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7篇最新
关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7篇最新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的内在关系可以用“知行合一”来表述,更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好企业,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7篇最新,欢迎阅读!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1
近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法律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经济法中常被提及。毫无疑问,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自觉义务的承担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效力,但是同时众多弊端也暴露无遗,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对环境的严重破坏等问题都充分体现了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意识的高度缺乏。
笔者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对消费者、对职工、对环境、对社会公益及精神文明的责任等六大主体。而由于不同的主体对企业诉求的不同,致使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实现上出现了众多问题。本文拟从具体责任对象的立法探究为切入点,探究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在20世纪为美国学者所提出,英语中被称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20世纪80年代伊始,美国发生了著名的伯利与多德的论战,伴随着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以宾夕法尼亚州为首的各州相继在公司法中制定了“利益相关者条款”,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定化。
之后,美国法协会在《公司治理准则——分析与建议》中明确规定:
“公司在从事其经营行为时:
①承担与自然人同等的、在法律设定的框架下行为的义务;
②可以考虑可合理被视为与负责任的经营行为相适应的道德因素;
③可以把合理的资源投入到公共利益、人权、教育和慈善事业。”
我国在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明确规定最早见于《公司法》的第五条第一款:“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信用,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此外,我国在《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诸多法律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
(一)企业对职工的责任
90年代初期,美国劳工及人权组织针对成衣业和制鞋业所发动“反血汗工厂运动”使得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职工的权益保障。2000年的《全球契约》将改善工人工作环境、提高环保水平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企业对雇员的责任的法律约束集中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从历史角度看,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首先起源于外部社会对企业内部保护劳工合法权益的要求和压力。企业与职工具有天然的依附关系,职工对于企业有着经济上的依附和人身依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达成经济目标,取得经济利益也必须依靠职工。
由此决定企业必须尊重和保障职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职工权益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生存权,它与企业的财产权相比,应当具有优先地位。因此,在企业财产权与职工生存权发生冲突时,企业必须执行和实施有关的劳动标准以实现在劳动过程中对于劳动者的保护。
(二)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人本主义”的经济法基本理念是贯彻经济法的典例,也是企业管理和法律调整两者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企业欺诈行为的频繁出现,消费者作为法律关系中的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出于对消费者弱势地位的补救,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约束与规范,我国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
《产品质量法》第一条指出企业加强管理、明确责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适用的准则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其第49条规定的双倍赔偿制度,第35条的追偿制度都是基于整体主义考虑而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生产安全法》等多部法律表明,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对消费者负有保证期产品可靠,不作虚假广告,抑制通货膨胀,接受消费者监督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
(三)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就笔者看来,企业对政府的社会责任更多意义上指的是税收。对政府来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降低了政府监管成本,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
同时,企业形象往往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呈正比,企业为政府公共利益作的贡献越大,企业形象越好,越有利于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汶川地震后,王老吉(加多宝集团)以一亿元人民币的捐款,成功树立了“中国饮料第一罐”的良好形象。由此可见,企业积极履行对政府的责任是必不可缺的。
(四)企业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首要的责任是维护股东的利益,承担起代理人的角色,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以,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按照契约论的说法,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契约交易所形成的一种法律实体。在所有的契约关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再者,企业作为整体债权人负有合法经营、善意交易、切实履行等义务以保证债权人预期利益的实现,因而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国目前很多企业所谓的社会负担过重,实际上就在于企业把最基础的东西丢掉了,它在承担外围的,所谓的对政府、对社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的时候,忽略了对股东和债权人的责任。股东利益最大化受到损害以后,企业就根本无法长久地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企业圈钱后破产,雇员失业、无法向银行还贷、无法向政府纳税等等,这是一个连环的效应。同时,企业利益的受损也使得债权关系也因此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
(五)企业对环境资源的责任
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极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因此,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协调好与资源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创建企业的商誉。这一社会责任主要包含了污染防治责任和能源节约责任两方面。
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应该主动学习并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要把遵纪守法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道德底线。《环境保护法》第25条强调企业对资源的高度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法律的正义价值在环境保护上体现为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正义,即每个主体在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上都是平等的。企业不应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为理由强行剥夺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这对自然人以及其他组织单位皆缺乏公正性。
