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5篇最新精选

时间:2022-05-21 13:52:19 | 来源:语文通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2020年是玉树“4·14”地震10周年,值此举办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意义非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玉树地震10周年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篇1】

  我站在生死的顶峰,

  聆听万物惨痛的回音。

  多少期待无助的目光,

  从我眼前划破另一个世界。

  多么惨痛的一幕。

  在废墟中,生灵涂炭。

  苍天在哭泣,大地在流血。

  而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个个悲惨的,离去。那惨叫声,倒塌声,地震轰隆隆的声音。一个个悲怜,无助的眼神,那满地漂浮的废墟,到处都是尸体的街道。天昏地暗的玉树,我想,我几辈子都无法忘记。

  在这座天崩地裂的,城市里,有些人死了,有些人还在生死间挣扎着,有些人像是疯了一样,在惊慌失措地东奔西跑,喊天哭地。就像是迷失方向醉人,又像是被猎人在枪口下,追杀的猎物,更像是,失去妈妈的小婴儿。

  玉树,我们,梦想的家园,玉树,我们寄托的希望,玉树,我们温暖的家,就这么,一瞬间没了。这,是不是梦?

  如果,真的是一场梦,那该多好。此时此刻,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无常,什么是真正的无助。喊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我只能,默默的祈祷,祈祷,剩余的人,平安脱险!

  今天玉树地震整整八年了,可是那一暮暮,还在清晰地在我眼前徘徊,虽然,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可是,我不想忘记,不会忘记,更是,舍不得忘记。

  你们走了,而我们留下了,虽然,两世相隔,但我们的心,永远与你们同在,愿你们,在天堂,能够得到,安宁,哦嘛呢呗咪哄释

  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篇2】

  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据学习安排,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观看了由省委组织部、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联合录制的初心与使命专题片—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

  《玉树抗震救灾奋斗精神》专题片讲述了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灾害给灾区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巨大的灾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玉树,情系灾民。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生了很多很多的感人故事,集中展现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回顾了党和各族人民“克时艰,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玉树重建奇迹。叙述了韩慧瑛、王成元、阿福等一批党员典型和群众舍己为人、舍生为民的典型事迹,为我们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历史使命的践行中提供了最直观诠释,也为全县各级党组织在称多今后各项事业发展上,竖起了精神标杆,注入了党性引领强心剂。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在地震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临危不惧,舍身忘我,感人至深的英雄们,用他们血肉之躯,谱写出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凯歌;他们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而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要在各自的岗位上要继承发扬他们的精神,更好的去服务于患者。 —肝病科党支部

  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前, 尤其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正在开展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 把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所焕发的巨大精神动力作用于各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坚定信心, 乘势而上, 为新青海建设和医院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药械科党支部

  玉树地震突然袭来,宁静的小城在重创之下一片狼藉,尘土满面的遇难者,低垂着脑袋被抬出废墟。那些瞬间,那些片段,阐释着人间大爱,放射着美丽的人性,那些片段,深深的刺痛了我的眼睛。—机关党支部

  在玉树抗震救灾中以人为本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使我更加明白了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就越发挥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坚强!地震发生后,我们党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创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带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心扉的赞歌,形成了宝贵的抗震救灾精神!—保卫科党支部李书民

  玉树精神中包含着的“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精神内涵。玉树人用感恩,体现了基本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用自强,展示了勇于担当和团结拼搏的奋斗意志。用包容,体现了博大的气魄和胸襟。用创新,反映了鲜明的创业品质和精神气质。用和美,包含着爱美的特征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就是我们学习的精神!立足社会,立足本职,用感恩、自强、包含、创新、和美创造新的玉树奇迹。—药械科党支部

  尊重人民生命、对不幸者给予关爱得到推而广之,显示出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必然会增进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爱戴,强化休戚与共的民族感情,坚定中华民族即使面对苦难的考验,仍然团结一致、相互扶助、共理创伤,坚忍不拔地迈向复兴的决心,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道义,也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坚守的前提。因为在承受巨大的物质损失之后,人们往往会迸发出最澎湃最热烈的重建家园的信心和热情,而这份信心和热情恰恰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最大动力。—中西医门诊党支部

