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要求、学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写化学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高一化学教学设计”,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855284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 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 的性质也可运用滴水着火这一引人入胜的实验来引入。 2.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可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填写表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要尽可能地把性质和用途自然地联系起来。对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据的化学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学生说明在后面的课程里将会学到。 4.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或参考有关我国纯碱工业发展的史料,宣扬侯德榜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侯氏制碱法讲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钠的化合物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提问]钠与非金属反应,如Cl2、S、O2等分别生成什么物质?而引入新课 1.钠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样品,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二者的物理性质。 (2)演示课本第32页[实验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体的两只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气体(图2-6)。 演示[实验 2-6]用棉花包住约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水(图2-7)。观察发生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出钠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①Na2O、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气)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气) ②Na2O2、Na2O与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气)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气) [讨论] ①Na2O2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O2是否是强氧化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结论: Na2O2与水作用除生成NaOH还有氧气生成,与二氧化碳反应除生成Na2CO3外也还有氧气,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由于与某些物质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是强氧化剂。 [补充实验]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织物的漂白实验,有色织物褪色。 ②将酚酞试液滴入该溶液,酚酞开始变红,又很快褪色。 [结论]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课过程中始终要求对比的形式进行比较氧化物的联系与区别 2.钠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①展示Na2CO3 、NaHCO3样品,做溶解性实验。 演示实验第32页[实验2-7][实验2-8] a.Na2CO3 、NaHCO3与盐酸反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热稳定性实验 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将二者的性质总结列表。 ②让学生回忆将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的反应现象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提问]: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因条件变化时,二者可否相互转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质: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氢钠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质: ③“侯氏制碱法”及碳酸钠、碳酸氢钠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学生阅读课文后总结得出。 总结、扩展: (1)总结 通过列表对比学习: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连线法表示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可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扩展 根据Na2O2的性质可知Na2O2与CO2 、H2O反应,则可增加可燃烧气体(如CH4、 H2、
CO……)与Na2O2共存于密闭容器,电火花点燃时反应以及酸式碳酸盐与Na2O2共热时的反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根据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不仅可掌握碳酸盐、碳酸氢盐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态时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在固态时,可用加热法,在溶液中则需选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决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业: 1.补充作业 (1)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过量的CO2的现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钠块(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与水完全反应,生成气体1.12L(标准状况),将这些气体引燃后冷却到标准状况,剩余气体为0.0336L,求钠块中单质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与NaHCO3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埚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变时,将残留固体用足量的盐酸溶解可产生标准状况的气体3.36L;若将28.2g原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则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4.48L,由此计算:①残留固体质量,②n值,③NaHCO3质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盐的质量为13.7g时,通入多少克CO2? (5)200℃时,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2.教材有关习题 参考答案: (1)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原因:①溶解度:Na2CO3 > NaHCO3 ②溶质的质量:2NaHCO3>Na2CO3 (168>106) Na2CO3+CO2+H2O=2NaHCO3 ③溶剂:反应消耗水,使溶剂减少 #855341高一化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简单分类、主要性质和用途; 4.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 5.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 一、合作讨论 1.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冰糖、葡萄糖、果糖也是糖,但你知道淀粉、纤维素也是糖吗?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吗?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吗? 我的思路:要明确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注意区分生活中的“糖”和化学中的“糖”。 2.淀粉没有甜味,但为什么在吃米饭或馒头时多加咀嚼就能觉得有甜味呢?淀粉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 我的思路:淀粉属于多糖,其重要性质之一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注意这里“一定条件”的涵义。 3.酯和脂是一回事吗?甘油是油吗?油都是油脂吗? 我的思路:注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望文生义,要结合生活中具体实例进行记忆和理解。 4.为什么说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终排出体外? 我的思路:蛋白质是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其最终的水解产物都是氨基酸,而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是有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二、.