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时间:2023-10-31 14:31:40 | 来源:语文通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10篇)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怎么写?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聊聊关于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1)

近日看到一幅漫画漫画中,一位厨师身上写着,寒假培训的资料,旁边是一幅传统文化的锅,被架在火上,另一边是两个人捧着热汤在品尝,这幅画面,让我觉得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美德。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已经拥有五千年的竹文化历程,经历了历史的长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社会最后到达线的时候,中国的美德早已深入人心,传统文化是历史的象征,在历史中漫长的过程中不断被洗涤从最初的尊老爱幼,吃苦耐劳,到现在的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哪一个不体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诗歌中大量赞美歌颂祖国山河的诗和人的真善美的佳作,数不胜数,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解除了人们生活的质朴安宁和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写出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悠闲安详的喜爱,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建筑也无不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每一个建筑的独特风格都有不同的意义。所以建筑才被称作凝固的艺术,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一般都是房檐向上翘起一层一层,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大而且宽,这不正是体现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终极全,的特点吗?可见一个小的艺术中都蕴含着那么大的声音,足以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节日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集会,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一直延续下去,不能让这些文化在我们的手中销声匿迹,国家在不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去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政府也应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绵延不绝。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去弘扬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多的人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带动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永垂不朽,使中国更加强大,祖国更加美好。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2)

古老的传说——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么,人类的祖先到底是人还是龙?其实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遐想。

龙,是神圣的象征,是高贵的象征。

龙,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之一,起避灾,祈福的作用。

据说在很久以前,深海的老龙王觉得自己身上像被数万根尖针扎了,在海里,不管怎么都不行。

于是,老龙王便化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来到人间。他来到一个药馆,医生见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满脸红通站在门口。

朗中把他请进屋,把了一下脉,十分惊奇。龙王不得不说:“其实,我是深海的老龙王,今天,我回来时,不知怎么的,浑身难受,龙宫里的人都没办法。所以我便来到了人间。”

老朗中笑着说:“其实,你不必这么麻烦。你只用在太阳下晒几刻太阳,便可痊愈。

果真,老龙王照作后,全身果然十分舒服。于是,他便从龙宫中拿了许多奇珍异宝,非常有诚意地送给朗中。但郎中谢绝了,他说,他只需要龙王每年定期降雨。老龙王答应了。他说,只要人间每年定期仿造他的身子用纸叠出来,再挥舞,然后敲打锣鼓,叫我,便好了。

于是,也便有了现在的舞龙。这也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龙也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虽说这是迷信,但炎黄子孙都十分都尊敬它。

如今的炎黄子孙也如我们的祖先一样善良,无私。

早上,清洁工天未亮便起床打扫。他们已经老了,拿着扫帚的手早已颤巍巍了,也早已裂了,血,都流不出来了。这时,我看见旁边的一户人间的小孩给清洁工的了一杯热腾腾的水和一双厚厚的手套。还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是不是炎黄子孙。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种例子。如:公交车上,小孩给老人让座;陌生人在你滑倒时扶你一把;老人晕倒在路边,一位年轻人拨打了120……

这就是炎黄子孙,这就是龙的传人!龙的高贵品质也得以传承,龙的精神也得以发扬!

炎黄子孙的精神就如高山的雪莲花,一样纯洁,一样高贵。

龙,你不再需要查阅资料,听传说去了解。而是,在生活中,每一个中国人,在他们的身上,你都能看到龙的影子。

我自豪,我骄傲,我是一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3)

2018年10月27日,对于常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在上海浦东机场,一些人在主控制室里紧张的等待着。跑道上的飞机蓄势待发。10、9、8……..1!飞机在跑道上快速的跑起来,只见它慢慢向上飞行,不久便翱翔于蓝天之上。“耶!”地面一片欢呼声。

这是普通的飞机试飞吗?是的,这的确是飞机试飞,不过,这架飞机并不普通。它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默默探索的艰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使轩辕大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飞机。如果有外国友人向你询问这架飞机时,你可以骄傲的说:“这是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客机——c919!”

