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时间:2022-04-23 13:31:10 | 来源:语文通

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中国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据国家林草局介绍,设立国家植物园,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

国家植物园简介

据悉,国家植物园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陆续完成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迁地保护研究中心、种质资源保藏中心、标本馆二期、五洲温室群等项目,建设28个特色专类园。

2021年10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是标志性国家象征,在首都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国家植物园是以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为主,兼具科学传播、园林园艺展示和生态休闲等功能的综合性场所,是国家植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建立国家植物园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我国宣布“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由此可见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是我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实质性努力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先看看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去年10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不难看出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仔细想想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植物的身影,城市街区的绿化、大家每天吃的蔬菜水果乃至许多药物成分等等,很多都离不开植物的贡献。植物不仅为人类服务,也为其他物种提供食物和藏身之所,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某些植物已经灭绝或是濒临灭绝,那么对于靠其赖以生存的那些物种来说或将是灭顶之灾。人类虽然位居食物链顶端,看似稳居宝座无忧无虑,殊不知世界上的生物是相互依存共生的,正如生物链,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也许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环断裂,其产生的“蝴蝶效应”将令人难以想象,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命运。所以说保护植物刻不容缓,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中央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专门就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了。具体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成效呢?就拿北京来说,经过2012年以来的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现已建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29处、千亩以上森林湿地250处,并且在树种选择上注重栽种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的品种。植物多了,生态环境好了,野生动物也跟着多了起来,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珍稀物种重新现身了。所以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将有利于深入推动植物物种资源迁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植物园是衡量一个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植物园,具有科学研究、教育科普、娱乐观赏等功能,且有利于珍稀、濒危植物的繁殖与保护。据《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介绍,我国目前已建立植物园(树木园)近200个,保存植物2.3万余种,这为我国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道路上,我们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又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不断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家植物园体系。相信随着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我们的生态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好,人与自然将和谐共生。其实生态环境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生态环境的改善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期待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真真正正给人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