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实验3—5]——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性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葡萄糖+新制Cu(OH)2 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淀粉+碘酒 变蓝色 蛋白质+浓HNO3 共热,变黄色 2.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 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 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和银氨溶液都是碱性的。 上列两反应,常用于鉴别葡萄糖。 3淀粉的特征反应: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严格地说,淀粉遇到I2单质才变蓝色,而遇到化合态的碘如I-、IO 等不变色。 可用碘检验淀粉的存在,也可用淀粉检验碘的存在。 4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颜色反应: 蛋白质 变黄色 (2)灼烧反应: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严格地说,浓HNO3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 以上两条,常用于鉴别蛋白质 三、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1.[实验3—6]蔗糖的水解反应 现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解释:蔗糖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2.糖类的水解反应 C12H22O11+H2O 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 果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 单糖是糖类水解的最终产物,单糖不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在实验室中水解常用H2SO4作催化剂,在动物体内水解则是用酶作催化剂。 淀粉和纤维素的最终水解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3.油脂的水解反应 (1)油脂+水 高级脂肪酸+甘油 (2)油脂+氢氧化钠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做皂化反应。工业上常用此反应制取肥皂。 甘油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吸湿性强,常用作护肤剂。 油脂在动物体内的水解,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 4.蛋白质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苯丙氨酸 谷氨酸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基氨基(—NH2)和酸性基羧基(—COOH),氨基酸呈两性。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1)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和用途 葡萄糖和果糖 (2)蔗糖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蔗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淀粉 纤维素 2.油脂的主要应用 (1)油脂的存在:油脂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动物的组织和器官中 油脂中的碳链含 碳碳双键时,主要是低沸点的植物油;油脂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高沸点的动物脂肪。 油 脂肪 (2)油脂的主要用途——食用 油脂+水 高级脂肪酸+甘油;放出热量 油脂是热值的食物。 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油脂能增强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油脂增强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过量地摄入脂肪,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3.蛋白质的主要应用 (1)氨基酸的种类 氨基酸 (2)蛋白质的存在 (3)蛋白质的主要用途 (4)酶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 作为催化剂,酶已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4.科学视野——生命的化学起源 导致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是在有水和无机物存在的条件下发生的:①简单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转化为生物 #855366高一化学教学设计3 氯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离子的检验)。 教学用具 第一课时:投影仪、氯气制取装置一套、集气瓶、大烧杯、蓝色石蕊试纸、水、有色布条、氢氧化钠溶液。 第二课时:投影仪、集满氯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尖嘴弯管、制氯气的装置一套、铜丝、镁条、锌粒、稀硫酸、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碱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知道碱金属是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金属元素,本章,我们来学习几种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它们包括氟、氯、溴、碘、砹五种元素。 [板书]第四章 卤素 [讲解]在卤素形成的单质中,最主要的是18世纪70年代的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的氯气。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它的一些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氯气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投影]已知氯气是一种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它能溶于水,可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并能与NaOH溶液反应。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请根据以上信息利用下列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仪器:烧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橡皮管、玻璃片、集气瓶、烧杯、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 [上述仪器若能用绘图表示,效果更好] 试剂:浓盐酸、二氧化锰(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蕊试纸、水。 [讲解]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应包括: 1.气体发生,2.气体净化,3.气体收集,4.尾气吸收四个部分,请大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 [学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并板书]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讲解]根据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有关氯气的净化,我们留待后续课中讨论解决,下面我们按我们的设计方案来制取两瓶氯气。 [教师连接好制取氯气的装置,请学生上台收集两瓶氯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氯气的颜色] [过渡]我们刚刚制得的氯气有哪些性质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4—4,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设问]干布条不褪色,湿布条褪色,说明了什么? [结论]说明Cl2和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 [板书]1.氯气与水的反应 [讲解]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板书]Cl2+H2O=====HCl+HClO [补充实验]把盐酸滴在干燥的有色布条上,不褪色。 [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干燥的氯气与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因此具有漂白作用的一定是次氯酸。 [设问]次氯酸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找出答案。 [板书]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讲解并板书]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设问]Cl2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样证明? [补充实验]在上面收集有Cl2的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振荡,与另一瓶氯气的颜色相比较,并把所得溶液颜色与纯水的颜色相比较(可在瓶后衬一张白纸,现象更明显)。 [讲解]注入水后,集气瓶中的黄绿色变浅,说明氯气溶于水。溶液为黄绿色,而Cl-、HClO及ClO-无色,所以说明氯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气分子。由此可知,氯气溶于水时,仅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 常温下,1体积的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思考:氯水为何要现用现制,并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 [过渡]刚才我们制氯气时,用于吸收尾气的是NaOH碱溶液,说明Cl2是可与碱反应的。 [板书]2.氯气与碱的反应 [补充实验]把少量NaOH溶液注入另一瓶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黄绿色全部消失,所得溶液无色。 [讲解]Cl2可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NaCl和NaClO。 [板书]Cl2+2NaOH====NaCl+NaClO+H2O [引导学生从Cl2与H2O的反应来理解该反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式,写出Cl2与Ca(OH)2溶液的反应。 [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解]上述反应就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的原理,是通过Cl2与石灰乳作用制成的。其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思考: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漂白粉漂白的原理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 [板书]Ca(ClO)2+CO2+H2O====CaCO3↓+2HClO [设问]上述反应说明了H2CO3与HClO的酸性强弱顺序如何?Ca(ClO)2能与HCl反应吗?写出反应方程式,漂白粉应怎样保存才能不很快失效? [板书]Ca(ClO)2+2HCl=====CaCl2+2HClO [学生回答] [小结]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投影]课后思考题: 1.实验室制Cl2为何不用Ca(OH)2溶液来吸收尾气? 2.分析在氯水中都含有哪些粒子? 3.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Cl2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第四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尾气吸收:NaOH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2HClO======2HCl+O2↑ 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HClO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可用来杀菌消毒:HClO====H++ClO-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教学说明] 把Cl2的实验室制法以信息题的形式提到前面讲,一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二是讲Cl2与水和碱的反应时,可一气呵成;三是对下节课Cl2的物理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讲本节课以前,若能有时间讲一节有关实验设计的专题,效果会更理想。 #855340高一化学教学设计4 碱金属元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2)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碱金属元素结构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原因。 难点: 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引入]学生上黑板写出碱金属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是什么? 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掉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 接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表 2—l],碱金属的主要物理物质并加以总结。①色状:银白色金属(铯略带金色光泽)②柔软、密度小,熔点低
③有较强的导电导热性。 [提问] (1)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是什么?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核对于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容易。 (2)碱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36页[表2—1]与[表2-2],总结出碱金属由于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渐大,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如: a.硬度:柔软,有展性,由小到大; b.密度:由小到大,(K反常)。 c.熔沸点:由高到低,Na略低于水的沸点,K稍高于人的体温,Cs低于人的体温,除汞外,金属中铯的熔点最低。 [归纳]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到结论。①在变化规律中有个别反常现象,如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②从密度的大小得到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得到锂保存在石蜡中,而钠钾则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讲解]碱金属原子的最外层都是1个电子。则化学性质应与金属钠相似。对比Na与O2、
S、Cl2的反应及碱金属其他金属的反应,加上阅读课文,发现Li与O2反应只生成氧化物,Na与O2反应会生成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而K与O2反应除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外,还能生成超氧化物。这说明Li
、Na 、K的活泼性,应该是Li [演示实验]课本第37页实验[2—9]与[2—10],教师可边演示边强调操作方法,并要求学生注意比较实验的现象与程度。 [讲解]通过观察现象可知,钾与O2反应能产生超氧化钾,且比钠与氧气反应更加剧烈,钾与水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样的,但更剧烈。 #855365高一化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⑴ 氧化铜和西硫酸溶液 ⑵ 锌投入到盐酸中 ⑶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混合 ⑷ 氢气还原氧化铜 [学生回答] [板书]关键:① 在溶液中进行(或熔融) ② 有离子参与 [引入]溶液中离子之间是如何进行反应的呢?我们能否用一种式子表示离子间的反应呢?请大家阅读课文,讨论回答有关问题。 [阅读讨论] [问题探索] 1、 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为什么可以表示成Ba2++SO42-=BaSO4↓? 2、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2++SO42-=BaSO4↓ 两个反应式表示的含义是否一样? 3、 表示哪一类物质间的反应? [学生回答] [板书]二、离子方程式 1、 定义 2、 含义:表示一类反应 [引入]如果给我们一个化学反应,怎样书写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呢? [阅读]P58,内容 [板书]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回答] [板书]步骤:1、写方程 2、改离子 3、去相同 4、查守恒 [练习]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 1、 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2、 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3、 氯气通入水中 4、 硫化氢通入硝酸铅溶液中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同学们应特别注意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大家应根据四步书写法多练习,做到熟练掌握。 [作业 ]《基础训练》P40、9题。 化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中学化学教师工作计划5篇 ★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 2021期末教师工作总结范文5篇 ★ 幼儿园托班教师工作总结5篇 ★ 学校公开课实施方案4篇 ★ 最新物化生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小学片区教研活动方案5篇 ★ 小学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案2021模板 ★ 学校课程设置实验策划方案5篇 ★ 我的研修日志范文多篇
推荐作文:
- ·公司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通用
- ·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
- ·科普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教师教学随笔日记
- ·喜迎国庆的祝福语
- ·2023这些食物让你温馨过立冬
- ·初中班主任工作计划模板
-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活动方案
- ·关于国庆演讲稿
- ·大学班长工作报告
- ·教师节教师欢乐游戏流程内容案例5篇
- ·高中学校工作总结个人范文
- ·护士节感恩演讲稿范文
- ·中秋庆典活动策划案例
- ·交通安全教育小学生国旗下演讲稿
- ·重阳节寓意着什么意思
- ·冬季安全演讲稿范文十篇
- ·个人计划书怎么写
- ·亲子户外活动方案6篇
- ·防汛应急预案范文5篇
- ·高考冲刺励志个人演讲稿(精选)
- ·全民消防日策划方案
- ·客服中心个人工作计划
- ·传统学校课程建设方案活动
-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演讲稿7篇
- ·2022最新入党申请书1500字范文5篇
- ·学雷锋演讲稿500字五年级
- ·热爱劳动主题班会教案
- ·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最新
- ·学校毕业典礼活动演讲稿范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