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大全

时间:2022-07-08 13:27:49 | 来源:语文通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既要从现实依据出发,又要参考历史数据。那么怎样填报高考志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目录

理清志愿填报的思路

确定专业选择的导向

把握志愿决策的重点

本科批次合并

分本一、本二批次

分本一、本二、本三批次

分数资料哪里找?

志愿填报结束前注意事项

志愿填报结束后注意事项

理清志愿填报的思路

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既要从现实依据出发,又要参考历史数据。现实依据主要包括:高考总分、考生位次和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等;历史数据主要包括:近三年的院校投档分数线及相应名次、各专业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及相应名次等。在现实依据和历史数据的共同框架下,考生基本可以理清高考志愿填报的总体思路。

首先,从院校平行到专业平行。

传统高考实行“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学校+专业”志愿考生可填报不超过6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可填报不超过6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考生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专业调剂”,也就是投档后将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志愿。

新高考实行“专业平行志愿”,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学校”志愿,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类)作为一个志愿单位。更大的变化体现在志愿数量上,80个志愿既赋予考生更大选择权,也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其次,从考生名次到考生位次。

传统高考对所有考生分科类、分批次按照总分进行排序,每个考生都取得一个“名次号”。新高考实施后,普通类考生不分文理、不分批次、按照必考+选考的总分进行排序,每个考生取得一个“位次号”。考生的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等高低依次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是,位次号是在不分文理、不分批次、分段填报志愿、分段投档录取等规则基础上形成的,位次号不能等同于名次号,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和对比。当然,高校历年录取最低分、平均分所对应的名次号,仍可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大致的定位参考,特别是2017年新高考首年的录取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参考价值。

再次,从分数导向到兴趣导向。

填报志愿时,考生应从自身特质出发,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专业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考生与家长大多抱着“一分都不能浪费”的想法,更多地以分数为导向选择院校和专业。家长往往基于生怕分数被浪费的心理,严重忽略甚至无视考生的自身特质,扎堆报考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做出看似没毛病、实则非理性的志愿决策。

新高考背景下,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有必要全面地认识影响个人发展的所有要素,包括身心状况、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和发展机遇等。其中,与专业选择高度相关的决定性因素应该是考生的自身特质,包括特长、优势、兴趣、能力、潜力等,可以借助相对权威的职业测评软件,对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等进行评估,再给自己划定目标专业的范围。

返回目录

确定专业选择的导向

按照新的志愿填报模式,考生实际上要完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80个组合。在填报志愿时,考生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依据要从“哪所学校好”向“哪所学校的哪个专业好”转变,要从“多少分能上哪所学校”向“多少分能上哪所学校的哪个专业”转变,要从“某个专业是第几批的”向“某个专业的办学实力、就业前景”转变。在组合每一个志愿单位时,考生都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要结合院校特色筛选专业类别。

选择院校时,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选定目标学校。同时,要注意区分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在培养理念、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专业实力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要透过专业名称辨析专业内涵。

选择专业时,要重点关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大体判断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根据历年录取情况,剔除录取可能性小的专业和不喜欢的专业,根据个人专业偏好和录取概率,划定目标专业的大致范围。

第三,要根据个人偏好锁定目标志愿。

根据院校偏好优先、专业偏好优先、院校偏好和专业偏好并重等类型,沿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最终确定志愿顺序。具体来说,考生可以把前30左右的志愿作为冲击志愿,填报录取有希望、优势并不大的志愿;把中间20至30个志愿作为稳妥志愿,填报个人最喜欢、录取有优势的志愿;把最后20个左右的志愿作为保底志愿,填报自己不排斥、录取有把握的志愿。

返回目录

把握志愿决策的重点

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选择之一,它不仅关系到考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体验,更会对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考生应从分数和位次出发,坚持兴趣与爱好导向,实现学校与专业的最优化组合。在这个过程中,考生和家长普遍纠结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其一,选学校VS选专业?

这是一个始终存在的两难选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学校是专业发展的平台,好的专业不可能脱离学校而存在,考生要在选学校、选专业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其二,省内院校VS省外院校?

