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生平主要事迹精选5篇

时间:2023-07-25 17:07:00 | 来源:语文通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5篇《贝多芬生平主要事迹》,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篇一

1770年12月16日,德国莱茵河畔的一座小城波恩,同往日一样开始了它一天的生活:选侯(有资格被选为德国皇帝的侯爵)的宫邸里乐团在举行演奏会;剧院里、贵族的沙龙里回荡着歌声;这是一座音乐空气十分浓重的城市。下层社会的人们,在圣诞节前夕,则各自为着生计奔波劳碌着。

就在这一天,城里一位姓贝多芬的宫廷歌手家里,一个男孩子降生了。孩子很健壮,放开嗓门哭叫,似乎在向人间宣告他的到来。孩子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孩子的祖父路德维希慈祥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高兴地对儿子约翰说:“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维希吧。”

为孙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没有想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个名字,居然会征服欧洲,征服世界,列入了世界大音乐家的行列,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贝多芬的祖父原为比利时人(也有为荷兰人的一种说法),20岁时来到波恩,此后就定居下来。他做过宫廷乐团的歌手,晚年当了乐团的乐长。为人豪爽,有个性,他算是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也在宫廷乐团里当歌手,是个平庸之辈,喜欢喝酒,每次喝醉回来便对妻子叫骂不休,弄得家里缺少和谐的气氛。贝多芬的母亲据说是出身名门,死了丈夫再嫁给约翰的。每天在贫穷与丈夫的折磨下,默默地操持家务,是个温和善良而又能干的女人。

毕竟是个音乐世家,也许是还有些遗传基因,刚刚呀呀学语的贝多芬就喜欢听琴。每当老祖父弹奏钢琴,他不哭也不闹,全神贯注地听,成了老路德维希的小“知音”。

好景不长,贝多芬刚刚过完3岁的生日,他的祖父因病逝世了,时为1773年12月24日。小贝多芬还不大懂得死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慈祥的老祖父再也不能给他买吃的,给他弹琴,象往日那样疼爱他了。直到以后许多年,他提起祖父还是充满了崇敬,身边始终保留着他的一张照片。

祖父死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约翰那点菲薄的薪金,尽管贝多芬的母亲拼命节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约翰也是一个不争气的家伙,30多岁的人,没有本事却能喝酒,越穷越喝,越喝越穷。有时他也想改变一下家庭经济的窘困,除了当宫廷乐师之外,去兼任家庭音乐教师来贴补家用。因为他的任性与酗酒,主顾们往往不敢用他。

贝多芬4岁那年,一天他父亲把他叫到身边,以少有的温和的声调对他说:“你今年4岁了,莫扎特象你这个年龄时就能弹小步舞曲,5岁开始作曲,今年才18岁已成为名音乐家,到处开演奏会,能赚很多很多的钱。”

贝多芬怯生生地听着,一动也不敢动,他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父亲的态度很和善,已经使他很满足了。约翰有他的想法,他自己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把赌注押在孩子身上,想让贝多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他培养出一个神童到处演奏,钱就会源源而来。他把贝多芬当成了“摇钱树”。

从此贝多芬被关在屋子里,学习钢琴和提琴的弹奏。约翰充当儿子的教师。他脾气暴躁又过于急于求成,每天规定的功课多得小贝多芬不能胜任,稍不如意则打骂呵责。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同小朋友一起玩皮球、捉迷藏去了。他恨父亲,也恨这架老式钢琴,多羡慕街上那些又跑又叫的小伙伴们啊。

有一天小贝多芬趁父亲不在家,央求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就一小会儿,回来就练琴。”

妈妈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也不满意丈夫的教育方法,就叮嘱小贝多芬:“去玩一会儿吧,千万别让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妈妈。”小贝多芬飞也似地跑了出去,象只出笼的小鸟一样。谁知他刚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发现了,约翰大发脾气,揪着耳朵把他捉了回来。小贝多芬吓坏了,求助地望着妈妈。妈妈鼓足了勇气劝丈夫说:“约翰,孩子还小啊,才4岁……”

