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优秀6篇

时间:2023-07-19 08:44:12 | 来源:语文通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充分反映了人民军队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赤胆忠诚,展现出全军官兵奋斗强军、岗位建功的昂扬风貌。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今天,英雄人物受崇敬、英雄事迹在传扬、英雄血脉正传承、英雄精神励后人。

作为军队代表,余海龙本来是空降兵某营的一位政治教导员。在谈到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时,他的回答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

余海龙说,人民军队英雄辈出:“新时代更应该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应该是大家争当英雄的伟大时代。”

据余海龙介绍,他所在的空降兵部队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一代代官兵不辱使命、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续写英雄故事。如,1998年“九八抗洪”,用生命守护大堤;汶川抗震救灾,15名空降勇士五千米高空惊天一跳写忠诚;2020年抗疫抗洪,哪里需要、哪里危急,我们就奋斗在哪里。“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去年抗洪现场,一名战士向卫生员要了好几支藿香正气水,卫生员问他为什么一下子要这么多?他回答说,天气太热,我怕扛不住,多喝几瓶就能多坚持一会儿。这名战士才18岁,但已经懂得了军人的使命和担当。”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二

作为基层党代表,余海龙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关注官兵思想的动态,人尽其才。

余海龙首先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写下20余本学习笔记、30余篇体会文章,10余次参加空军宣讲团到基层一线宣讲。继而余海龙开始当起了理论的“翻译员”,用战士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讲活大道理、讲实小道理。今年春节之后,受到《中国诗词大会》的启发,余海龙查资料、找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准备了一堂《从诗词大会感受文化自信》连队党课,以介绍军旅诗词为切入点谈如何建立军人的文化自信。这让习惯于听大课、记笔记的官兵普遍感觉耳目一新,六连战士杨鹏鑫说:“形式有趣,大家都愿意听!学习的兴趣也浓了。”

如今在六连,六连官兵也迅速成长起来。“黄继光班”副班长叫程强,2008年汶川地震时,黄继光英雄连的空降兵在其家乡什邡英勇救灾的情景,给年幼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部队回撤时,12岁的程强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牌子为官兵送行。6年后,年满18岁的程强参军入伍,来到了黄继光六连,如愿当上空降兵,实现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古田全军政工会后,余海龙在空降兵部队第一个开通“英雄连的故事”官兵亲属微信群,在做好脱密处理的前提下,他定期分享官兵的成长故事,宣传连队传统,和官兵亲属探讨成长问题,让他们参与到连队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起部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大政工格局。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三

“指导员笔杆子过硬,枪杆子也过硬。”在六连,官兵们对余海龙思想政治和军事指挥“两个行家里手”的能力素质有口皆碑。

走进六连采访,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备战氛围:官兵宿舍,连长指导员的书柜里摆满了研究打仗的书籍,战士们比得最多的是重大任务谁参加得多、完成得好,战备库室,武器装备、战备伞具和空投小件摆放有序,夜间就寝,睡上铺的战士鞋尖统一朝里、下铺战士鞋尖统一朝外,衣物按照帽子、腰带、上衣、裤子的顺序,依次向上叠放,战士闻令便能迅速着衣……

这就是六连——一个常年担负空降兵部队战备值班任务,随时保持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赢备战状态的刀尖子连队。日常训练,余海龙不厌其烦地练动作、抠细节,把作战技能练精;体能考核,和小自己10多岁的战士比速度、拼耐力;装备训练,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必须先精通。2015年,在当时全师的“四会”教练员评比中,余海龙与200余名营连主官和训练尖子同台竞技,以优异成绩斩获第一名。

起床满鼻灰、出门满嘴沙、训练满身土……去年4月,六连赴高原进行实战化训练,不少战士产生了轻度高原反应,少数人高原反应严重,训练质量一度在低层次徘徊。为了增强全连训练的信心和胆气,余海龙带着支部“一班人”,组成试训“第一班”,率先完成高原武装5公里越野、20公斤负重往返跑等课目试训,最终完成了大负荷体能试训,为全连官兵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在随后的训练中,全连官兵先后完成4种海拔高度人体机能、连属武器效能验证任务,采集数据3类500余组。尤其是在整建制高原跳伞试训中,面对缺氧、大风等不利因素,余海龙和连长刘堃带头跳出机舱,全连官兵紧随其后,全部安全着陆,摸索出一套高原跳伞组训实跳方法,为大部队普及高原跳伞蹚出了一条新路。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四

余海龙在六连的第一堂光荣传统课,就走了麦城。那一堂课,余海龙作了精心准备,奇怪的是官兵们听得很认真,反应却平淡。事后,一名老兵悄悄告诉他:“指导员,认真听讲是六连官兵的基本素养,但你讲的内容我们都听过了,而且你说黄继光是右大腿被打断,应该是左腿。”

“如果连基本的史实都没有核实清楚,讲传统又怎能深入人心呢?”余海龙打起背包,搬进了“黄继光班”,沉下心来学习了解连队的英雄事迹。他渐渐懂得,正是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为连队注入的那股血性,才是官兵时刻保持冲锋姿态的精神之源。

