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故事(优秀4篇)

时间:2023-04-12 08:19:12 | 来源:语文通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内容是虎知道为您带来的4篇《关于爱国故事》,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爱国的故事 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爱国英雄钱学森。

钱学森爷爷1911年出生在上海,36岁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但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时,钱学森内心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周围的人说:“我是中国人,我要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他的回国计划受到了美国政府严重的阻挠。美国政府无理地监视和软禁了他5年。终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冲破了重重阻挠,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钱学森他跟所有科技人员一样,吃粗粮、睡帐篷,摸爬翻滚在风沙弥漫的戈壁滩,火箭、导弹成了他为祖国工作的重心。在他的努力下,东风1号、东风2号导弹发射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东方红”卫星腾空而起,《东方红》的声音响彻了宇宙,震惊了世界!

同学们,我们也要像钱学森爷爷一样,从小树立爱国精神,勤奋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也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祖国为我们而自豪!

谢谢大家!

爱国的故事 篇二

我们的国家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受到外国侵略者的欺负,打败仗,签定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赔款,受尽了屈辱。爱国的人们都为国土的丧失和人民的苦难而忧心忡忡。有个清朝爱国官员叫黄遵宪,写了一首诗,就表达了这种心情:“寸寸山河寸寸金,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一败再败,中国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时刻关心祖国命运的黄遵宪,接连写了《悲平壤》、《东沟行》、《哀旅顺》、《哭威海》、《马关记事》、《台湾行》等许多诗,记述了战争的过程,歌颂了为国阵亡的英雄,斥责了卖国投降行为。在《台湾行》中,他写道:“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在他的心目中,祖国的每寸土地都像金子一样宝贵;每失去一块土地,就像割去了自己身上的肉。他在和祖国共同受难,然而他没有丧失信心。他又写道:“四千余岁古国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纪谁为主?是我神明胄!”

黄遵宪有这样浓厚的爱国情绪,他在外交和改革事业中,才能不畏强敌,发愤图强,为祖国的强盛做出了许多贡献。

爱国的故事 篇三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压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压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压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压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压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压片。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压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爱国的故事 篇四

—天下午,我认认真真地把《詹天佑》这篇文章读完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条铁路,—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嘲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多么深刻啊!

读着读着,我不由得赞叹,多么了不起的詹天佑啊!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是啊,我们在学习上不是也需要这种精神吗?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些困难轻者会影响某一部分学习内容的掌握或某一科目的学习成绩,重者会使人丧失学习信心或讨厌、逃避学习。因此,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和终生热爱学习,就必须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学习困难。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都是采取消极、逃避的方式应对。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自暴自弃,整天顾着玩,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还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原谅自己,成绩就越来越差。其实,只要我们下定必须要学好的决心,就不会觉得难。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例证明,如果一个人痛下决心,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顽强拼搏,坚持到底。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4篇《关于爱国故事》,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