这样振奋人心的时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不计其数,从开国大典,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东方红卫星发射、杨利伟飞上天空、国产航母下水、c919飞天……无数成就使这个曾经沉睡的巨龙再次苏醒。但是,我们在欢欣地看着这些令我们自豪的事件时,却不能忘记我们中国以前的伤痛。中国,给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还给了我们那些深入骨髓的苦难历史:火烧圆明园、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这些交织着血与泪的故事,这些贯穿着血腥与仇恨的历史都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当时的中国,是懦弱的,是胆怯的。它任凭外国人欺辱,任凭外国人拿着枪,拿着刀在身上乱砍乱轰!最后,在1921年7月23日,中华人民开始抵抗!在1949年10月1日,当我们伟大的第一任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千千万万的民众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的时候,谁还能否认我们的中国——这条巨龙醒来了呢。

在巨龙苏醒的历程中,有无数像c919创造者一样的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有的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捍卫中华大陆,有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整日为人民着想,有的努力奋斗,为祖国荣誉添砖加瓦。

纵观当今世界,我国正处于一个令各国瞩目的经济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国人民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更加信心满怀,万众一心,像c919一样,让中华巨龙翱翔于蓝天!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4)

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祥瑞之兆,尊贵之征,是龙。

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它在市井内“走街串巷”,在历史中“如梦初醒”,在世界上“威风凛凛”,既像挺立在中国人民身后的精神支柱,又像漂浮在华夏民族后的润物细雨。

今天,龙文化仍不离我们左右。

龙腾虎跃

过年,万家欢庆,喜气腾腾,家家户户怀抱着新年的美好期望走入下一年,而正是此刻,总会有某个城市在距新一项重大的活动——舞龙。

舞龙极其讲究配合,要顺势而为,不能太僵,也不能太过,舞龙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各司其职的表演者们将龙舞得活灵活现。时而腾空而起,时而辗转盘旋;时而怒目圆睁,时而喜笑颜开。

舞龙,体现了龙的气势,霸凌天下而贴近生灵;体现了龙的神资,灵巧敏捷而步步慎重。

一龙:腾。

虎踞龙盘

龙在诗中,在词中,在文化中各有它自己的形象,各有自己的象征。

龙象征的是国家,是民族,昔日“东亚病夫”,如今在亚洲东部崛起,靠的是什么?是那百年来的沉睡和大国下的默默无闻的建设者。

龙的象征,古为四灵之一,今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被歧视到被仰视的艰辛历程中,何处不体现了龙的铮铮傲骨?

二龙:盘。

龙啸九天

我国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历来如此,社会风气虽不算极好,起码也保持了一定的文明度,为什么偏偏这样呢?因为大家有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

我爱国,我是祖国的儿女,也是龙的传人,黄河是龙的脊梁,长城是龙的身躯,我们的土地就是这龙力量的来源,试问这样一条龙,何人敢侵犯,何人见到黄河不吃惊,何人见到长江不发呆?

无需多言,龙也震慑四方。无声的咆哮,蕴藏着巨大的威力。

三龙:啸。

龙一腾,再一盘,后一啸,道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风尚,龙在我们骨子里流淌着血液,在脑海里布满了云雾,在心里驻扎了精神。血液让我们铭记,云雾让我们追求,精神让我们坚守。

龙,在文人眼中是高山流水的曲调,在俗人眼中是下里巴人的韵律。而不论是谁,只要他是个中国人,还承认自己是华夏子孙,就会为龙谱写最美妙的乐章。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5)

龙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

——题记

“祁奶奶,买菜回来啦啊?”我从楼梯上跳下来,对迎面来的老奶奶问。“哦,小雨啊,今天下午来我家吃粽子啊!”奶奶热情地说到道。“粽子?”我心里很疑惑,过了一会儿才突然想到什么,恍然大悟,“哦,明天端午呢!得跟爸爸说明天去看划龙舟。”

