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

时间:2022-10-19 13:25:53 | 来源:语文通

教育随笔它一般篇幅不长,不用经过缜密的构思后再动笔,而是像写日记一样。在校园里的教学活动,教师也会通过随笔进行记录。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篇1

雨儿是这学期才转学到我班来的,所以我会特别关注她。性格开朗的雨儿却没有一丁点儿初来乍到的生涩,她喜欢和男孩子们凑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讲去乡下钓鱼的趣事,也热衷于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游戏……在短短的几天里,雨儿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儿能这么快融入新的集体,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平时对她的关注也变少了。

有一天,孩子们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不知什么时候,雨儿悄悄来到了我身边,冷不丁地问我:“老师,咱们过一会儿干什么?”我只顾整理活动材料,敷衍着她:“一会儿你就知道了。”雨儿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老师,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老师,我家也有这种管子。”……说得高兴,雨儿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来,只见她将塑料管绕成一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快看,我会变蜗牛哦!”雨儿的行为让忙乱中的我有些不耐烦了,便不由分说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请你别烦我,你就在这儿等我一会儿!”就在我折回来的时候,雨儿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来,一瞬间,我有些失控了:“雨儿,你就不能学学别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会儿吗?”我这高八度的一嗓子显然是吓着雨儿了,只见她愣在原地一言不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两只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识到自己的急躁后,我的语气缓和了许多:“雨儿,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师呢,你也坐那儿等我好吗?”雨儿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老师,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说说话。”雨儿的一字一句刺进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将雨儿揽进怀里,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为我的急躁而自责,也为对雨儿的不理解而内疚,我随即附在雨儿的耳边和她约定:“每天午饭后我们好好说说话!”听我这么说,雨儿将信将疑。我伸出手指头郑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儿这才破涕为笑,撒腿跑开了,临走还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骗人是小狗。”

以后每天午餐后,我都会遵守和雨儿的约定,我俩渐渐成了好朋友。在雨儿心里。我和别的小朋友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是她想要结识的新朋友。

雨儿的事让我反省,作为老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琐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会儿”早已成为我们的口头禅。因为要设计活动方案,要准备游戏材料,要研究教学有效性,要写论文……我们离孩子越来越远。我想,这绝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时候我们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让我们不再以忙为借口,不再吝惜自己的爱,走近每一个孩子,听他们说说心里话,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篇2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但是,教育者需要对惩戒有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首先,惩戒不是伤害,而是帮助。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对学生某种思想、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采取一定措施使之改正且内化为自觉约束力的教育方法,旨在使学生受到警示,控制不良的思想、行为。它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一种伤害或者摧残;而惩戒却是一种帮助、一种教育,促进个体进行反思、反省,无伤于身体和精神。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时,不小心弄破了邻居家的窗户玻璃,主人家要他赔偿12.5美分。里根的父亲没有打骂他,而是让他自己挣钱偿还这笔钱作为惩戒。小里根通过卖报、洗碗等方式,顺利偿还了赔偿金,得到了教育:他认识到损害人家的财产必须赔偿的生活规则,明白犯了错误必须付出代价、必须负责的人生道理,培养了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惩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发展人、成就人。惩戒和赏识一样,都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形式、一种达成目的的教育手段。惩戒和劳教、管制犯人有本质的区别。它不关乎泄私愤、报私仇的事儿,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或手段,促进个体改变不良状态,激发个体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实施惩戒,不存在惩恶扬善的性质,它只是对于偏离正常发展道路的孩子进行的一种善意的提醒和特殊的关怀,使之能够知错就改,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简而言之,惩戒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

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因为好奇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与小伙伴们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气得七窍生烟,却没有暴力惩罚“主谋”小约翰,而是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打动了,不得不认真查找资料,最终艰难地达到了校长的要求。生活中,我们常常罚闯祸的学生面壁思过十分钟、毁坏桌椅者自己动手修理桌椅、乱扔垃圾者扫地做清洁等。这些做法都是以惩戒为手段来教育学生,使其认识到错误,积极改正,并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欲望和内心的荣誉感,推动他们自觉主动地向真、向善。

再次,惩戒既重过程,又看结果。惩戒意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过程是结果的有效保障。如果只关注过程或只注重结果,惩戒必然是不完整、不完善的。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我们不能只看过程,而对最终的结果不上心。惩戒学生之后,还应当及时追踪、诊断,力求药到病除。换而言之,既要关注学生接受惩戒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还要看随后学生的态度、表现。比如惩戒肇事者仅仅书写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使其反思自己为什么错误,如何改正错误,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表吸出来。这样,惩戒教育才算落到实处,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教育惩戒不姓“罚”,而姓“育”。实施惩戒,重心始终是学生的健康发展、顺利成长。如果以这种态度对待惩戒,有什么可“畏惧”的?

