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参考优秀3篇

时间:2023-05-26 16:56:35 | 来源:语文通

议论文阅读题附带答案 篇一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

一位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每天徒步奔走在乡村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准备再走。可是他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样子十分奇异。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有些_______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信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人们好意地劝他:“把它扔了,你每天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他却取出那块石头,炫耀着说:“你们谁见过这么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说:“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他回家后疲惫地躺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块美丽的石头建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每天带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_______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他中意的石头都会往独轮车上装。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乐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送石头的劳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造师,他按照自己_______的思维来垒造自己的城堡。

对于他的行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的偏僻住处,出现了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建沙堡的游戏。

19,法国一家报纸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_______.他为此写了一篇报道,文章刊登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而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作”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刻在入口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倒过薛瓦勒的石头。

把下面的词语填在原文的横线上,使意思通顺,符合文意。

天马行空 叹为观止 爱不释手 奇形怪状

薛瓦勒为什么把石头放在自己的邮包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这些石头,薛瓦勒产生了怎样的念头?对于他的行为,人们为什么感到不可思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收集石头和建造城堡,薛瓦勒是怎样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么理解“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薛瓦勒的行为,你个人有怎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爱不释手 奇形怪状 天马行空 叹为观止

因为薛瓦勒觉得这块石头的形状很奇异,很美丽,所以薛瓦勒把石头放在自己的邮包里。

面对这些石头,薛瓦勒想用这些石头建造一座城堡。因为:1.薛瓦勒每天都收集这么多石头,实在很累。2.靠一个人的力量,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建造这座城堡。3.这种行为是小孩子的游戏。所以对于他的行为,人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为了收集石头和建造城堡,开始薛瓦勒每天带回一块石头:后来用独轮车运石头:接着他白天送信和收集石头,晚上建造城堡。他坚持到底,用了20多年的时间。

我是这样理解“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的:有了愿望,才有努力的方向,才有奋斗的目标,最后才会成功。

对于薛瓦勒的行为,我个人的看法是:薛瓦勒是一个有理想、有恒心,做事能坚持到底的人。

议论文阅读题附带答案 篇二

人,应该怎么活着呢?我想到了鸟类。

鸟有翼,这是常识。但有一种鸟,却无翼。她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定为国鸟,倍加宠养之。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邀游于高空,啾鸣于山林,后来被人类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久之,使消失了双翼,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不必自己去觅食了。但实在是让人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个不幸。除供人赏玩外,[ ]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厚爱,谁知适得其反呢?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间的恩惠,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这畸形的美了,那时,这鸟儿又依谁而生活呢?

想起山鹰来了。山鹰训 www.jingyou.net 练雏鹰,总衔着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让它自己从山崖下练着飞上来,飞上来,终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

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

人应怎样生活,这里面也有一个并不深奥的常识问题。

1.画横线句子中的“畸形”是指无翼鸟 (不超过5个字),“美”是指无翼鸟 (不超过10个字)。

2.第一节方括号中应填写的一句是【答】

A.她还有什么用处? B.她再也不能展翅云问了。

C.她失去了自由。 D.她什么本领也没有。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鸟却无翼”,以供人赏玩(讨人欢心)获得生存(宠养)。

2、B。

3、人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自己的奋斗去图长久生存和谋长远发展(有意义的生活)。答对大意即可给分。

4、比喻论证。

议论文阅读题练习附带答案 篇三

苦与乐

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1.第①段中说“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这同第③段中把“苦得越多就越乐”看作谬论的说法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前面用爱迪生的事例,后面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都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事例能否对调一下位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矛盾。第①段这句话是指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化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苦,善于总结苦。而“苦得越多就越乐”的观点则是错误地认为乐是苦的自然积累的结果,把苦绝对化地等同于乐了。

2、不能对调。因为用爱迪生的例子强调的:如果善于在吃苦中总结,吸取教训,苦就会转化为乐;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不仅再次证明了要善于在吃苦以后总结教训,才能得到乐,而且还拿失败者作为对比来证明如果不善于总结苦,得到的仍将是苦。

3、对第①段的小结。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及答案参考》,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