“唉,你激动个什么劲啊,又不是你划。”爸爸盯着手机头也不抬的说。“氛围浓厚啊!再说每年每队龙舟都不一样,颜色各异,多漂亮呀!”“那你总结出什么来没?”“嗯,鹿角,麟身,羊须……”“你喜欢龙?”“当然!”爸爸抬起头问:“为什么?”“你不好奇吗?12生肖里,大多是牲畜,或者当做宠物。就只有龙,我从来没见过它,不知道它的真实的模样,他肯定很威风。”“那倒是。”爸爸点点头,“毕竟他地位那么高。”“高?何以见得?”我挨着爸爸坐下,问:“它不是人们虚构的吗?”“即使是被虚构的,它也是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看古代皇帝都叫真龙天子,哪一个不穿龙袍,坐龙椅?连柱子上都得雕龙,那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和代表啊!传说龙可以造福百姓,是百姓精神寄托。”我不停地点头,谁知爸爸却故作神秘的不说了,弄的我心像猫抓的一样。

夜幕降临,山色如娥,花光如霞,满天星辰,我坐在湖边畅饮,忽见一金光从水面中闪现,亮瞎鄙人双眼,模模糊糊之中似有,鹿角,羊须,鲤麟之轮廓。莫非?莫非是……只听“呼”的一声,金光消失,周围掀起一阵冷风,紧接着一片寂静。“起来了!”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说话声打破了这短暂的美好,看不看划龙舟了?

第二天我和爸爸准时到达赛场,六月的早晨,有些清冷。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在裁判的一声令下,各式各样的龙舟,像箭一样发出,岸边的加油声,仿佛要把天吼破。运动员们整齐的动作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鼓手们有力捶击大鼓的声音,使士气大增,运动员们爆发出猛兽般的能量,激起了白色浪花和一圈圈涟漪。

作为中华民族的神,“龙”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特别的文化。而我们作为“龙的传人”,应该学习龙的精神,团结向上。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6)

消失的是你的身,不变的是你的魂。——题记

仿佛在我呱呱坠地时,当我还在襁褓里扑闪着眼睛,妈妈就捏了捏我的小鼻子,说:“这么机灵,小名就叫龙娃吧。”龙,是什么啊?这个小小的疑问在我心里萌了芽。

不知在哪一本书里看过,一个庞然大物,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就是龙,九形合一,看起来不简单啊。小时候看《西游记》,那白龙马腾空飞起的时候,我心里小小的幼芽又加速了长大。时间的沙漏从未停息,我的求知之心也从未停步,翻阅古籍,查找资料,呀!这个龙啊,果真器宇非凡。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古代君王不都叫“真龙天子”吗?传说尧是乘着一条龙飞上了天,而舜是死后化成了一条龙,翱翔于九天,普度众生。所以我们才叫做龙的传人呀。

如今,我长大了,终于知道为什么妈妈要叫我“龙娃”,为什么买糖人画人们都争着买龙,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一条古龙。“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龙啊,是祥瑞呀!

每至新年佳节,街上一片繁华,张灯结彩下,几条红黄相见的长龙在半空中舞动,伴随着振奋人心的鼓点,人们的心也像有节奏的小鼓咚咚的直跳。只见那灵活的龙身左右游动着,那白色的龙头也随音乐的旋转着。人们的脸红扑扑的,仿佛与那火红的龙融为一体,欢声笑语,载歌载舞,欢乐的气氛渲染了整个大街。我很费解,为什么要舞龙啊?一位慈祥的老爷爷看出我的疑惑,对我说:“哈哈,小朋友,你不知道吗?龙是我们的福星,它就是我们的信仰呀。”

世家所向往的王权富贵,平民所向往的善良,书生所向往的聪明灵活,武士所向往的英勇威望,全都集龙于一身了。所以说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骄傲的图腾。龙,是多么遥远啊,它在那几万年前的传说里,也在古老的典籍里;龙是多么亲近啊,它在当今的图画里,又在我们的文章里。它,在我们每个人那各不相同的脑海里。我相信,龙的魂会一直伴随着我们,就像伟大的祖国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一样!龙,不败,中华民族也永存!