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篇3

在希腊文中,校园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或许在希腊人眼里,教育就是享受一种闲适,孩子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而充分地获得心智潜力的发展。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教育的闲适,是摒弃了急功近利后的一种自然。我们总担心孩子会输在起点,于是,在爱的名义下,悄悄地偷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把孩子过早地送进了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而一位美国母亲送孩子去上幼儿园,第一天孩子回来,拿着一张画了一个圆圈的纸片,告诉妈妈,这是数字“0”,是老师这天教他的。妈妈表扬了孩子,但随后就起诉了那位老师。她认为老师过早地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在孩子没有认识“0”之前,他能够把这个圆圈想像成很多东西,能够是一个金灿灿的太阳,一个红彤彤的苹果,一个滚动的铁环……此刻,他只明白这是个“0”,而不会想成别的什么了。在这位母亲看来,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不灭的好奇心。过早地教给孩子知识,恐怕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在游戏和玩耍中闲适地生长,才是教育的自然之道。

教育的闲适,是摆脱了紧张忙碌后的一种恬静。教育的身影,总是会忙忙碌碌的。课堂,往往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一个资料之后一个资料,一个环节之后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之后一个问题……学生常常应接不暇,甚至手忙脚乱;课间,往往有做不完的作业,答不完的题目……没有了休息的时间,没有了游戏的时间,也没有了自由呼吸的时间。学生似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茫茫然地旋转着。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孩子偷偷地说:“我就是不想早点做完!做完了,妈妈还会加作业。”长时间的紧张忙碌,窄化了学生思想的空间,浮躁了学生学习的心态,消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没有了闲适,教育越来越忙碌,越来越短视,也越来越逼仄。而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却依然深陷其中,或者推波助澜,那就是学生的不幸了!

教育的闲适,是拒绝了平庸肤浅后的一种深刻。爱因斯坦说:“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的闲适,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知识,有足够的时间静思默想,有足够的时间潜心体验,也就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不然,学生就像被风干了的狗尾巴草,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与朝气,有知识而无智慧,有学问而无情趣。闲适不是空闲,也不是闲散,而是一种心灵的自由与思想的放飞。正如肖川先生所说:“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简单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彩。”

教育,需要一点闲适。教育的闲适,更是一种诗意。

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篇4

陶行知说:“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下面就讲两个我教学中的小故事。

教学《冰花》一课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并提问:玻璃上的冰花像什么?同学都说像小草,像白云,像树叶。一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怯怯地说:“像棉花糖。”许多同学哈哈大笑。我既没有生气也没有笑,而是继续问他:“你为什么认为冰花像棉花糖呢?”这位同学回答道:“冰花是白色的,棉花糖也是白色的;冰花看起来软绵绵的,棉花糖也是软绵绵的。”我听完之后问学生:“大家觉得像吗?”大家都说像,我带头让大家为他鼓掌。这时我看到,这个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眼睛里写满了喜悦,脸上也增添了几分自信。如果在这个时候,老师只是简单地呵斥其他同学,没有让其他同学对这个孩子的回答“心服口服”的话,也许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他会更加的不用心回答问题,更加的不自信。

曾教过一个叫琪琪的小女孩,学习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在家吃饭还经常要妈妈喂。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上课,她读的句子很优美,我赶紧顺势表扬:“你读得真棒!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并奖给她三朵小红花。这时,孩子的脸上喜形于色,想欢呼雀跃又忍住了没有出声,像只快乐的小鸟飞回了自己的座位上。此后,我发现琪琪在课堂上眼睛有神了,坐姿端正了,书写也工整了。她妈妈也说孩子懂事了,独立潜力强了。看到琪琪一天天的进步,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不是吗?教师的鼓励不经意间就被学生无限地放大。

教师适时的语言“保护”,及时恰当的鼓励不但能彰显教育的非凡魅力,还极有可能会发挥神奇的作用!

班主任日常随笔感想篇5

时光荏苒,在一个新的校园里,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但是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情景。

一本励志书上以前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这几个月,如果真的要来一个随笔的话,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总觉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好处,感到了生命的完美,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一点心得。

在学习上,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科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上课热情洋溢,不讥笑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细心洞察任何一个学生乐趣的闪光点。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但是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一题多解,能够采取学生交流,讲解的办法。通过不同学生的不同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活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及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班群众的学习起到必须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数学本身的魁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教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资料,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活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设计上多下苦功,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多理解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己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构成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

不敢许诺什么,但我会取他人之长,努力奋进!期望校园多为老师带给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