因此,企业应自觉承担对环境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针对不同领域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定了要求,并规定了企业违反义务时所应承担的责任。
(六)企业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公益的责任
企业对精神文明和社会公益的责任更多的是一种道德义务,在社会责任中处于最高阶段。这一责任以高于法律的标准对企业做出要求,且必须处于企业自愿。企业承担这一责任有利于企业目的的实现,其本质仍是企业的利己行为。企业的公益行为应具有一定限度,应维持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由于“社会伦理进入法律”,私法超越了保障个人自决的目标,其服务于社会正义的实现。
企业的社会公益和精神文明责任体现在多部法律中。美国法律研究元通过并颁布的《公司治理原则:分析与建议》中规定“企业应适当考虑与商业行为相适应的道德因素”。又如,我国《公益职业捐赠法》鼓励企业捐赠,同时也防止假捐款等弄虚作假行为。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利益高于社会责任
《公司法》中充斥着股东优先主义,其中有许多制度都是依照股东优先主义而构建,强调的是公司所具有的财产权。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确立妨碍了企业的营利性目标,它着重于对人权的维护。在资本和生存的双重压力下,很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暇顾及社会责任,他们片面的认为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的当前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够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的事实。
(二)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上存在诸多问题
1、立法过于分散
虽然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数量多,规模庞大,但是这些规定分散在很多法律中。从《劳动法》到《公司法》,各个规定的法律效力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法律体系。分散立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履行实施。
2、立法原则性过强
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过于原则化,内容笼统,操作困难。如新公司法第5条第1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只是停留在宣示层面,而没有规定惩罚性条款。法律过强的原则性为社会责任的实践增加了难度。
(三)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不足
在我国,企业对于社会责任认知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多企业于2007年才公开提倡社会责任的承担。与此同时,我们社会中的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严重不均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社会责任制度的推行。而在西方国家,这一认知已成为一种本能,受到道德与法律的双重保护,企业对这一责任的认知时间更久也更为深刻。
(四)社会诚信体系受到严重伤害
诚信是社会道德在企业经营中的体现。应该承认,由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普遍下滑,我国企业在经营中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缺失问题。很多企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道德错位,这些企业为了追逐利益不惜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抢注商标、偷税漏税,所有这些都大大突破了应有的道德防线,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利益。
四、如何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对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解决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同时这也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只注重单方面关系的调节必定会引发其他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以解决该难题。
首先,应提倡企业目标二元化的普遍认知。虽然说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会使企业丧失一部分经济利益,但实质上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企业的目标应是二元的,除实现利润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推进社会利益。良好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商誉的实现,不失为长远的经营规划。因此,应加深对企业目标二元化的认识,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思想培训,鼓励企业对社会负责。
其次,需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体系。针对我国分散立法,原则性立法的弊端,相应机关有必要对其进行整合,以打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如税法就规定对企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实行扣减所得税,在体系中建立企业责任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同时将企业责任纳入企业规章制度中,则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行为准则。
最后,企业应将法律规定与企业自觉相结合。法律从外部强制性规定企业“应该做”和“不应该做”,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从内部下手,通过内在机制自动地约束企业的行为,只有这两者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
五、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法律领域,它体现了企业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以及如何解决现实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坚信,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不断深化,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会跟进美国等先进西方国家的步伐。
但我国企业在责任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社会责任的实施仅为其中一部分。政府应加大对企业责任的监督,社会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若要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仍是一场长期战役。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2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理论关系
(一) 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
1998 年世界企业发展委员会就企业的社会责任作出了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的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小区、社会的生活质量。经过众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不断研究之后,可以概括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包括了经济性、法律性、道德性、慈善性。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在遵守国家法律范围之内,追求企业利润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自觉地承担其社会责任,一般包括遵守职业道德、保护职工权利、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慈善事业、捐助公共设施、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995 年Archie B.Carroll 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CRS model) ,分别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四个方面。经济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功能就是减少成本,创造利润,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法律责任则规定了企业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交易行为都应遵循规章制度,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应符合法律标准,并做到依法纳税。道德责任是一种企业的自发行为,是一种道德标准,它传递的是一种被大众所期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员工的教育与发展等方面,并尊重企业所在地居民的意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社区建设。慈善责任是企业自主决定的一种行为,通常指参与慈善活动、救助弱势群体等。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企业,都不仅仅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应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文化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 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