龙啊,消失的只是你的身,永远存在的是你的魂。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7)

“龙”象征着什么?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便自称为“龙的传人”,古代帝王更是称呼自己为“真龙天子”。然而今天,龙又象征这什么呢?哦,原来是中国。

现如今,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的倡议,将多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联系在了一起,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处理国际关系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在用无声的声音告诉世界:“我已不在是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现在的我正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大家,面对世界!”全世界都听见了,尽管那声音无声,却也不容轻视。我不禁想起了前些日子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但是中国没有畏缩,而是给出了强而有力的答复:“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但是这些话也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而是有资本。为何要怕?为何要容忍?

记得人们把中国叫做“基建狂魔”。三十年前,我们连一条像样的高速铁公路都没有,然后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超越了美国,高速公路里程数稳居世界第一,这怎能不自豪?不仅如此,我们还建造了许多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大桥:全球最高的桥——贵州北盘江大桥,全世界里程数最多、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高的悬索桥——四渡河特大桥……当然,说起建桥也少不了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是怎样设计的?如此精美,如此牢固,在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可供行人行走。

现在,我们已经由“中国制造”变成了“中国智造”。全世界的国家已被madeinChina所征服,记得日本曾有一个节目,大概内容就是关于如果不使用中国制造,你会忍受吗?多数日本人不以为意,然而,回家一翻开东西,家具,衣服上面都写着madeinChina。原来中国制造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大家的生活之中,曾有外国人来到中国几年,回国后竟然不适应了,这是因为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会带现金,而是用“微信”“支付宝”,外国人使用过后都表示太便利了,什么时候自己的国家也能拥有呢,华为手机畅销全球,许多的人已经放弃了使用苹果,改用华为手机了。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敢于钻研,敢于去想,不怕苦不怕累……

我此时是那样的庆幸,庆幸自己生在了中国,中国现在也宛如一条龙,带着我们驰骋,也带着我们去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8)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普及传统文化的热潮。各种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的电视节目层出不穷,突然骤增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多得叫人咋舌,所谓的“国学学堂”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以及网络上相继开设……这些都曾引起热议。人们感叹着,纷纷表示文化终得以传承。但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的就靠着这些就得以普及吗?

就来谈谈那些电视节目吧。说是弘扬文化,但实际上,跟文化有关的内容有多少呢?几乎都是擦点边,更甚者只是挂着名号罢了。毕竟,电视节目这本身就与利益挂钩,真正“为爱发电”的几近于无。

但不可否定的是,电视上确实有一股“清流”,人们确实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下定决心要弘扬文化,然后反复观看每期节目,最后坚信自己就是那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殊不知,仅仅通过一层毫无温度的屏幕所看到的,就如沙滩中的一粒沙般微小,而从中真正明白的,甚至连粒沙都不足。

普及传统文化,怎可能是一部电视剧,一档电视节目就可以做到的。实际上,那些碎片的内容,不过是过眼云烟,可能看的当下会觉得收获了不少,但过几天,过几十天,能记住的不过是寥寥无几,也就剩一个模糊的印象。更何况,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牟利而肆意乱改,吸人眼球的虚假的信息充斥其中,满是漏洞。

还有近来大火的《生僻字》一歌,热度至今未退,各大歌手仍然争先翻唱。作者称自己的歌“传播中国文化正能量”“大多数都是高考必考词”,群众们听后纷纷表示语文白学,被捧得极高。但实际上呢,这首歌辞藻华丽,风格浮夸,蕴含生僻字的部分强行押韵,就好像是从词典上随便找了几个尾音一样的词,不顾词本身的意义,强行拼凑成一段歌词。更何况,歌唱时本就会因曲调而改变一些字的字音,听者无意间记下了这些错误的读音,又怎能普及中国文化?一些人因会唱这首歌,就骄傲地觉得自己的文化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触碰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非常浅薄的自我认知。

“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游泳,但是你却愿意全身浸泡在沙滩的泡沫里。”了解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只有当我们亲眼见过,亲自去见识过,这才算是真正触碰到了传统文化,若要说了解还远远谈不上。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9)

