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时间:2022-11-17 12:52:27 | 来源:语文通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怎么写?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一

今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课程名称从“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 信息技术课程向信息科技课程转变,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突显了素养导向的重要地位,体现课程时代性。近期我又一次学习了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收获颇多。

一、强化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将侧重点置于素养导向,即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度,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利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描述事物、总结事物、探寻规律。

二、加强了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系统性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为高级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合理安排不同学习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境界性,适应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和结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倡导倡导真实性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字化环境规划自我管理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多样性,个体性发展。

四、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

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时间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状况,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会推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改变其在中小学阶段不被重视或不开课的情况,或者硬件不到位的情况,教师提升学习的机会将得到改善。

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教师任重道远,面对信息科技课程的新变化,教师不仅要更新课程理念,更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以及教学技能,增强对信息科技课程的全面认知,从思想和行动上为应对课程变革做出新的努力,在信息科技教育领域下苦功、练真功、立新功,成为卓越的信息科技教师。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二

在学习了小学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之后,再结合我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中,我体会到其重要性所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信息科技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

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例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上,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必须以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更深刻认识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所以,在以后的信息科技教学中,我会更好的学习新课标理念与精神,并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三

通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终于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并且正式更名为“信息科技”,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和经验,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揣摩课标的规划意图,同时,教师还要有勇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的精神。

01“科”与“技”并重

信息科技强调课程的科学属性,但并不弱化课程的技术属性,也就是主张“科”与“技”并重。改变以往信息课程“工具论”的固化思想,避免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仅仅围绕具体软件工具的使用,应同时关注其蕴含科学原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和处理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技术伦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深有体会,平时学生见到我们会称呼我们为“信息老师”,但是在上课时,问学生学过哪些内容,他们会回答“学过Excel、美图秀秀、Scratch…”而不是回答“学过电子表格处理、美化图片、制作小游戏”。

虽然我们上课时可能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是哪一个具体软件,但是我们可能在无形中给学生了一种暗示,我们学习的是这个软件,这个工具。因为我们在教学时就是紧紧围绕某一个软件展开学习的,从这个软件叫什么名字,到这个软件的安装、使用方法甚至是快捷方式的使用技巧,却忽略了这个软件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实现的科学原理以及使用这个软件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教师自己有了“信息工具论”的思想,这种思想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发展在未来,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自觉适应信息科技快速更迭的能力。软件的推陈出新和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这款软件现在特别好用流行,没过多久,更好用的软件出现了,而我们旧的软件才刚入门,这样会导致我们学的东西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而且现在的学生都是数字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更快也更广,如果他们知道有更好的替代产品,他们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怀疑,“为什么有更好用的工具我们不学要学习操作这么麻烦的呢?”进而质疑教师的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02主题式、大概念教学

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强调体验,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体验的内容和程度。

如果仅仅是体验或者体验的占比太多,就会使教学流于表面,学生乐呵呵的上完一节课,到最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思考和收获,所以课标把教学内容划分了具体的主题单元,内容形式上使用大概念的方法,弱化知识点的学习。

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有助于达成高通路迁移,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复杂认知结构,不仅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

大概念是有层次的,包括跨学科大概念和学科大概念,从具体-抽象维度来看,层次越高的大概念,越为抽象,可以辐射的范围也就越广。这里的大概念是指“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信息科技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思想理念超前,需要我们细细学习、琢磨和领悟,期待下一次更加具体的内容培训,紧跟政策纲领,不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四

自今年4月21日教育部出台2022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以来,叶县第二实验学校信息组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参与线上专家课标解读活动,努力把新的理念、新的精神、新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新课程方案中,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信息科技课程,并从综合实践类课程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课。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触动很大,可以说,新的课程设计对信息学科的变动是很大的,为这个学科发展提供了相对完备的路径。。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将信息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制定课表并分配课时占比,这是第一次。以往,信息技术学科包含在综合实践课程里,学校常常将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时削减,加到其他课程上面去。而如今,课程方案中明确了信息科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开课情况,其他学科再想占用信息课就很难了。而与此同时带来的,便是信息科技课程的重要性会随之提升,它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并在初中毕业时达到一定的水平。

其次,信息科技的教学、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科学化。从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上课内容随意,一些地区完全按照综合实践的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教学,学习评价的主观性太大,学生的参与度、掌握程度差异很大。学生的水平几乎均匀分布在0和1之间,课堂活动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新课标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较为具体的方案,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预计信息科技的评价也将逐渐走向标准化统一出题,统一考察,部分地市仿照体育学科的评价方式纳入中考的评价范围。

