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经典优秀说课稿(优秀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虎知道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高中数学经典优秀说课稿》,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一
函数的单调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
(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
(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y=-x、y=|x|,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情况,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分别做出函数y=x2,y=x+2的图像,指出上面的函数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上A点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随着x增大时图像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2、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x1,y1),(x2,y2),当x1 (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x2在(0,+∞)上是增函数。 (4)反过来,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数,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 类似地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x1 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 教师总结归纳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注意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某个区间上的局部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我将给出函数y=x2,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让他们描述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慢慢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说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x 练习2: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 ②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不是减函数。 1③已知函数y=,因为f(-1) 1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如y=,f(x)=3x+2让学生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x 上的单调性。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定义),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2-3A组第2,4,5题。 选做题:习题2-3B组第2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要设计不同程度要求的习题。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资料,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资料之后编排的。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够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能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资料,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资料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此刻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资料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经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必须的认知结构,主要体此刻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必须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本事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 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 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 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本事;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经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本事; 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二、教法设计 由于《指数函数》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到达不仅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象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到达培养学生学习本事的目的,我根据自我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认识,将二者结合起来,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按照指数函数的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给出两个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而这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强化“指数函数”概念、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归纳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这样避免了学生对于底数a范围分类的不清楚,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做了“分类讨论”的铺垫。 3、突出图象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图形始终使我们需要借助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位数学家以往说过“数离形时少直观,形离数时难入微”,而在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更是直接由图象观察得出性质,所以图象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4、注意数学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数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引入、例题的讲解和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都介绍了与指数函数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力图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基础学科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景,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在引入两个生活实例后,请学生回忆有关指数的概念,帮忙学生再现原有认知结构,为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好准备。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在借助图象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时会遇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高中的数学学习。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在生活实例的课堂导入、指数函数的性质研究、例题与训练、课内小节等教学环节中都安排了学生的讨论、分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变被动的理解和记忆知识为在合作学习的乐趣中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框架和体系,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在概念、图象、性质、应用、拓展的过程中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到有挑战、有收获,跳一跳,够得着,不一样难度的题目设计将尽可能照顾到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程序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构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计算机价格下降问题,第二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的例子; ②将学生按奇数列、偶数列分组。 学生活动: ①分别写出计算机价格y与经过月份x的关系式和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并互相交流; ②回忆指数的概念; ③归纳指数函数的概念; ④分析出对指数函数底数讨论的必要性以及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经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教师活动: ①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象 ②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 ③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 ①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象 ②交流、讨论 ③归纳出研究函数性质涉及的方面 ④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资料有着必须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到达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象推广到一般情景,学生就会很自然的经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二章《统计》中的第三节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生已经懂得根据两个相关变量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直观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介绍了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两个变量的相关性和最小二乘法的思想。 从全章的内容上看,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不仅是本节的难点,也是本章内容的难点之一。线性回归是最简单的回归分析,学好回归分析是学好统计学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前面的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 2、 能根据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求出回归方程 过程与方法:经历线性回归分析过程,借助图形计算器得出回归直线,增强数学应用和使用技术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养成倾听别人意见和建议的良好品质 三、重点难点分析: 根据目标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 知道最小二乘法和回归分析的思想; 2.会求回归直线 教学难点:建立回归思想,会求回归直线 四、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 理论探究 验证结论 小结提升 应用实践 作业设计 教学环节 内容及说明 创设情境 探究: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问题与引导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 利用图形计算器作出散点图,并指出上面的两个变量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散点图并回答以旧“探”新:对旧的知识进行简要的提问复习,为本节课学生能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为一些后进生能够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必要的基础。 教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散点图是研究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得出的散点图,思考下面的问题2. 问题2. 甲同学判断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可能为34,乙同学判断可能为25,而丙同学则判断可能为37,你对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有什么看法?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乙同学的判断是错误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甲乙丙三个同学的判断都是对的,答案不唯一,该问题具有探究性、启发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设计该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意到散点图中点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体会观测点与回归直线的关系;进而引起学生的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问题3. 反思问题,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和比较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学生之间会充分的进行交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甲、丙同学的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大,而乙同学判断结果正确的可能性较小? ②某人年龄在65岁时体内脂肪含量百分比最可能是多少?在其它年龄时呢? ③这些样本数据揭示出两个相关变量之间怎样的关系呢? ④怎样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呢?每个问题都是学生“火热的思考”成果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编写意图 《对数函数》出此刻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对数函数是函数的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对数、反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等资料,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指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蕴含了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以后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资料。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本事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本事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数形结合的本事。