镇卫生院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占14.85%,无职称人员占20.62%。全省卫生人员以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为主(达60.95%),省级和地市级卫生机构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卫生人员占65.00%左右,而县区级和乡镇级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的比例在58.00%左右,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乡镇级卫生机构学历层次和职称等级偏低,无学历和无职称人员还占有相当比例,整体素质较低,人员队伍相对老化。

2、原因分析

2.1城乡二元差距致使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村基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各项基础条件大幅改善,交通、生活日益便利,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但城市聚集优质资源的效应,致使优秀人才在农村基层“留不住”[3],城乡卫生资源的差别依然很显著。

2.2医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

虽然我们在招生宣传、新生入学和就业指导时一再强调,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农村基层的医学专门人才。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医学生择业观念陈旧,追求优越、舒适、便利的城市生活,择业定位在城市、医院及经济效益好的单位,有的医学生宁愿放弃所学专业,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就业,人为造成医学生“下不去”。

2.3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配套的人才培养措施

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充其量只能是“半成品”,临床知识技能不熟练,普遍缺乏临床工作经验。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就缺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医生,且病源、病种及基本医疗设备也相对不足,这就无法给这些刚毕业的医学生提供继续教育和培养的条件,即使把新毕业的医学生招进来了也“用不上”,还可能影响这些医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3、建议

3.1坚持政府主导,建立面向农村基层临床医学生订单定向培养制度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这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现阶段农村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覆盖面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并且延续推行较长一段时间,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的问题,确保惠及广大农村基层。这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措施,结合区域卫生规划,研究制订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组织实施好农村卫生人才的订单定向培养工作,为农村基层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适宜卫生人才。

3.2建立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基层临床医生规范培训

面向农村基层的临床医学生要按全科发展方向培养,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临床能力培养,以适应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4]。各级政府要设立全科医生培训专项经费,保证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依托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一批功能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对农村基层现有临床医生实施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骨干培训,同时组织开展全科医生培养,保证新毕业医学生经规范培训后进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高农村基层临床医生的能力素质和水平[5]。

3.3推行县乡联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拓宽农村基层

医务人员交流发展空间针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乡镇卫生院在编人员人事关系收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职责负责乡镇卫生院人员、业务和经费的管理,在县级机构编制、人事行政部门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调配和交流。乡镇卫生院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履行本辖区内卫生管理职责,在向农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的同时,承担对村卫生所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责。

3.4建立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机制,稳定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将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障基本建设和人员经费投入,合理提高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妥善解决他们的住房、养老问题,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参考文献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存在主要问题探析高玲央;牛学胜;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5

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潘新华,郭光友,谭珂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0-09-20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课题组连续两年对某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进行了跟踪调研。此次调查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外语水平等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调研分析

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随之成为对高校办学质量最为严峻的考验。从另一个角度讲,毕业生调研本身就是教育评价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教育评价又是在科学、系统、全面搜集、整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的目的就是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所以毕业生质量调研是学校教育质量判断的终极尺度,它不仅可以检验毕业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质量要求,又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需求、质量等的。要求,为学校教学改革和服务提升提供方向和指导。因此,为了客观反应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及时发现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专业设置、教学方面和学生管理以及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题组连续两年对某省市、县两级医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质量的追踪调研工作。此次调查研究,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资讯和大量的意见建议,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完善和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毕业生跟踪调研的方法与内容

首先成立了调研小组,负责相关各项工作的推进。调研主要以问卷的形式开展。课题组成员设计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情况反馈表》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两份调研量表,分别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填写。毕业生情况反馈表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的具体内容见表1和表2。

2、调研结果综述

2.1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结果统计本次调研从用人单位收集到的问卷共192份,分别来自市、县两级医院。以下是对本次调研反馈情况进行的汇总分析。

2.2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结果统计(见表2)从毕业生处回收的调研问卷共197份,同样来自市、县两级医院。

