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时间:2022-12-30 12:56:17 | 来源:语文通

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

在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我们通常都叫作腊月。这在我们中国民间,就是一个约定成俗的常识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农历十二月,为什么叫“腊月”,我们一起看看吧!为什么叫腊月?腊,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年末祭祀仪式,也称为蜡。在我们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们许多的风俗习惯都和农业生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天地诸神以及祖宗先人帮助护佑的结果,所以就要知恩报恩,举行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来祭奠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以及自己的祖宗先人,并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农业生活中,春耕、夏耘、秋收这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这一季比较清闲,所以呢,人们就经常在年底这个月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且把这种祭祀活动称为“腊祭”,而举行腊祭的农历十二月,则被称为“腊月”。但究竟是用“腊”还是用“蜡”(zhà)?各个朝代并不统一。比如周代时期叫“蜡”,到了汉代就改成“腊”;到了唐代又称为“蜡”,到了宋代又改为“腊”。但是这种变化一般只是用于祭祀的名称,甚至两种祭祀名称同时存在,而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基本上从汉代以后,就固定流传下来了。腊与蜡有什么区别呢?腊,是猎的通假字,意思是猎取,猎取百兽来祭祀祖先。《史记正义》中说:“十二月腊日也……猎禽兽以岁终祭祖先。”而蜡的意思是“索”,意思是聚集万物来礼敬诸神。在有些地方志上记载说:“腊祭祖先,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还有一种说法,“腊”的本义是干肉,是一种处理肉类食物的方法,老百姓把肉类用盐和酱腌起来后,再放在通风的地方风干,就做成了干肉。因为岁末十二月的气候,非常适合制作干肉,所以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其实“腊月”只是农历十二月的别称之一,十二月还有很多其他的别称,比如:腊冬、残冬、极月、余月、冰月、穷冬等等,但其中人们最熟悉的,还是当属“腊月”。腊月初八的民俗有哪些吃腊八粥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__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泡制腊八蒜北京、华北大部分地区还有在这天泡制腊八蒜的__俗,腊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直到蒜变成绿色。旧时商号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账目盘点出来,算清楚这一年的收支盈亏。债主还会在腊八这天提醒欠钱人家准备还钱。腊月里人们讲究忌讳,所以就用与“算”字同音的“蒜”,来代替算账的“算”。也因此,腊八蒜虽然好吃,市面上却没有卖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并且也给自家算算账,看看这一年的开支,有多少积余,盘算该花多少钱置办年货等。吃腊八面除了甜口或咸口的腊八粥,以及腊八蒜、腊八豆腐之外,当然也少不了陕西的腊八面。在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太阳出来之前,陕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热气腾腾、四溢飘香的腊八面。腊八面是在腊八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日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条,如今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走进腊月,乡下就有了年的味儿。这味儿是从喷香的“腊八菜”、“腊八面”里溢出来,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