1984 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些主体的利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阶段,利益相关者投入生产资源,承担经营风险,规划企业发展方向,监管企业发展动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更应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诉求。本文主要根据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方式来划分,将其划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
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是指直接与企业发生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 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供销伙伴等。对投资者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较高的资产回报率就是企业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而债权人则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到期有能力支付本息。企业员工则希望企业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报酬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应的权益。供应商与销售商作为企业经营的商业伙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期望获得公平合理的商业交易行为。消费者作为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当然希望企业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履行相关的义务。
间接的利润相关者是与企业发生非市场交易行为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生态环境等。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规划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引导企业遵循相关的制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社会团体和媒体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者,同样地,也需要大肆宣传企业应尽的社会的责任。近年来,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事件不在少数,如何更好的让企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废气废水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生活的不便,同时,也加大了政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费用。
无论作为直接的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轨迹。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都是作为优秀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履行上述社会责任必然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那岂不是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答案是否定的。履行社会责任,在一定时期内,势必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但从企业长远的角度远看,履行社会责任形成了良好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却是独一无二的。
单纯的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在一定区间内会导致利润的增长,一旦超过相应的增长区间,数量的增长反而会导致利润的减少,而此时,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采取科学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售价,而企业品牌、公司形象、企业文化等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溢价高。而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与长期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确保利益相关者持续的向企业投入资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突破贸易壁垒,容易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助于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投入生产资源,扩大生产线,实现规模经济,可以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顾客对企业的认知度,形成重复购买行为。所有的这一切,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管理者应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识
虽然不少中国企业每年都会组织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认为就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社会企业文化,但是,我们对此的认识不应该这么狭隘。从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这个四个方面来认识,如果连最基本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都没做好的话,谈何社会责任。一座高楼大厦如果没有坚固的基础,再美丽的装饰,在地震面前也会轰然坍塌。企业同样如此,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或服务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保障及良好的体验效果,再多的公益活动都不会帮助企业实现有效的经济增长。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应该是全方面的,它包括依法坚持诚信经营、依法自觉纳税、提高产品质量和经营服务、改善企业研发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追求利润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企业职工权利,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等等。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管理者不要因为短期利益而背弃社会责任,推出劣质的商品,愚弄消费者。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是懂得如何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效益。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3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研究较早,最具权威性的就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观点: “企业有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利用其资源来增加它的利润”我国相关人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寻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维护和促进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主要包括: 通过法律进行规制的法律责任,通过道德约束的道德责任,以及介于二者之间协调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现实的软法责任。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内容的厘定,不难发现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获取利润,即具有了经济责任的属性; 同时法律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规范要求企业必须遵守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具有了法律责任的属性; 再者道德对企业的约束使得企业需要履行社会公众对其的普遍性要求,即具有了道德责任的性质。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现状