3、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3.1对用人单位评价结果的分析

图1为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生成的柱状图,根据图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总体来说好评占大多数,其中对于毕业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评价最高“,好”评率为75%,其次分别是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工作态度、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几项,好评率均在60%以上。有3个项目: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外语水平好评率低,仅为30%左右,其中“外语水平”一项好评率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在调研的15个项目中,大多数项目都是获得好评的,说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总体是认可的。但是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即便是好评率较高的几个项目认可程度基本都在50%—80%之间,没有达到90%—100%区间范围内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对本专业毕业生“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两项好评率均较低。提示今后的专业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培养上有待重视和加强。

3.2对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图2所示,毕业生个人跟踪调研问卷主要是对学校和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评价。毕业生评价较高的项目有基础课教育质量,好评率为68%;专业课教育质量,好评率为63%。评价较低的项目为:外语教学,好评率仅为28%;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好评率为35%。

4、调研结果的启示

4.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获得了两级医院的一致认可。学校专业设置基本符合用人单位需求,教学效果良好,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加强。例如市、县两级医院都反映出在外语教学和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方面还有所欠缺。有些医院提出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应与时俱进,多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多关注学科前沿动向。此外,还应加强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加强与实习医院间的沟通。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提示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应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同时还应该给予学生严格的要求。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应该有目的性的将临床实际内容渗人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在临床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解决临床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再让他们早日接触患者,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4.2毕业生对学校的评价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的各环节普遍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基础课教育质量和专业课教育质量,专业设置合理,教学管理严谨有序。学校教学方面条件较好,但生活条件还有待改善。在调研的各项标准中,有两个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外语教学,二是科学研究与方法指导,这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相吻合,说明本专业在这两个环节上确实应着力加强。从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中,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毕业生质量情况,我们将根据此次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和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来找准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为加快专业建设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艳君。第二临床医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75-176.

[2]刘天宝。齐齐哈尔医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研结果统计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9):1110-1111.

[3]张文红。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1-2013届毕业生调查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4.

[4]孙志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和评价[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73-77.

[5]王凤清,陈娟,张景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1):20-24.

[6]黄锐,马艳丽。从教育评价学角度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121-122.

临床医学论文 篇四

慢性胰腺炎在我国已越来越常见,对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腹痛,通常需要给予止痛药,并应从小剂量非成瘾性止痛药开始,临床上应慎重选择止痛药以避免产生药物依赖。同时可以给予胰酶制剂,既补充胰酶预防脂肪泻又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为防止胃酸影响胰酶制剂活性还可以同时使用抑酸药。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则需使用胰岛素,要求监测血糖水平。临床药师应瞩慢性胰腺炎患者戒酒,进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饱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紧张,遇到事情要豁达,对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者可配合药膳调理。

CP临床药学监护点

5。1 明确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体征等和临床医师一起首先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其次确定该用哪些药,再确定给药方案,并检测患者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和副作用,最大限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11]。在临床查房和药物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便书面记录下来,并与临床医生一起分析判断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靶药,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医生工作站等全程监测ADR患者的治愈情况,作出真实、客观、准确的评价[10]。

5。2 建议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监护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药品的正确选择、药物的效果、药品的经济因素,还要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对原疾病的影响。总所周知,慢性胰腺炎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腹痛,最需要迅速控制的也是腹痛,止痛药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就很重要了,最初应该使用成瘾性小,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的止痛药,如喷他佐辛,但这些止痛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镇痛效果会下降,此时可选择强效但副作用小的曲马多,然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很容易形成药物成瘾性,这就需要药学监护的观察,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开始逐步减少药物或停止使用止痛药;雷尼替丁等抑酸剂也有止痛作用,但其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周,又因突然停药易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等不良反应,故作为临床药师,我们应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建议临床医师逐步停药。胰岛素的使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调整。胰岛素过量可能导致低血糖症、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以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故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监测血糖水平,并以此调整胰岛素使用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