相比之下,省内院校招生计划更多、分数预估更准、录取机会更大、求学成本更低、职业发展更优。因此,考生应兼顾内外、省内优先,在“稳、保”梯队中更多地配置省内院校。

其三,兴趣导向VS分数导向?

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是更高的起点,考生应兴趣优先、兼顾分数,可借助于测评软件,根据身心状况、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综合能力、家庭条件等,缩小目标专业的范围。

其四,志愿梯度VS志愿顺序?

考生可沿用“冲、稳、保”策略,自主调节志愿梯度的比例,比如80=30+30+20。同时,参考喜好程度由高到低、投档分数由高到低、专业实力由高到低、录取机会由低到高等因素,合理确定志愿顺序。

返回目录

本科批次合并

01弄清自己可以填报几个志愿

无论是批次合并还是取消批次,都会对考生填报志愿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志愿设置的变化最为明显。

以北京本科二批、三批合并为例。北京市本科二批志愿设置就有所增加,2017年本科二批可填报10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及是否服从院校专业调剂。批次合并后,本科二批志愿院校数量增加,考生可选择的院校、专业也相应增加。

除了搞清楚自己可以填报几所高校、几个专业以外,还要知道你的填报科类、填报时间、填报方式和录取规则。不同志愿的填报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大家一定要弄清楚你属于哪一类,在什么时间段填报志愿等。

02关注提前批,打好前瞻一站

提前批一般是作为冲高院校填报,合理利用,确实能使高考分数最大化,尤其本科批次合并后,更加凸显提前批的价值。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个事实,提前批也很容易“高分低就”,历年考生中不乏有学生被提前批“截胡”。所以考生和家长需要仔细斟酌研究后,看好再报。

03参考位次,合理知分填报

批次合并,意味着之前我们习惯于参考的老一本线不见了,失去了一个参考依据。但我们说,老一本线没有了,志愿填报的主要参考数据还在,我们可以重点参考2018年高考录取分数线、位次,录取计划变化,判断录取的稳定性,大小年情况。往年大小年明显的院校,宜以大年计,可以赌它小年,做冲高。但是,绝对不能用来保底,不宜报在兜底志愿,应考虑它大年的可能性。

理性看待优势学科、专业排名。宜将专业放在院校里来看,比如财经类专业,是在财经类院校里选报,还是传统理工科院校里的财经专业。

专业梯度要拉开、填满,避免专业调剂。院校内专业录取位置的高低,可以通过专业录取分数、报考热度来确定,喜欢的专业更靠前,避免截录。有分数级差的院校在专业报考中尤其要注意往年的录取分数,慎重填写专业的报考顺序。

04提前了解院校

这算是个特别提醒,直接合并了本科一批、二批,这就意味着一大堆本科院校在同一个批次招生,而很多院校的名字特别容易误导人,在报考时就一定要充分了解院校的办学性质。

05“不服从调剂”的风险大

因为原来一二本为两个批次时,等于有两次服从调剂的机会。如果在一本没有服从调剂,因为分数、专业、身体条件不符被退档后,还可以等补录;补录不上,还可以等二本的录取。但一二本合并后,只有一个志愿组的录取,就等于只有一次“服从调剂”的机会了,一旦不服从,从某个志愿院校中被退档,会直接掉到本科的补录,这个的风险相当大。

返回目录

分本一、本二批次

合并之后老的三本考生也可以归入二本类,当然学费和教学教研实力并无太大变化;那合并后,有什么的好处呢?对三本高分段考生而言,按原来二本、三本分别划线,只能上三本的考生,由于二、三本的合并,现在就有机会读公办的好一点的二本院校。

二、三本合并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增加填报志愿的难度。合并后,二本分数线会规模化下降,三本并入二本,原有的三本和二本的批次分数线就不存在了,随之而来,会出现一个新的“二本线”。

为了使二本和三本考生都在这个线内,这个新的“二本线”会低于原二本线,实际上无形中现在的“二本线”是老的三本线;但是三本院校会因为批次调整的问题提高录取分数,那么老的二本院校是否也会提高录取门槛,理所应该,会提高;那么这批院校的录取门槛就变成了隐形的二本线;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计算来预判这类院校的录取区间;具体情况为以下几种:

