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央视春晚节目单

时间:2022-12-30 12:56:32 | 来源:语文通

2023央视春晚节目单一览

2023央视春晚节目单你知道吗?新的一年,从“新”春晚、新知识开始,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一起来看看2023央视春晚节目单,欢迎查阅!2023央视春晚节目单总导演:于蕾主持人:撒贝宁、李思思、任鲁豫、张宇、尼格买提1、 开场歌曲《兔子爱萝卜》 表演:谷爱凌、杨臣刚、梁玉莹、卡塔尔小王子、蓝天幼儿艺术团2、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备战2023杭州亚运会体育健儿等给海内外华人拜年3、 歌曲《心忧天下》 演唱:张明敏、李玉刚、费翔、中国歌剧舞剧院4、 特别节目《春晚四十年》 嘉宾:刘晓庆、朱时茂、宋祖英、范伟、陈红5、 相声《守株待兔》 表演:岳云鹏、孙越6、 歌曲《年》 演唱:刘德华、王祖贤7、 歌曲《天竺少女》 演唱:李玲玉、SNH48女团8、 特别节目《党外人士话复兴》 讲述:吴为山(民盟)、张一一(民建)、汪涵(民进)、刘永好(无党派)、张素久(海外侨领)等9、 小品《新龟兔赛跑》 表演:马丽、沈腾、大鹏、傅冲、常远10、 歌曲《此心安处是吾乡》 演唱:简弘亦、林青霞、天下黄姚艺术团11、 戏曲《拿手好戏》 表演:王佩瑜、小香玉、王宝强等12、 武术《动如脱兔》 表演:河南塔沟武术学校13、 相声《狡兔三窟》 表演:冯巩、赵炎14、 歌曲《又见太湖美》 表演:郁钧剑、晏菲、全总文工团15、 舞蹈诗剧《东坡》 领舞:孟庆旸 表演:中国东方演艺集团16、 百家姓歌曲《李》《王》《张》《孔》 演唱:李健、王菲、张杰、孔莹17、 诗朗诵《兔赋》 表演:张光北、海霞、中国传媒大学18、 歌曲《李清照》 演唱:金晨、李一桐、山东大学19、 歌舞《爱你》 演唱:王心凌、柳岩、湖南师范大学20、 科普脱口秀《自然免疫》 表演:李诞、吉利、张幸福、张宇识21、 歌舞《饮水思源》 演唱:麻利平、田晓、施林娇、湘西民族职业学院22、 零点钟声 《洞见2023》 嘉宾:任正非、张文宏、王传福、李季等23、 歌曲《我们的十年》 演唱:雷佳、陈奕迅24、 国家宝藏《万里茶道图》 嘉宾:单霁翔、江源、龚铭、王俊英、魏明生25、 特别节目《乡村振兴宣言》 朗诵:施金通、刘仲华、余留芬、杨文春26、 魔术《玉兔东升》 表演:刘谦、朱迅27、 歌曲《邯郸》 演唱:赵丽颖、肖战、申霏霏、张艺兴、河北师范大学28、 歌舞《云上黄姚》 演唱:檀健次、崔婉璐、贺州学院29、 歌舞《我们是大腕》 表演:华莹、任洪青、刘萱蔓、长沙大碗艺人学院30、 歌舞《红溪赞》 表演:蔡少芬、张晋、张楚儿、杜婷、桂林红溪艺术团31、 小品《芭比Q》 表演:贾玲、谢娜、许君聪、王迅32、 歌舞《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演唱:王一博、代云、周凡、郑州大学33、 歌曲《文艺男青年之歌》 演唱:汪峰、刘牧、北京舞蹈学院34、 戏曲《白兔记》 表演:杨文蔚、刘亦菲、孙霄磊等35、 歌曲《本草》 表演:刘畊宏、鞠婧祎、四川蓬溪百家姓古镇艺术团36、 歌舞《一把折扇》 演唱:周杰伦、张也、湖南艺术学院37、 歌曲《中国欢迎你》 演唱:刘欢、毛阿敏、浙江歌舞剧院38、 歌曲《难忘今宵》 演唱:李谷一、全体演员(注:以上节目单仅供参考,最终完整节目单及播放顺序以除夕当晚实际播出时为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在不同时代,春节的名称也有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的风俗习惯(习俗)1、传统民俗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拜年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