5。3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次数,每日定时给药,保证血药浓度,抑酸药应与饭前服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合并糖尿病患者应每天监测血糖波动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胰岛素用量和制剂类型。因慢性胰腺炎多因长期酗酒或胆道疾病患病,故作为临床药师应瞩患者戒酒并监督之,同时瞩其应进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饱食。

临床医学论文 篇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6月收治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6~60岁,平均年龄为38岁。致伤原因:23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7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该35例患者均属于新鲜骨折。

1.2治疗方法

对该35例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采用偏前弧形进行内踝切口,采用腓骨正中纵行口进行外踝切口;按照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的次序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采用1/3管形钢板或窄重建钢板对外踝骨折进行固定;对于内踝骨折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对其较小的骨片进行固定或交叉克氏针,在使用交叉克氏针时,需要注意垂直压缩骨折应恢复踝关节表面的平整,塌陷关节面应撬起,采用半螺纹空心拉力螺钉对较大骨片进行固定;采用韧带缝合修复对下胫腓关节进行分离,方法为在踝关节2~3cm处使用1枚皮质骨螺钉从腓骨正中自后向前穿过单层胫骨皮质进行固定。需要先透视,待到内、外、后踝及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确定以后,然后再闭合切口,并使用石膏对小腿中立位进行固定。

1.3判定标准

优: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出现肿痛畸形,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踝穴正常。良:踝关节功能恢复尚佳,但是若长时间行走,则会出现轻度酸痛,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踝穴正常。可:踝关节功能恢复尚佳,虽然行走时仍有疼痛出现,但是在可忍受范围,经查X线发现骨折愈合。差:踝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关节部位存在肿痛,跛行,经查X线发现骨折畸形愈合。

2结果

对本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进行6~24个月的随访,26例患者判定为优,6例患者判定为良,2例判定为可,1例判定为差,优良率为91.43%,疗效满意。

3讨论

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的踝关节,其缺乏软组织的保护,是由内侧结构(内踝,三角韧带,距骨内侧面),外侧结构(腓骨远端,外侧韧带复合体,距骨外侧面)以及下胫腓联合(下胫腓韧带)对其进行稳定。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内、外踝解剖复位固定及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特别注意。在对踝关节复位固定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对腓骨的复位固定。

3.1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原则

若踝关节骨折有移位或不稳定情况,在对进行切开复位及坚强内固定时,应当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恢复情况、关节面平整情况以及关节的稳定性进行注意,这样对于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可以对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减轻和避免。

3.2手术时机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常在伤后12h内是对开放性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而在明显肿胀之前采取急诊手术或在其肿胀高峰期后采取手术时对闭合性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选择的依据。在本组资料中,该35例患者均属于开放性骨折,并均在12h内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均良好。

3.3手术适应症

由于踝关节具有复杂的结构及特殊的生理构造,导致其非常容易受伤,并可能对相关组织造成受伤,因此如果在其发生骨折时若没有进行妥善处理,则可能造成踝关节功能障碍。在对其进行处理时需要按照关节内骨折进行,必须完全达到解剖复位问。同时修复韧带受伤也是同等重要,如果修复韧带不完善,则容易引发骨折复位后移位以及踝穴不稳,最终导致距关节接触面减少,使单位面积负荷加大,从而造成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踝关节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对不稳定的双踝骨折或有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外踝及距骨向外移位>2mm、内踝与距骨间的间隙>4mm、后踝骨折片超过关节面25%者,均应给予手术治疗。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及重大责任。但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的激化,护士这个群体在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更应得到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科学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群体;心理压力;护士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当今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精湛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护士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除了面对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外还要面对长时间心理压力所带来的困扰。本文就近几年来国内的此项研究进展情况做了综合阐述。

1护士的心理健康

1.1心理健康的概念mentalhealth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1.2心理健康的研究测评工具

研究者常用的评定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20余种量表,通过对护士群体网络以及现场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可以客观的反观护士人员目前的心理问题。