01对二本踩线生而言

二三本合并,上二本线的考生数量将扩大,原来略高于二本线的考生受到冲击最大。这部分人在分开招生的时候,有机会录取到二本院校,合并后这部分人再想上原来的二本院校就变得困难,即使在原来的三本院校里也未必会读到好学校、好专业。

02对家长和考生而言

往年的分数线将失去参考价值。家长和考生选择院校时,最大的参照物就是:往年录取分数线。但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还受招生人数和计划的影响。二、三本合并之后,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将会呈现与往年极大的不同。将有一大波考生放弃三批民办学院,和二本考生争抢公办院校名额,这也导致部分院校被扎推报考,其录取分数线也将水涨船高。如果家长还参照往年录取线,将会有较大风险。

03三本并入二本

院校范围更大,体系更庞杂,地域分布广泛,办学特色各异, 好多学校从名称上相近或相似,难以区分。这对缺乏院校常识的考生家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返回目录

分本一、本二、本三批次

01选大学

全面分析考生个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

学习基础

兴趣

活动经历

对未来求学的地域偏好

职业兴趣

毕业期望

父母对子女未来学历期望等

了解目标高校及目标专业

不要盲信大学排名,尽可能开展实际调研。如果条件允许,可提前到目标高校实地考察,了解目标专业的招生标准、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毕业去向等信息,同时感受一下校园氛围。联系目标高校的在校生、毕业生,了解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评价和感受,分享他们对母校的印象。

02选专业

弄清楚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

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等了解专业内涵,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研究领域等。

课程设置情况,各专业的学习年限。

专业的就业方向,毕业后可以从事什么工作,可以在那些行业发展。 毕业生就业情况,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 高校开设情况,了解那些学校开设这个专业,是否在本省(市、区)招生等情况。

03参考往年分数

返回目录

分数资料哪里找?

高校招生官网。一般会公布往年的录取情况,数据比较准确。

高校招生宣传材料,一般会包含招生计划及往年的录取分数等信息。 省(市)招办提供的报考志愿相关材料,比如北京市招办每年给考生发放的《录取分数分布统计》(俗称“大本“)。有些省(市)招办提供的数据里面可能会有包含一些特殊类型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注意筛选。

注意大小年现象

大小年现象是指上年报考人数多录取分数高,而使当年考生报考人数减少录取分数下降。实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现象减弱,但仍有影响。研究大小年规律,有利于把握和预测今年的录取投档线差。

依分择校

第一步:对比省级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文、艺术理、体育类;批次为提前批、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俗称一本)、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一批、专科二批等。各批次各科类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招生录取的重要指标。考生将自己的高考成绩来对比,达到了那个批次分数线,才能选择对应批次的大学。

第二步:对比相应批次大学的往年录取分数线

详细了解大学当年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情况。可将感兴趣大学近三年的录取情况汇总制表,一目了然。

关注两个分数线差:一是大学往年录取线与省批次控制录取线的分差;二是考生高考成绩与省批次控制录取分数线的分差;二者结合可以预测高校录取线,衡量和评估考生实力。

第三步:对比本省(区、市)和本中学考生的位置

高考成绩体现出考生的竞争实力和在博弈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因此,考生不能单纯以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生搬硬套,还要关注自己在全省(区、市)的排名情况及相对位置。

返回目录

志愿填报结束前注意事项

1、认真核对,切记保存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请各位同学认真阅读以下操作,并仔细核对自己填报的志愿:

填写完志愿后,须在系统里核对填写的志愿是否有误,以免错报、漏报志愿。

填写完志愿后,请点击“ 安全退出”按钮退出系统,并关闭浏览器。

2、把握时间

考生须在志愿填报时间截止之前完成信息提交,逾期不予补报。考生志愿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填报时间一经截止,任何人不得更改。考生一经录取,不得换录。因此 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要超时。

提醒:

往年就有省份出现高考截止前信息保存失败的案例,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吸取教训。从往年情况看,志愿填报最后阶段可能会因在线人数过多而出现网络拥堵现象。考生志愿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填报时间一经截止,任何人不得更改。因此, 建议考生选定志愿后尽早提交,切勿在最后时间仓促修改已经慎重选报的志愿,以免因时间紧张造成操作失误。