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起步较晚,相关立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首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是在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的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当然,除了公司法和商法典外,其他强行性规范也同样间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规定,如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中的相关强行性规范。
2005 年修订的《公司法》的第五条对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社会公德进行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确立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意味着对传统企业的角色或目标定位的突破,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但是第五条只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其在法律后果方面并没有形成完备的规制,对在内容、性质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解释。
三、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域外探究
( 一) 美国社会责任立法考究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由美国提出,其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主要是针对于企业形式之一的公司,所以在美国称之为“公司社会责任”。美国的公司社会责任立法主要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法法律体系,如: 《公司法典》、《商业公司法》; 第二部分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法律体系,如《反歧视公约》、《同工同酬公约》、《最恶劣形势的童工公约》; 第三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如《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公司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等。美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较为完善,但是因为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其实际上整个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并非是统一的,所以制定的一些内容对每个州的操作意义并不是很大。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也是有限的。
( 二) 德国社会责任立法考究
在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央部门主管机构。该部从对内对外的角度负责企业社会责任在德国和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德国于2009 年率先将企业社会责任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立法层面和政策层面都给与了高度重视。
通过考究不难发现,域外代表性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系统,立法水平比较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具有时效性和前瞻性。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研究不足,使得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理论体系储备缺位。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理论的发展依赖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实践,而以往我国理论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关注着墨颇多的是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合理性的证成,而对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体系理论仍较为缺乏。美国法学家霍姆斯曾说过: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我国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注重实例分析,才能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理论研究中上升新高度。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路径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的立法模式有三种—一元立法、多元立法、综合立法。一元立法是指将所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都集中在一部企业社会责任法法典之中,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列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多元立法是指把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规定分散到各个相关的法典之中,如对职工的责任可以归入公司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法律部门之中,对环境资源的责任则可以归入环境保护法系之中,对消费者的责任则归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部门之中,而不再制定一部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典。综合立法是指既进行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又不排斥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规范散见于其他单行法之中。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应当选择综合立法模式,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学理研究,并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制定一部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法》为纲,又在其他有关法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补充,以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的全面保护。结合前文中所认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在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法》中应当包含以下内容:职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债权人权益保护。而特定的社会公益事业则可以由一些提倡性规范、政策等来调整。一般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则属于道德责任的范畴,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企业自觉履行的意识。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4
11月初,笔者前往美国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全美经纪人大会。和每年一样,在开幕大会上,首先隆重表彰了五位全美选出的年度经纪人。一同参加大会的中国房地产经纪人都是首次参加这个大会,甚至是首次接触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所以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感到诧异:这五位房地产经纪人并不是根据经营业绩选出来的。而在我们国家,评选优秀房地产经纪人几乎都是经营业绩或者是职业技能的竞争。