臼打年糕这一传统习俗在杭嘉湖平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农历年底,打年糕便成了一件头等大事,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蕴含着“年年登高”的“好口彩”。所以,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的传统礼物。

农村传统的臼打年糕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手艺,单家独户是打不成年糕的。传统的臼打年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有幸到外婆家亲眼看到过一次。

那天,外婆村上的人聚在一起打年糕。我一听到这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打年糕的地方。哇,那里的人真多!有的在筛粉,有的在烧火蒸,有的在打年糕……我找了一个最佳位置,好奇地观察起了打年糕的过程。一位上了年纪的伯伯把面粉倒在一只匾里,拿来筛子把面粉筛一遍,然后把筛好的面粉放到面桶里。另一位伯伯拿着一只碗,从面桶里盛了一碗面粉,小心翼翼地将面粉一点点地撒入蒸笼里,撒了一碗又一碗。撒完面粉,伯伯拿来一张塑料薄膜把蒸笼盖上,不一会儿,薄膜鼓起来了。伯伯快速拿走薄膜,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粉蒸熟了。这时,两位伯伯抬着蒸笼把蒸熟的粉倒入了一个大石臼里。接着,另外两位伯伯各拿一把石头做的大槌子,轮流着你一槌我一槌地打,这时,这些粉就成了一个大团子。过了一会儿,他们停了下来,只见一位伯伯把大团子翻了个身,正在此时,另一位伯伯眼疾手快地朝大团子与石臼之间洒了点水,然后又开始你一槌我一槌地轮流着打。就这样来回了几次后,香喷喷的年糕终于打好了。他们把大年糕抬到了一块板上,切成一条一条的。大家七手八脚地做起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块精致的年糕。有几块年糕上还做了几只元宝呢!最后,妇女们给年糕点上红点。

看完打年糕,我对外婆说:“外婆,我看懂了,我也会打年糕了。”外婆笑呵呵地说:“哪那么容易就会了。这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哦,原来打年糕也是一门学问。

我还听外婆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打年糕了,因为如今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年糕卖。不过买来的年糕虽然白净,入口润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没有农村臼打年糕香甜。我想,我要从我做起,学会这门手艺,不能让这项传统手艺失传了,也不能让这项传统文化消失了。

青少年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800字(篇10)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从进入腊月,市场上到处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货,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进入年货市场,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联,春联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上面写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财进宝”;有的写着“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等等一些欢乐祥和的话语!每家都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春联买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贴上去!

走过卖春联的,就进入了卖烟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车”这些全部是孩子们玩的。还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开屏”“大__”“绚丽多彩”“吉祥富贵”等等。鞭炮的数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还有10000的,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货,家家必备。

我爱春节,我爱春联,我还爱鞭炮!

一天,我在看一张报纸,上面有篇叫《年的故事》,我就开始细致的看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祸害人类,玉帝看见它这样子,将它打入天牢里。过了一段时间,玉帝看见它这么苦苦哀求,就规定让它在每年的正月初一下凡一次,但是它还是恶习不改,继续祸害人类。这次正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人们都去山上去躲避年,但是有一位老婆婆不怕,有一个人叫她赶快走,她就是不听劝告,那个人只好走了。到了正月初一,年去祸害人类,但走到老婆婆这一户时,老婆婆已经贴好春联了,年有点害怕,这时候,老婆婆扔出一个鞭炮,年被吓的落荒而逃,原来,年怕火光、红色的东西和巨响,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婆婆,就每次到了正月初一,人们就挂灯笼,放鞭炮,贴对联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赛龙舟,春节吃饺子……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节倒贴福字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大官,他命令大家在过年的时候贴福字。在一次过年,那位大官想了解了解百姓过得怎么样。大官走在大街上,他发现了一位人家把福字倒着贴,于是,那位大官叫士兵把他们全家抓进了府里。大官审问其中一人,道:“你怎么把福字倒贴了?”那人颤抖着说:“大人,把福字倒贴,读起来就是福到,所以小人就自作主张将福字倒贴了……”大人听了,感觉很有道理,不但没有罚他们一家,还奖励了他们。

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真是奇妙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