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一般而言,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要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划分句子节奏
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
语文文言虚词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文言文阅读解题基本步骤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推荐作文:
-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目录部编版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 ·英语A级历年真题及答案
- ·2021年数学高考知识点
-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解析
- ·2022年高考大纲名师解读及备考建议
- ·2022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 ·2022高二化学知识点梳理
- ·青年大学习第十二季最新一期答案
-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 ·高中语文考试反思
- ·高中各科科目的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 ·高三学生增强记忆力的方法
- ·2022年新课标高中生物知识点
- ·四级听力真题答案解析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 ·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部编版6-10课)
- ·高一英语必修一完整单词表
- ·初中学习方法与技巧介绍
- ·高考化学备考技巧策略整理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16-20课)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5课)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1-25课)
- ·高考各科复习策略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方法
- ·小升初数学必考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