每年全美经纪人大会号称参会总人数都在2万人以上(包括与大会同期举行的展会人数),在这样盛大的聚会上能够走上领奖台的这五位房地产经纪人获得的称号是什么呢?是“好邻居”。在讲述获奖经纪人故事的短片中,我们看到的全是这些经纪人为邻里社区服务的各种场景和事迹,几乎完全不涉及他们的房地产经纪业务。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并不是伦理道德有助于企业的经营,而是伦理道德本身就应该是和企业同时存在的,或者说:企业的价值追求本身就应该包含了伦理道德的建树。
伦理道德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而伦理道德的外在表现就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否则就不成其为企业,增进和保护社会福利是政府和非赢利组织的责任。而现代社会经济学的共识则是: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要对社会负责,企业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企业的目标从最初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再到兼顾员工利益,进而发展到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最终还要同时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企业追求的目标在不断扩展。
今年以来政府主管部门严管严查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很多房地产经纪人感叹生意不好做,但很多有见识的房地产经纪人则认为这才是行业发展的方向。现在感觉难受,正是因为过去的经营太不规范。国内一些同去参会的房地产经纪公司老板和高管表示:“要我来把员工管起来,规范他们,我也做不到,我也只能用业绩指标来考核他们。政府严查严管,就能帮我把这些经纪人管住。”
用企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尺子来衡量这些话,当然仍然是不合格的,但从积极的一面看,他们至少不是行业净化的阻力。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尽管这些年已经有不少房地产经纪公司通过内部制度建立了真房源查验等诚信经营的模式,房地产经纪行业内部正在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社会公众还是房地产经纪业界,都希望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能够持续下去,并由此进一步激发和激励行业内部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使房地产经纪行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使房地产经纪人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5
20__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主要论述了相关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以五大社会保险为主,提出了进一步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基本建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困难。
一、企业社会责任
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企业对社会以及对员工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中,对员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内容要求。企业在发展和盈利的同时,不仅要对员工的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相关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承担保障员工权益的责任,而且还要对社会和其它利益相关的方面承担责任。这些都能通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纳税、保障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权益、提供相应的员工福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等各方面予以体现。而企业如何肩负起这些社会责任,是当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员工工资、使用童工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国企业社会保险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应该为职工参保各项社会保险,并且按时缴纳各项保险费用,相关部门有权对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惩处。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企业在承担社会保险责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1)非公有企业参保率比较低。这些企业的职工参保率不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薄弱。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使得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难以落实。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即使是签订合同的企业,也存在合同内容不规范的现象。
(3)地方的政府和企业以及职工对社会保险责任认识不足。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保险责任,通过少报缴费工资数额和虚报参保人数,拖欠社会保险费。还有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员工工资,不签订用工合同或者将社会保险转嫁到职工身上等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20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0.9亿人次,对235.7万户次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另一方面,员工对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意识不强。部分员工不清楚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知道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此外,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漠视。部分地方政府不够重视企业的社会保险责任,只是注重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助长了企业淡漠社会保险责任,使得社会保险责任无法有效实施。
三、企业参加社会保险面临的困难
1.实力强的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困境
对于发展较好、经济实力比较强的企业来讲,管理者认为企业职工不会出现失业的风险,因此只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对于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讲,由于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他们更加注重参加失业保险,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愿意参加社会保险统筹。但是因为他们经济压力大,所以经常欠保。于是当前就出现了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参加失业保险,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愿意参保却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的现象。
2.企业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保持良好社会形象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竞争形势不利的企业来说就更加看重企业的资金流向,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比较消极,但是企业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仍需要花费资金投入来承担社会责任。
3.企业利润空间减小,税费过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部分企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压力,面对当前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企业不仅要承担劳动力成本还要承担相关的税费,面对这些压力,很多的企业选择了逃避社会保险以此来减轻企业的负担,因此,职工的劳动权益状况越来越差。
四、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观念强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和观念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强,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创造条件。