标准还对信息技术到底应该以“知识”为主还是以“技能”为主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当前信息技术学习中,大部分教师是以“技术”为主,淡化了信息科学的认识,这样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理解浮于表面。而现在要强调“科”与“技”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在学生体验新科技的同时,也要关注大概念和科学原理的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最后,本次变动将有助于信息教育中义务教育段和高中段的衔接。在一线城市,虽然信息技术已经纳入高中选考和学考,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要求还普遍较低,学生到了高中突然接触到复杂的信息技术知识,自然产生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学考前压力很大,选考的学生少之又少。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领会信息科技思想和方法,到了高中以后,学生对编程等复杂内容的学习将变的容易接受。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改革,信息学科的独立性、重要性、科学性、连续性都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

希望每一个信息教师都能共同努力,迎着科技力量的曙光,改变信息科技课程的生态,使其向着更好的地方前行。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五

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的发布,信息技术更名为信息科技进入国家课程,这对于所有信息教师而言,都是一件重大的事件。怀着敬畏之心,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受益匪浅。

01由信息技术变成信息科技

新课标把“信息技术”改为“信息科技”,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到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技术”的导向,关注操作和知识点,培训的方向是熟练程度和技巧,因而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核心素养,也很难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新课程标准中的“科技”导向是帮助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技术学得怎么样,还要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02由知识点提升到知识体系

以前定位于知识点的教学,不重视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零散的知识点不易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易提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会使解决问题捉襟见肘。而新课程标准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小学低年级注重生活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应用;初中阶段深化原理认识,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它能够让我们跳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不同的阶段引领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网络上有螺旋式的上升。

03由师讲生练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体验性

原来的教学方式以师讲生练为主,在教学中我们只关心学生是否学会了,不关心他们是否有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提倡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 参与度。支持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新课标更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遴选课程内容,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改革,也是新课标释放的一大重要信号。

04保持与时俱进,培养学生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科技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处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要及时把握国家最新的战略发展理念,在教学中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科技在生活、学习中的以及国家发展中的作用,让孩子具有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的光荣感,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社会责任,为我国培养有担当的信息科技人才做好准备。

新出的义务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确实做到了站在未来的角度谋划课程发展,对我们信息科技教师而言,需要学习的好友很多,培养具有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合格接班人任重而道远!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六

前不久,听闻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课程标准,我心中欣喜莫名。终于我们有了自己的课程标准了。工作室说4月29日晚上有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解读,我积极参与了线上活动,听了熊璋教授的网络授课。熊璋教授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为主题谈了两个问题:1。信息科技课程的志存高远。2。信息科技课程的脚踏实地。

关于第一点:我理解的就是我们作为信息科技教育的教师,要从国家的角度去考虑我们的课程。

熊教授说,信息科技的志存高远表现在“三架楼梯、课程担当、信息科技教育生态”。这里的三架楼梯指的是1-12年级信息素养表现(指南)、1-12年级信息科技课程标准、1-9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独立开课。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作为我们教育者要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就是由素养表现来刻画。所以第一架楼梯指南的建立是个关键,我们可以根据信息素养表现来制定信息科技课程标准,1-9年级信息科技课程独立开课是保证。

关于第二点,熊教授特别强调,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就是要我们老师教素养,而不是教知识、教技术。我反思我自己的教学,最近一段时间我甚至自得其乐,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心应手,稍稍一想我是在教学生技术、在教知识,心中忐忑不已。从而进一步想到我们如何立足当下,立足学科教育去进行学科素养的教学呢?

将知识精心包装,依托现实环境的实际问题,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学习,我想应该算是一种素养教学吧。

还有项目化学习,通过一个个项目来进行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立足当下,摆正我们自己的位置脚踏实地努力前行。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篇七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信息科技、劳动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原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改为信息科技,把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

粗略浏览后,74页的厚重标准,真正感觉信息科技课程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科技课程将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开展,围绕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从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注重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创新地解决真实问题。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跨学科主题内容(如:数据与编码、人工智能和无人机互联等)直接呈现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里。

4月22日解月光教授开始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4月27日、4月29日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熊璋教授也对义教阶段信息科技课标进行了解读。熊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相关情况。他提到从“0”到“1”的变化,信息科技课程正式成为国家课程的艰难历程,信息科技学科体现的“科”与“技”的并重,以及做为一门学科,把“科学”放进去的重要原因。熊教授还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出发点。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维度有各自的特征,同时又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只有从核心素养出发,利用、把握好素养表现培育的学科逻辑,组织好未来课程内容,选择好情境案例,才能落实到课程当中去。信息科技课程还要特别关注课程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相结合,以学科整合的情境开展综合性学习。

最后他还说,课程标准公布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非常长。起点是课程标准,目的地是一个健康的课程生态,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我们期待新课程教材的同时,也将会再脚踏实地、深入地学习信息科技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