3、特殊类型批次招生

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单独设置特殊类型志愿,考生可填报1个志愿,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结束之后、本科普通批录取开始之前进行。

取得资格认定的考生,须将资格认定高校填报在该志愿中,方能享受相关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返回目录

志愿填报结束后注意事项

1、保管好自己的账号密码

志愿填报网站的密码要保存好,以防被人篡改志愿,最近一些年考生被篡改志愿的例子比比皆是考生们要注意了,一些浏览器输入密码后会弹出是“是否保存密码”的对话框,如果点击“是”下一次浏览的时候就不用输入密码了,信息很容易泄露,考生们一定要点击“否”尤其是用网吧或者学校公用电脑报志愿的考生。

2、确认志愿

志愿填报后考生通过系统可查看本人的志愿填报信息。该志愿信息只可查看,不能再对志愿信息做更改。

3、关注录取动态

一般情况下,各批次报名考生可在下一个批次录取前,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因此考生和家长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录取动态,每年都有填报志愿失误,没有被录取的情况,后续可以参加征集志愿。如果错过征集志愿,很可能就错过该批次的大学。

01.部分省市考生注意签字确认时间

志愿填报完成之后,部分省市考生,比如河南、湖南,网上填报过志愿后,县(市、区)招生办将依据考生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信息,打印出志愿表交考生签字。考生须在规定时间段到县(市、区)招办签字确认志愿。签过字的志愿表将存入考生档案,录取时考生不得放弃。所以各位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完成之后要时刻留意当地志愿确认的时间地点的信息,及时作出回应。

02.留意自己的录取情况

当我们填报完志愿之后,是否被录取就成为了各位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留意所填院校的官网发布的录取动态,录取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动态:

提醒:该流程根据各省级招办公布的工作程序整理。各省情况可能有差别,请以生源地省级招办当年公布的流程为准。

03.未录取的考生留意征集志愿的机会

在高考录取进程中,因为上线生源不足等原因,某些批次某些高校会出现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与此同时,一些考生因为发挥失常或志愿不合理,之前的志愿无法被录取。针对这些情况,一些省市招办采取了征集志愿的补报方式。我们提醒考生家长一定要重视征集志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不要错过这趟高考录取的“末班车”。

根据往年情况,各省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较短,考生家长要密切关注当地省级招办(考试院)网站或其他权威媒体,及时获取信息,按时选报。要注意的是,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时间一到,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无法登录系统填报。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尽早上网填报,不要错失良机。

有些考生家长误以为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都很“差”,而放弃了机会。实际上,由于生源情况的变化,一些很好的高校和专业也会参加征集志愿。有部分父母担心孩子填报征集志愿会影响下一批次的录取。其实高招录取是按批次进行的,各批次互不影响,上一批录取不结束,下一批录取不开始。征集志愿是包括在某一批次录取中的,如果考生在上一批次征集志愿中未被录取,不影响其被下一批次的院校录取。填报征集志愿时,父母要与孩子一起谨慎选择,仔细考虑所报院校有剩余名额的专业能否接受。因为每人只能参加一次录取,一旦被院校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或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

4、留意特殊类型招生报考

各类特殊类型招生(比如军队院校、公安类院校,司法类院校等的面试、体检等环节将陆续进行。报考考生一定要留意相关信息,及时按照文件要求完成面试、体检等环节。

5、保持手机通信通畅

志愿填报完,招生办和院校联系考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有时候,你的专业需要调剂等特殊情况的时候,院校会拨电话咨询,如果你的手机关机了,欠费了,或者外出信号不好等情况下一直联系不上,可能影响到志愿录取。

6、保管好准考证

千万不要认为高考查分结束后,就再也用不到准考证了。后续的录取结果查询、通知书领取已经大学新生报到时,都可能用到准考生,因此一定要 妥善保管好高考过程中的各种证件。

7、检查身份证是否到期

目前,身份证已经成为出门必备的证件。8、9月份你就要去上大学了,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已经过期,那时候买车票或取车票、进站等都成了问题!所以要提前检查身份证是否即将过期,利用这段时间,及时重新办理。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