(1)调整社会保险费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制定社会保险费率上要因地制宜,使之发展与社会相协调。
(2)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利润挂钩,可以按照采用员工工资或者企业利润收费的方式。这样就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平衡的现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调动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执行力度。社会保险需要通过法律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通过加强执法力度有利于企业对社会保险责任的落实。
(4)分步推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责任的原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职工的个人保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责任承担存在诸多的问题,还需要企业、社会和个人不断加强社会保险责任意识,遵守相关保险制度,互相监督,只有切实的将社会保险落到实处,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里的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就是内部会计控制。从狭义上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实质上也就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按照《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风险》的解释,内部控制是管理当局为了确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实现管理目标,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及时编制可信的财务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从这个定义所涵盖的内容也可以看出,这里的内部控制与我们所理解的内部会计控制或内部会计监督的涵义不谋而合。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道德自律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道德自律两者之间评价要求、标准不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是“必须”、“硬性的”规定,客观上规范着会计人员及其他当事人的工作行为,会计道德自律要求是“应该、“软性的”约束,是靠理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系的。但要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以落实,还必须依靠会计道德自律的力量。执行制度的是人不是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好坏与否,重要的还取决于会计道德自律水准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道德是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证。
正确处理传统内部控制方式与新型内部控制方式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会计技术手段全面更新,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准确性、效率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都被计算机这个新型内部控制方式轻而易举地替代。但任何先进手段都是被人所指挥、所掌握,一些传统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仍有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仍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在采用新型内部控制手段时,要结合坚持传统有效的内部控制方式。否则,已经出现多起的利用高新技术和电脑舞弊犯罪之类的活动还会继续在我们身边发生。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与控制成本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与成本应该是正相关的,但也并非绝对。如按职务分离控制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业务程序控制要求每项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从发生到终结都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授权——执行——记录——复核等互相牵制的程序进行办理,特别是执行、记录、复核不得由一人包办等等。所有这些控制效果,是建立在一定的内部控制人员成本和其它相应成本基础之上的。但也并不是内控人员愈多,耗费成本愈大,效果就愈佳,关键在于内控人员职责要明确,权限要清晰并要尽责尽力。要在实践中逐步探寻一个内控效果与内控成本的合理结构比例,同时借助于企业“外控”(外部审计和外部其它控制手段)的压力与动力支持,既取得良好的内控效果,又能尽可能地节约内控所耗费的成本。
正确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层次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层次增加一成,从理论上讲,企业内部经济舞弊犯罪的可能性就减少一成,内控效果就会好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经过决策、授权、执行、审批、报账、记账、出纳、审核、复核、稽核等等一系列层次(或人员),只要这些内控层次(或人员)守土有责,经济舞弊犯罪活动若想摆脱这一层层内控机制的监控,决非易事。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过于追求企业内部控制的层次形式,企图以增加层次的“人海战术”来获得较好的内控效果,结果可能因此贻误“战机”,得不偿失。而须以高效、有用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内控层次(或人员),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权限,强化各相应层次的责任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篇7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基础、国家的经济命脉,矿产资源企业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有色金属等矿产品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行业。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对能源矿产的依赖性日益加剧,国内的开采尚不能满足需求,出现超负荷生产开采、违规生产开采等情况,甚至因经济利益的诱导引发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显得尤为重要。
一、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一)对矿产资源企业自身和所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由于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具有递耗、不可再生的特点,矿产资源企业开采高峰期过后,资源短缺是必然的。如果资源的后续补给量跟不上,企业很快就会进入发展衰退期,最终被迫转型或者迁移。因此,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相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矿产资源企业是矿产资源城市的根基,矿产资源城市的历史一般开始于矿产资源企业。在矿产资源城市中,资源开发与生产是城市发展的支柱,即便是在转型时期,矿产资源城市要保持其原有的繁荣的经济秩序以提高城市对其他产业的吸引力,也必然需要作为矿产资源城市的主要经济基础的矿产资源企业做出相应的贡献。
(二)矿产资源企业对国家能源安全负有重要的责任。矿产资源企业对国家能源的责任主要涵盖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矿产资源产品以其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在我国能源体系构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国家能源安全应该成为矿产资源企业的特殊社会责任,不同于其他产品,其行业进入壁垒高,企业往往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的地位。另外,其不仅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还是军事、政治以及外交上的博弈手段,石油就曾多次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因此,保障我国的能源、稀有金属、大宗常规资源等的安全是矿产资源企业必须承担的国家社会责任。
