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通用3篇)

时间:2023-06-23 16:59:24 | 来源:语文通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美术鉴赏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美术的论文 篇一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论文美术 篇二

一、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应用他们的儿童语言,没有保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每一个小学生的个人想法都有所不同,但都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十分丰富的。他们乐于调动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去丰富自己的生活。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感受美与理解美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不能要求小学生的所有想象与创造都符合科学,也不能要求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创造与想象。

教师要学会给小学生自由,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束缚,享受美术学习。比如,以童话的小屋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去创造一个自己的童话小屋。一些小学生会画一个空中的'小屋,一些小学生会画一个用饼干做成的小屋等。教师要正确面对小学生的想象与创作结果,从而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利用科学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实施正确的评价,会给小学生正面的学习力量,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发展的新时期,利用合理化的课堂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改进,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行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会到小学美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结果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师也不能急于否定与批评学生,而是试着去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学生的作品。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积极的眼神,都会改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绪,给小学生更多的美术学习力量。

比如,在以“新年”作为美术创作的主题时,一些小学生利用喜庆的颜色画出了新年的新气象,教师要从美术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像“你的色彩用得很恰当,线条也很流畅”,也要对学生的创作行为进行表扬,像“你画得很认真,很仔细”等。而一些学生可能会画出妈妈做饭的画,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而是要倾听学生的创作理由。当学生说“在新年,妈妈总是很辛苦地下厨做好的”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理解学生,同时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良好的课堂氛围,会对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美术学习情境,和谐美术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的提高。课堂氛围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创造课堂氛围,也可以利用游戏活动的开展去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有利于小学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以“影子的游戏”作为美术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影子的存在,展示图片或者播放相关动画去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也可以组织学生玩影子游戏,两人一组,一人当作另一人的影子,进行模仿游戏。在多媒体的烘托以及学生游戏氛围的影响下,小学美术课堂会更加轻松与愉快,小学生也会更加自觉地融入到课堂活动来,乐于成为课堂的主人,配合教师完成美术教学活动。

四、加强德育能力渗透

加强美术教学创新德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具有培养小学生道德能力的义务。小学生的个人思想品德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引导。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更会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绘画活动去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去思考人生问题,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品德素质水平。像在以“助人为乐”作为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个助人为乐的场景。当学生完成绘画时,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作品到教室前进行展示,说一说自己所画的故事,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小学生不仅完成了绘画行为,更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美术欣赏论文 篇三

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重视教师教学技巧的运用;结合现代教学和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从而促进中学美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中学教育;美术教育

欣赏美术与进行美术都是创造的过程,整个美术欣赏过程是对欣赏者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经历路程。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欣赏者面对作品时,会产生各种形象特征明显的视觉感受,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使欣赏者产生种种有关于各种事物或场景等的联系与想象,从而使欣赏者在自己的这种想象与关联之中产生作品的共鸣感。而这种共鸣感则是来自于欣赏者通过对艺术者所创造出的艺术作品的感受、想象、深入体验和理解等一系列的视觉性思维活动。

一、美术欣赏课的概念

所谓欣赏,作为欣赏者来说,一幅作品表现形式往往在画面上具有生动性,某一方面上容易触动观者记忆当中的某些形象画面,且作品往往来源于从生活,能够反映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满足人们从某一感情程度上的内心情感。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所以对人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艺术欣赏,就不会有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作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审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个性,发展智力的方式。

二、中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是一门发展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的技术性学科。在美术教育进程中,情感投入是必要的环节。情感投入,一方面是教师能够把所讲述内容的情感倾注于美术课堂之中,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去欣赏、体会美术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在美术课教室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课程资源,比如剪纸或泥塑,剪纸或泥塑相对而言艺术感染力浓厚,比较浅显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成效会更好,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课堂户外教学,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艺术魅力。在这种多样化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型美术教学。

三、美术欣赏课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教学实习,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欣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兴趣不高,甚至感到美术欣赏课是在耽误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上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在中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

(一)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体系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欣赏课,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欣赏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也处处存在着欣赏美的人。欣赏是一种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能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模型、范画、多媒体、幻灯片等,帮助学生培养感知艺术美的能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术欣赏与美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美术通过作用于人的情感,从而改变人的思想,进而影响社会。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性格,启迪智慧]www.huzhidao.com[,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1](p89)。如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在美术课上,利用可循环再造的废物等拼贴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丰富了课堂生活,促使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学会了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广阔无垠和无比丰富的,对于每一幅美术作品来说,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管是从历史背景、创作理念还是其他方面来讲,每一幅画都有不同的故事和感受。欣赏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一些平时涉及不到的领域,同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和提高精神境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与各学科之间相辅相成

看似独立的美术欣赏课,实际上是一门多样性的科目,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密切联系。诸如欣赏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色彩、构图等方面的运用,还能从中认识到画面故事当中的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等。在欣赏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智力因素,如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以及非智力因素当中的思想、情感、道德素养、兴趣爱好、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所以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联系的。

结语

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宝贵资源,是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美术欣赏课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让学生能通过微妙和温柔的情感表达出具体的艺术作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万庆华。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探索书系—艺术欣赏[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美术鉴赏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