找准了源头、理清了脉络,余海龙开始搭建“有形”的“精神之阶”。“新官上任”的他没有急着烧“三把火”,而是扎扎实实续好六连的基因血脉:每当新干部报到、新兵下连,都要上好寻根塑魂“第一课”,组织参观连队荣誉室、与黄继光铜像合影、在连谱上签名、学唱黄继光之歌、观看电影《上甘岭》、点名呼点“黄继光”集体答“到”,让官兵一进门就打下英雄烙印。

四川籍战士程强,那个在汶川地震后部队回撤时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男孩,18岁时入伍来到六连。如愿当上空降兵、进入“黄继光班”、参加预提士官集训……军旅途中的顺利让程强飘飘然,逐渐放松了要求,训练成绩一度下滑。

余海龙得知后,把程强拉到连队荣誉室黄继光铜像前。“老班长直到牺牲都保持着冲锋的姿态,六连人不管在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这个光荣的传统。”一番话说得程强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程强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训练,凭借过硬素质当上了“黄继光班”副班长,兑现了“长大后就成了你”的诺言。  一段时间,网上出现抹黑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论调,对六连官兵触动很大。“精神的高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必须打好舆论主动仗,守住网络‘上甘岭’!”余海龙结合“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三八线》剧组走进英雄连、参与拍摄《真正男子汉》等活动,打响“保卫英雄”的主动仗。

余海龙还在连队成立创客团队,以“弘扬英雄精神、争当英雄传人”为创作主题,制作推送微电影、宣传片和动漫作品。他们创作的《渴望光荣》《模范的连队,英雄的传人》等原创MV一推出,网络点击率就达数百万次,原创歌曲《写封信给黄继光》获全军第九届战士文艺奖一等奖,让官兵找到了实实在在的荣誉感,也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英雄连队、英雄传人。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五

当兵第三年,何贤达就当了班长,这一当就是十年。

当年何班长带的新兵、如今已是上士的张国胜说,有一回轮到一班楼道卫生值日,战士们清扫厕所时以为够干净了,可是何班长走进来,一眼就看见墙壁瓷砖有水渍,“他没说话,回到宿舍把自己的洗脸毛巾拿上,愣是用它去擦瓷砖!”战士们赶紧乖乖地取来毛巾跟着擦拭。最后班长并没发火,而是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想让大家记住,在一班干任何事情,都得用一班的标准!

进了一班,训练要比别人苦,劳动要比别人累,熬夜也比别人多。为什么一班的士兵还那么“死心塌地”地愿意呆在一班,追随他们的班长?这当然跟何贤达的带兵方法有关,跟他的个人魅力有关。

战士小方曾在营部当通信员,因为恋爱问题未处理好,放到一班来“锻炼”。小方成天无精打采。何贤达介入这事,向小方问明情况后,主动和女方联系,劝说对方面对现实,感情这东西是不可强求的,当断不断,终受其害。女方终于被打动了。小方得知后,感激不已,振作精神投入到工作训练中,再也不拖全班的后腿,内务评比还拿过几回第一。后来复员回乡时,他搂着班长哭成了泪人儿:班长你放心,不论我到了哪里,一定要给咱一班争光,给大哥争气!

这些年为了当个好兵,为了带好一班,何贤达最感到对不住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父母。和妻子恋爱时只通过电话和书信交流,好不容易休假去了她在重庆的家,见面还不到两小时就接到部队急电,连夜赶回。定下婚期,还是因部队需要两次推迟。说起这些,何贤达眼睛含着泪花。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 篇六

入伍以来,何贤达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夜以继日地学习专业知识,加班加点苦练武器操作技术,较快地成长为一名精通发射、转载、地测、液压等专业操作多面手。他最先接触的是转载专业,经过2年的刻苦训练,被战友称为"一吊准"。1999年国庆阅兵中,何贤达圆满完成了受阅导弹的转载任务,受到上级首长的高度评价。他业余自学地测发控专业,2000年8月,部队赴某地执行训练发射任务,在地测发控号手选拔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几年来,由于他技术扎实、素质全面,先后40余次为军委和总部首长进行实装操作汇报表演。

何贤达认真研究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原理,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2001年,他在生产厂家接收装备时,独自完成了多台主战装备的开箱检查,为了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他编写了1万多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并在部队得到推广。某次任务中,他根据上级要求,编写了《转载后测试规程》、《地测号手操作注意事项》等操作规程,为某型装备的训练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贤达还非常注重钻研装备操作原理,经常向来部队授课的专家、教授请教维修技法。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指示灯状态快速识别"、"模飞数据快判读"等一系列维修方法。2008年3月,在装备验收过程中,他针对某系统存在的芯片读写故障,经过十多天的认真分析,成功排除故障。在他的建议下,部队对同类装备显示装订板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某型装备的可靠性。他先后参加重大军事行动十余次,研制出瞄准三脚架夜间照明装置、弹心指示器精确定位装置等4项科研革新成果,并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操作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6篇《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先进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