1.3护士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医护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人的接触更多,更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但调查发现护士群体的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群体。护士作为高风险职业群体,由于疾病复杂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工作风险加大,又因为我国护士的需求量大,但实际在岗护士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工作量大等原因,使得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假如不能及时做到正确处理将会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

1.4特殊岗位护士心理健康的特点

1.4.1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急诊科护士与内科护士相比较,通过评估表来看她的评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各种精神压力表现筛选阳性率也高于后者。

1.4.2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高尖端手术开展和先进、复杂、精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手术室护士因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工作节奏快、风险大、工作时间长等因素,尤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和较封闭的工作环境,易造成护士身心紧张,疲劳、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这些会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制约着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4.3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国内对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研究报道较多,结果有一定差异,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综合科室护理人员。主要表现症状为:焦虑、强迫、恐惧;有报道还对精神科男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作出了比较,结论是男护士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国内常规,在总体程度上要优于女护士,但男护士在人际关系、焦虑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1.4.4ICU(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特点

重症监护室是对急性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患者病情危急、不稳定,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ICU护士必须承受很强的工作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ICU护士评分明显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外科护士。

2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量和时间分配状况。首先,护士的工作性质特殊,护士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每班8个小时,执行医生医嘱的同时还担负着临时的护理需要。各班在交接的时候要保持准确无误。护士是医院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协助医生治疗以及护理的工作,这些都导致护士工作的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其次,我国现有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发达国家医生与护士的比例是1:8.5,而中国2015年的数据却仅仅是1:1.07。另外,一些医院随意加床导致护理人员更加不足。护理人员不在岗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有的护理人员已从事行政或其他工作但仍占据编制,实际医护比例可能更低。

2.2工作环境问题

与医生相比,护士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他们每天都要工作在拥挤的空间,忍受令人难过的气味,接触大量的病毒,面临许多风险。与此同时,还要面临应对病人的愤怒、悲伤的情绪。这些情绪都影响护士的精神状况。这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工作环境,另外近些年来,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不断变化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和知识,要求护士必须时刻提高自己的学习层次,不断学习新型的医疗知识。竞争激烈的职称晋升制度,这些在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从而影响≤www.huzhidao.com≥护士的心理状态。

2.3紧张的护患关系

对护理工作者而言,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但现实是,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相当紧张,护患关系也是如此。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与患者的接触相当多,在患者住院阶段所产生的矛盾也更多。护理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纠纷。护士与患者之间不能建立有效的信任,不信任的状态也造成沟通不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2.4社会认同度问题

长期以来的社会偏见,认为护士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保姆,护士的工作被认为是服务性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大家对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却并不了解护士的工作内容。护士工作长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另外加之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统统这些都提升了护士心理的不平衡,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和心理健康。

2.5自身心理知识缺乏

目前,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尚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课程培训,护士没有接受完善的心理培训。护士本身也没有关注到自身心理知识的积累,长期繁重的工作带来过重的压力加之没有科学排遣不良情绪的方法,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

3解决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建议

3.1加强学校教育和岗前培训

护士群体自身缺乏心理知识,主要是由于在大学教育阶段没有设立相关的心理课程,在进入医院后又有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接受心理健康知识。所以护理专业应该增加心里健康方面课程的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的内容需要EAP管理团队进行合理编排,以帮助护士群体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训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集中上课的方式,通过情景学习、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具有实用性。还可以印发宣传小手册,在医院的走道里可以张贴心理卫生小知识;定期邀请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等。

3.2关注和维持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

精神科护士是所有临床科室中最特殊的一个群体,要时刻警惕患者发生意外、攻击行为等,所以精神科可以根据这一特殊因素尽量使用男护士。男护士既要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做好自护的工作,所以,作为管理应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减压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安全的完成各项工作。

3.3增强专业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护士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让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采取科学的放松法,让护士进行自我调适来减轻、消除心理压力。

3.4增强医院管理者整体意识

作为医院管理者可以定期制定必要的集体活动,如野外郊游、文艺表演等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才能帮助护理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完成全面的护理工作。

4讨论

综上所述,护士群体作为医护工作者,因其工作和生活等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且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有关护士心理的研究,这些将对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是起决定性作用。只有护士这一特殊群体全方位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况,才能为我国的护理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玲。工作应激对X队护理人员情绪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1996,13(1):1-3.