(三)矿产资源企业具有繁重的生态环境责任。由于矿产资源企业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其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对环境的破坏较其他类型企业要严重得多。近年来,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引发的地层塌陷、环境破坏等问题频现,给当地居民乃至整个地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地上或地下生态环境的恢复都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技术,一些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影响也是潜在且长期的,其后果要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当前我们矿产资源企业主要以法律为标准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大多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而由于法律制定与颁布的滞后性,矿产资源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往往不够。因此,矿产资源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应负有更重要的责任。
二、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不高。我国矿产资源行业中单独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不足行业内所有上市企业的一半。另外,在《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大量国有企业才开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还有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了某些指引之后,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才开始增长。这说明我国矿产资源行业企业披露社会责任的热情不高,企业根本没有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识,不了解相关的披露方式方法,必须在某些文件的规定和指引下,才能开展相关工作。
(二)差异性、多样化。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很多差异。第一,报告水平分布差异。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些公司披露的非常简短,整个报告不足10页内容,找不到任何明确的数据信息,像是一篇公司简介;第二,地区分布差异。有学者统计数据得出,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多数企业主要集中的华北地区,少数分布在其他地区;第三,交易所上市公司分布差异。发布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有62.5%在上海证券所上市,37.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三)缺乏统一的披露模式。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不具有明显的披露模式,与国外相比还处在模仿状态,大型企业模仿国外企业及国际上惯行的模式,中小企业则没有明显的模式可循。
(四)隐匿负面信息披露。负面信息的披露是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共同盲区,也是共同的弊病。我国矿产资源企业在负面信息披露上基本没有相应的披露。矿产资源企业突出或者重点披露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比如经济的业绩、环境保护上的努力、社会的捐助,弱化或隐匿了对自己不利的披露,比如对员工的工作环境的保护、环境污染以及社区关系恶化等。这扭曲了社会责任报告的对企业实际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
(五)信息披露不可比。与国外矿产资源企业相比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内容多为绝对数据和企业自身的数据,缺乏与同行业数据、国内及国际数据,以及在该行业中的位置如何等数据。主要表现在:第一,与国内行业数据的不可比;第二,与国际行业数据的不可比;第三,纵向上,自身年度数据不可比;第四,与相关披露指南的要求不可比。缺乏可比性的社会责任报告,造成报告的可读性差,信息质量缺失。
三、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完善
(一)提高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地区和上市所之间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层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所以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发展的起步阶段,我国要加强对社会责任思想宣传与教育,提高管理高层的认识与重视。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比一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效果要好得多,而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的特性,仅通过市场资源自由配置并不能实现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跨越发展以及迎头赶上发达经济实体的先进程度。所以,建立制度、制定规章等举措是最好的宣传和教育手段。
(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南。为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可以在继续发挥已有规范、指引作用的前提下,颁布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引入可操作的社会责任披露指南和第三方审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社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评价,最终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行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我国矿产资源行业又具有不同于国际矿产资源行业的实际情况。我国应具体规范矿产资源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披露规范。
(三)把第三方审验报告作为评价报告质量的重要标准。审验报告是所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客观性的一种保障,能够提高报告的可信度。企业没有第三方审验报告会造成报告的信息质量严重降低。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提供第三方审验报告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要提倡社会责任第三方审验报告的发布,以促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客观性。
(四)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数据的统计。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全面,很大程度上与企业获取相关信息的困难程度有关。然而,获取相关信息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需要重新建立系统,从基础层面一点一滴地收集,然后整理而成,这些资料的获得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有时候需要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实际操作。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数据的统计工作并不是一件小事,是需要企业长期耐心建设的一项工程。
推荐作文:
- ·大学军训心得2000字
- ·怎么写个人军训交流心得
- ·简爱的读书心得400字左右七篇
- ·2022高一军训心得作文八篇
- ·商场营业员工作总结
- ·高中军训心得体会800字范文10篇
- ·八年级地理学科的教学计划
- ·小学草房子阅读心得五篇
- ·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7篇
- ·初三化学学期教学计划10篇
- ·护士年终个人总结简短2022
- ·电商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 ·校园消防演练方案范文
- ·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怎么写7篇
- ·防控疫情心得体会_抗击疫情心得感悟5篇
- ·2022教师节小学国旗下讲话稿
- ·有关2022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及收获5篇
- ·幼儿园小班第二学期的保育员工作计划
- ·幼儿园老师个人工作计划七篇范文
- ·初二军训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 ·2024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通用
- ·小学班务工作计划内容10篇
- ·年终人事工作心得体会
- ·学校安全征文方案
- ·夸父逐日扩写800字推荐2篇
- ·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精选
- ·2023年销售人员工作计划
- ·财务综合培训心得
- ·大班学期教育教学计划7篇
- ·2023森林防火工作方案7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