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情感目标: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难点:利用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关键: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 二、说教法 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理解本事,运算本事,思维本事等方面参差不齐;同时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进取性不高。针对这种情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对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我借助多媒体,演示作图过程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从而使学生直接地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进取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对照比较学习法:学习对数函数,处处与指数函数相对照。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经过分析、探索、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 (3)自主性学习法:经过实验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自得其性质。 (4)反馈练习法:检验知识的应用情景,找出未掌握的资料及其差距。 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各种本事。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对数?如何求反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如何?学生回答,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下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的提问既与本节资料有密切关系,又有利于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清除了障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本事。 (2)导言:指数函数有没有反函数?如果有,如何求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它的反函数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言可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渴望明白问题的答案。 2、认定目标(出示教学目标) 3、导学达标 按"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安排师生互动活动。 (1)对数函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及反函数的概念进行分析并推导出,指数函数有反函数,并且y=ax(a》0且a≠1)的反函数是y=logax,见课件。把函数y=logax叫做对数函数,其中a》0且a≠1.从而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对数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逐步分析,这样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过渡自然,学生易于理解。因为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图象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经过比较充分体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内在联系。 (2)对数函数的图象 提问:同指数函数一样,在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之后,我们要画函数的图象,应如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用描点法画图。教师肯定,我们每学习一种新的函数都能够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再研究一下,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呢? 让学生回答,画出指数函数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就是对数函数的图象。 教师总结:我们画对数函数的图象,既可用描点法,也可用图象变换法,下边我们利用两种方法画对数函数的图象。 方法一(描点法)首先列出x,y(y=log2x,y=logx)值的对应表,因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x》0,所以可取x=···,,,1,2,4,8···,请计算对应的y值,然后在坐标系内描点、画出它们的图象。 方法二(图象变换法)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所以只要画出y=a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就能够得到y=logax.的图象。学生动手做实验,先描出y=2x的图象,画出它关于直线y=x对称的曲线,它就是y=log2x的图象;类似的从y=()x的图象画出y=logx的图象,再出示课件,教师加以解释。 设计意图:用这种对称变换的方法画函数的图象,能够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认识,便于将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照,但使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更为方便,两种方法可同时进行,分析画法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画法。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取性。 (3)对数函数的性质 在理解对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抓住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这一要领,讲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先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上述两个对数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让学生列表分析它们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然后出示课件,教师补充。作了以上分析之后,再分a》1与0《a《1两种情景列出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表,()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出示课件并进行详细讲解,把对数函数图象和性质列成一个表以便让学生比较着记忆。 设计意图:这种讲法既严谨又直观易懂,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有帮忙,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并且利用表格,能够突破难点。 由于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为了揭示这两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照表(见课件) 设计意图:经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个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认识两个函数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意识。 4、巩固达标(见课件) 这一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经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从讲解过程中找出所涉及的知识点,予以总结。充分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5、反馈练习(见课件) 习题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景。 6、归纳总结(见课件) 引导学生对主要知识进行回顾,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所以,从三方面进行总结:对数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对数值大小的方法。 7、课外作业: (1)完成P782、3题 (2)当底数a》1与0《a《1时,底数不一样,对数函数图象有什么持点?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为表格式(见课件),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三、过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 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 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6、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Ⅰ》2.1.3函数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基石,函数的单调性是首先研究的一个性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并能运用单调性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学生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 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运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难点 (1)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形成; (2)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运用定义解题的过程中,紧扣定义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三、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算法案例3,主要学习如何给一组数据排序,学习作程序框图和设计程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将能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减少工作量。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种排序法的排序步骤及计算机程序设计 难点: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二、教学目标)www.huzhidao.com(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数据排序的原理能使用直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给一组数据排序,进而能设计冒泡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了解数学计算转换为计算机计算的途径,从而探究计算机算法与数学算法的区别,体会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排序法的学习,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模仿排序法中数字排序的步骤,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领会数学计算在计算机上实施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大家考完试后如果要排一下成绩的话,单靠人手该怎样操作呢?如果我们用计算机里的软件电子表格对分数排序就非常简单,那么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 二、探索新知 这里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有什么区别? (2)冒泡法排序中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最多需要多少趟? (3)在冒泡法排序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的每一趟中需要比较大小几次? 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作出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知识应用 例1 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5,3,9,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根据刚刚提问所总结的方法完成解题步骤) 练习:写出用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的结果。 (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例2 设计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进行排序的程序框图。 (在之前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画出程序框图,然后给出一个思考题) 思考:直接插入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设计?可否把上述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之后出一个练习题,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练习: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例1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画出程序框图,并转化为程序运行求出最终答案。 (这里可以使学生们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四、课堂小结: (1)数字排序法中的常见的两种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它们的排序步骤 (2两种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3)注意循环语句的使用与算法的循环次数,对算法进行改进。 通过小结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高中数学经典优秀说课稿》,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10 篇二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三
高中数学说课稿(精选10 篇四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五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六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七
推荐作文:
- ·技术总监岗位职责(最新5篇)
- ·简单的面试自我介绍(优秀9篇)
- ·好妹妹乐队《我到外地去看你》歌词(专辑《南北》通用3篇
-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最新7篇)
- ·行政文员岗位职责【通用8篇】
- ·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经典10篇】
- ·《口技》阅读附答案精选5篇
-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给孩子的一封信【精选10篇】
- ·辞旧迎新的经典诗句经典2篇
- ·系统架构师岗位职责优秀5篇
- ·建议书的格式(精选5篇)
- ·心理健康简报【最新3篇】
- ·幼儿园教师考核评语(优秀8篇)
- ·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优秀7篇)
- ·2023小学实验室工作计划范文
- ·2023爱国卫生月活动开展总结10篇
- ·学生评语【优秀7篇】
- ·雾凇的形成是因为什么优秀3篇
- ·2022宣传委员的职责是什么通用7篇
- ·幼儿园动物猜谜语优秀3篇
- ·项目目标责任书优秀6篇
- ·隐患整改制度【最新8篇】
- ·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题及答案(优秀2篇)
- ·完整的个人简历模板(优秀6篇)
- ·工程项目建议书范例(9篇)
- ·最新网格员工作总结(精选10篇)
- ·北大自主招生自荐信最新10篇
- ·自我介绍描述【通用5篇】
- ·中秋节祝贺语(最新3篇)
- ·节能低碳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