  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篇3】

  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玉树抗震救灾给全省各族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壮举,造就伟大的精神。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坚定地与人民在一起,坚强领导、科学指挥;人民子弟兵无私奉献、英勇冲锋;全国人民鼎力相助、倾力支援;全省上下团结和睦、守望相助,共同汇聚成温暖人间的无疆大爱。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党员干部和灾区干部群众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共克时艰,以压不垮、震不倒、摧不折的顽强毅力,用坚定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保护生命、保卫家园的钢铁长城。在这场人类迄今为止难度最大、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抗震救援中,我们以昂扬的革命意志、必胜的战斗激情,奋勇挑战体力极限、精神极限和生存极限,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玉树速度、玉树奇迹。我们对来自党中央、国务院、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巨大支持无限感恩,用我们的奉献来报答全社会对我们的关爱,把知恩之心、感恩之情转化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发展动力,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转化为埋头苦干、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凝聚的是面对困难、挑战和责任而无畏担当的勇气、品格和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课题,我们要大力弘扬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以更加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着力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努力探索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奋力闯出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不断夺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胜利。

  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篇4】

  玉树自古以来是连接青、藏、川三省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重镇,经过长期频繁的贸易活动及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江河源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景观,勤劳、智慧、朴实的玉树藏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 。

  可就在2010年4月14日星期三,一个突如其来的7.1级大地震袭击了美丽的玉树。就在这么短短的几分钟,让那一座座房子瞬间移为平地,让多少人白发送黑发,让那原来幸福美满的家庭拆撒了,让无数个小孩成为孤儿。

  据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截止4月20日10时,14日发生的玉树7.1级地震已经造成2046人死亡,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其实在地震前都是有前兆的,玉树大地震前的5:39,该地也曾发生了一次4.7级地震……可惜这些异常现象和小地震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从这,我觉得有以下两点非常重要的启示,很值得人们深思:

  一.是城乡旧房改造迫在眉睫。不知道到大家注意没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损失比较惨重的地方,人们住的都是很破旧、根本经不起7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房子,遗憾的是,至今许多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旧房子改造,帮助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甚至一些新修的房子还在按照原来的样子修建。

  二.是地震预防忽视不得。地震来时,很多学生对防震知识一窍不通,甚至没有一点心理准备,连最起码的防震都不知道。因此,另外,在教室里的学生,有的也可以跑出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伤亡了归纳起来,就是平时缺少这方面的演练。因此,必须要加强防震抗灾的知识学习和演练,这点很重要,马虎不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玉树人民不哭!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战胜困难的,一个崭新的玉树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0玉树地震10周年心得感想【篇5】

  举国同悲,苍生泣血。以携手救人为先,将悲伤压抑了许久之后,巨大的哀痛在这一天终于爆发出来了。13亿中国人集体默哀,向玉树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表达沉痛的哀思,祈愿所有不幸遇难者得到安息。

  全国哀悼日,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防空警报鸣响,这已是一个国家对遇难者表达的最高的哀悼仪式、最沉痛的哀思和最高的尊重,可我们伟大的人民还嫌这些不够,他们自发选择以更多的形式和仪式表达自己的哀思。走在大街上,我感动地看到,许多人都换上了黑色的衣服,他们在街上静静地走着,脸上保持着沉重肃穆的神情。同事在内部网上建议修改与这三天气氛不谐调的手机彩铃,QQ网友提醒大家在那个时刻都隐身上线,让头像全灰,为遇难者默哀,媒体报头这一天集体换上庄重的黑体,网媒这一天集体暂停娱乐频道。中国加油!中国加油!当看到数万同胞在天安门集体默哀后齐声喊出惊天动地的这四个字时,那一刻,噙满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国家与人民同在,人民与灾区同在,这种亿民同哀的悲情一定能让幸存者感到欣慰,让遇难者家属感到温暖,让一线抗灾者感到全民支持的呼吸声,让生者更有力地紧抱在一起—虽然一样沉浸在悲伤中,但我还是要轻轻地对悲伤的同胞说:节哀,一定要节哀!抗震救灾仍处于危急时刻,废墟下可能仍有坚韧的生命等着我们争分夺秒地去拯救,次生灾害随时都可能夺去更多幸存者的生命,如火的灾情可能容不得我们沉浸于过度悲伤中。哀悼之后我们要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更多地集中资源投入营救幸存者和防止次生灾害的战斗中。

  抗震救灾进入持久战阶段,除了继续把每分每秒当做“黄金救援时间”、继续在废墟中搜救生命外,另一个重中之重的急务是,必须控制次生灾害的隐患,避免强震之后次生灾害夺去更多人的生命,让好不容易幸存的生者免遭灾难伤害。凭着既有技术条件,我们难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但震后的次生灾害却是可以预测、预防并控制的——人力不可及之事不能过度苛求,但人力可见、可及、可控之事必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