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鸡成语故事精彩7篇

时间:2023-03-06 08:16:17 | 来源:语文通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虎知道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呆若木鸡成语故事》,可以帮助到您,就是虎知道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篇一

《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个寓言:古时候人们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国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国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

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国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

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国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

呆若木鸡造句 篇二

1、小明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问他问题,他总是呆若木鸡。

2、听到这个坏消息,全班同学都呆若木鸡,心里暗暗为灾民们祈福。

3、你怎么呆若木鸡?在想什么心事?我都叫你老半天了。

4、屋内几人被这突来的意外吓得呆若木鸡,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5、那时我一进门,看见母亲倒在地板上,吓得我整个人呆若木鸡,竟然忘了报警求救。

6、小明失手打翻热水盆,吓得呆若木鸡。

7、小明上课丝毫不听,时不时呆若木鸡,连老师也无可奈何。

8、你怎么交了个呆若木鸡的男友,反应还真迟钝!

9、都好半天了,他仍然呆若木鸡地瞪着天花板看。

10、我们班有一个人整天嬉皮笑脸的。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呆若木鸡了,等到老师发考试卷时,他更是垂头丧气!

11、看到父母吵起来了,他呆若木鸡地站在旁边,一动都不敢动。

12、小红的爸爸不幸在抢险救灾中牺牲了,小红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呆若木鸡。

13、他听了电话之后,就呆若木鸡地站在那儿,好像受了什么惊吓。

14、这个人叫他做什么都慢半拍,呆若木鸡的样子,令人生气。

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篇三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出自《庄子·达生》。

周宣王姬静特别喜欢看斗鸡,他听说有个叫纪洁子的人是个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来专门为他驯养斗鸡。

十天之后,宣王等不及了,就派人专门去问纪洁子:“鸡驯养成了吗?可不可以斗?”纪浩子回答:“没有。它还骄气十足,虚有其表。”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派人去问,纪浩子说:“不行,鸡对外界的动静还沉不住气。”

再过十天,宣王等得实在不耐烦了,便把纪洁子召来,亲自询问他。没想到纪浩子还是说这鸡的心神不够稳定,不能参加斗鸡。

最后又过了十天,这只鸡被纪浩子训练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主动跑到宣王跟前说:“陛下,这只鸡听到别的鸡鸣叫时,镇定自若,‘望之似木鸡’(看上去跟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其他的鸡见了都不敢与它交锋了。”

果然,斗鸡时,别的鸡见了它都掉头逃跑了。

“呆若木鸡”后来被人们用于形容呆笨或因恐惧、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篇四

1、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shěng)子帮他训鸡。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渻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渻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渻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他那高兴的样子就甭(béng)提了。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2、呆若木鸡的材料

【注音】dāi ru mù jī

【出处】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解释】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形容人因恐惧或惊吓而愣住的样子,就像木头做的鸡,一动不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

【年代】古代

3、呆若木鸡的点评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篇五

【注音】dāi ru mù jī

【出处】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解释】獃:傻,发愣的样子。獃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状语、定语;指呆板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反义词】活泼可爱、神色自若

【押韵词】间不容息、寸阴可惜、同休共戚、跂行喙息、旰食宵衣、二者必居其一、百无失一、发昏章第十一、以防万一、感今怀昔

【年代】古代

【谜语】最愚蠢的鸡

【成语故事】西周时期,纪渻子专门为宣王养斗鸡,宣王一再催问纪渻子养的斗鸡如何样了?40天过后,纪渻子养的斗鸡像一只木头做的,不惊不动,别的鸡见它都吓跑了,这只鸡天下无敌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成语造举】

旁边的光绪呆若木鸡,面如土色。

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往往能处危不乱,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而那些心理素质欠佳的军人则可能恰恰相反,他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常可能手足失措,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或者乱作一团。

阿明坐在前座,一副呆若木鸡的样子,范学锋几次想叙述我们昨夜如何把阿明架回酒店的经过,均被阿明厌烦地打断,范学锋又提到他跟BAR里的某小姐约好了如何再见面,阿明恶狠狠地说:"白给也不要!"又说:"那二锅头肯定是假酒,以前上学喝个半斤八两的一点事没有。"

如果面对一个缺乏想像力的人,音乐也只好呆若木鸡地矗在那里。

王强被闪电击中了,呆若木鸡。

〔蒲松龄听着呆若木鸡,待髭神停口后,蒲松龄似被彻底摧垮了,突然,他拍案而起。

这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使小青蛙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的点评 篇六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呆若木鸡成语故事 篇七

很久以前,皇室贵族流行一项娱乐活动斗鸡。有一只叫“常胜将军”的鸡深得大王的喜爱,每次拿它和大臣们的鸡斗,总是能赢。

不过“常胜将军”也不是总赢的,有一次败给了另外一只鸡,为了让“常胜将军”能战胜这只鸡,大王让一个叫纪渻(shěng)子的驯鸡高手训练它。

经过数日之后,“常胜将军”变得双目呆滞,没有精气神了。但令大王没有想到的是“常胜将军”居然战胜了之前那只鸡。从此之后,斗鸡的最高境界就是“呆若木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7篇《呆若木鸡成语故事》,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