[2]徐亚金。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管理对策探讨[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4,5(4):253-254.

[3]任显峰。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8-99.

[4]洪瑞乔。手术室护士与普通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4-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篇七

【摘要】本论文在于探讨和分析临床医学本科生泌尿外科学实习教学过程里,一些典型性的案例应用的实际效果,通过探讨和研究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和意见。办法是用西南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的60位实习生为对象,分为AB两组,30位使用典型病例的教学方式,设为A组;另外30位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设为B组。实验测试结束后,通过对AB两组的实习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做出分析评价。最终认为A组实习生教学效果更好,成绩优异于B组。总之使用典型病例教学方式,更加科学有效,价值更高。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习教学;典型病例

渐受到重视,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这种教学方式从结果来看,的确具有很高的临床教学质量,对本科生寻找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较高的作用,无疑是当前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1、目的与对象

1.1目的

分析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泌尿外科学教学中典型病例的应用效果,并解决典型病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研究对象

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实习生60位。分为A、B两组,A组为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小组,B组为普通教学模式小组。通过结果,查看不同教学模式下,研究对象的医学理论应用能力、专科实践能力的情况。并对此差异进行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以西南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见实习生60名做实验对比。将60人分为A、B两组,A组30人使用典型病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B组30人使用传统普通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最终对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基础操作进行结果考试,分析对比。这六十位本科实习生之前的能力水平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没有高下之分,因此这次实验具有公平性,整个过程具有科学真实性,结果可以值得参考[1]。此次典型病例教学方法具体如下:首先,进行小课堂教学。在A组的教学中,定期举办小课堂教学,内容是基础性理论知识。A组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加入典型病例分析的环节,运用互联网方式详细分析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案例,实习生可以自主发言,公开讨论,任何疑问和不解都能及时反馈给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实习生可以互换体验医生和患者的角色,全方面吸收教学内容。其次,临床示教。在A组的教学中,教师对实习生可以言传身教,亲自动手操作过程,演示各种注意事项,并且对要点进行详细演示。另外,选择一部分患者,让本科实习生亲自查房、操作,主动发现问题,跟踪问题,监视并记录,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

3、研究结果

A组在为期一年的典型病例教学模式下,合格率达到了满分;B组没有一项可以达到满分,而且在专科操作方面合格数和合格率最低。而A组在专科操作方面也是满分,这就说明了两种教学模式还是有差别的,典型病例教学对专科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临床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实际提高。

4、结语

上文所述,典型病例教学方式更加值得我们重视,并且具有极高的临床教学应用价值,在本科生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点:首先,泌尿外科本科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病例的教学模式,可以对其医学专业的操作能力、医学理论的学习情况、临床实践能力、医学综合能力的掌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典型病例的代入感强于其他教学模式,参与感也是其中的亮点。通过这种模式,本科生可以在情景当中加以学习,不断地找出自身的问题,通过分组讨论,交流互动,真正地将专业知识掌握。其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本科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脑中的经验,为本科生将来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并且真正地起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的功能,拓宽本科生对于医学的理解,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理解医学临床的意义所在。再次,典型病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模式的质量,对教学模式理念的更新和改变提供新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本科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当中,丧失了主体学习地位,只能按照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被动学习。在典型病例教学中,本科生可以足够地发挥自身地位,可以行之有效地进行实践学习。许多典型病例教学案例都可以证明,这样做可以真正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本科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立民。《护理学导论》案例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5,2(3):130-131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临床医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