“你懂什么!我是音乐家,我要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约翰既固执又蛮横。

小贝多芬被迫又坐在钢琴前,眼泪一滴滴洒落在琴键上。

邻居们也看不下去,有时也当面劝约翰别这样对待孩子。他听也不听。一次半夜喝醉了回来,竟从床上把贝多芬喊起来练琴。

这种残酷的练琴,没有使贝多芬对音乐产生反感,形成心理上的障碍,实属幸运,这也许是贝多芬的个性独特之处。

贝多芬8岁那年,约翰认为儿子可以为他赚钱了。他在科隆音乐学校大厅,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标价每人1块金币。为了增加票房价值,调动听众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广告上把贝多芬说成6岁,以达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报纸上赫然刊登着“6岁儿童音乐演奏会”的消息。这次演奏还算成功,从此他不断地带着贝多芬四处旅行演出。贝多芬上了小学之后,稍稍摆脱了父亲的控制,在学校里他才有点自由的时间。

童年的日子是值得留恋的,可是贝多芬的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童年的欢乐。他是孤独的。他时常偷偷地站在小阁楼的窗前,望着街上的行人,小朋友们在追逐戏嬉,小贝多芬多想跟他们一样无拘无束地玩啊,跳啊。环境使他过早地成熟。一个10岁的孩子,坐在莱茵河边,对着缓缓北去的河水,想着、想着……在沉思中他忘了一切,精神恍惚。长大以后,这种沉思竟成了习惯。一生中他能够忍耐着寂寞、孤独,也许是在童年的性格中奠定了基础。没有孩子的天真,没有他撒娇弄乖的家庭条件,他只有从音乐里去寻求安慰。他爱莱茵河岸边的绿野、树上的鸟鸣、远处教堂的钟声,这些都能使他忘掉忧愁,得到慈父般的抚爱。

莱茵河庄严地流着,它给了贝多芬以音乐的天赋,也给了他少年时代的贫困和孤独……

贝多芬励志故事 篇二

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勤奋!

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戏,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着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含情脉脉。

贝多芬的经典励志故事 篇三

音乐巨人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与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与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的故事 篇四

他的2113父亲约翰·范·5261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4102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因嗜酒影响1653全家生活。其母玛丽亚·玛格达琳娜只活了41岁。

贝多芬是家中的第2个孩子(第一个早夭只活了6天),此后其母玛格达琳娜还相继诞下5个孩子,但只有两个男孩卡斯帕尔·安东·卡尔、尼古拉斯·约翰长大成人,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贝多芬的感情生活

贝多芬始终没有找到终生伴侣,终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经历是相当丰富的。1800年,贝多芬被]www.huzhidao.com[16岁的贵族小姐琪丽爱泰迷住。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别,最终使他们劳燕分飞,使得当时深受耳疾扰的贝多芬差点为她自杀,并为她创作了《C小调月光奏鸣曲》。

1804年贝多芬与寡妇约瑟芬产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终因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失之交臂。

贝多芬励志故事 篇五

贝多芬是18世纪著名的音乐家,他自幼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华,8岁开始登台演出,12岁时他就能够自如地演奏。

有一次,因为雨后道路泥泞,贝多芬跟着老师尼福赶到演出地点时,距离正式登台只剩下十几分钟了,就在贝多芬焦急地整理衣服时,尼福却像往常一样,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不慌不忙地开始画画。贝多芬有些担忧地问:“老师,画画有那么重要吗?我们是来演奏的,时间这样紧迫……”

尼福没有放下手中的铅笔,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画画并不重要,但是作为一个演奏者,保持内心的平静非常重要。”贝多芬这才明白,尼福是借助于画画让自己平静下来,从而更专心地投入演奏。

多年之后,贝多芬成为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作息时间十分有规律,每天晚上10点休息,早晨6点起床,简单的早餐之后就开始工作,他在动手作曲之前,总会为自己煮一杯咖啡,有意思的是,他在煮咖啡时坚持放60粒咖啡豆,每次都是一颗一颗慢慢地数,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慢慢落到咖啡壶中的过程。

一次,有位朋友在品尝了贝多芬亲手煮的咖啡之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本来以为你坚持放60粒咖啡豆,煮出来的咖啡会有不一样的味道,原来也不过如此呀,你这样做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贝多芬淡淡地一笑说:“咖啡的味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平静。”原来,贝多芬像当年的尼福老师一样,通过数咖啡豆的办法让内心慢慢平静下来,然后就可以全心全意进入创作的状态。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让自己抛开一切私心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才是最终成功的关键。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贝多芬生平主要事迹》,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