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论文【通用4篇】

时间:2023-07-12 08:46:31 | 来源:语文通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4篇《环境保护的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环境保护论文 篇一

1、验收调查重点

新规范强调,验收调查的过程中,应重点核实输变电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噪声环境影响的主要输变电工程内容,并核实实际输变电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化情况和噪声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验收调查时应结合环评报告中提到的敏感点,调查线路及变电站周边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变电站站址从设计到实际建设基本无变化,因此敏感点情况环评中和验收调查阶段基本相同,目前大多数输变电项目是在可研阶段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可研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初步选线和方案论证,在初步设计阶段是施工图阶段输电线路路径经常会有局部调整,甚至个别地段还会友较大的变化。环评阶段确定的环境敏感点不是很准确,评价范围也很宽。验收时一般调查沿线实际存在的敏感点。因此验收中常出现敏感点和环评无法一一对应的情况。

2、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

新规范细化了电磁环境影响调查内容,要求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应考虑其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综合影响;交叉或平行线路中心线距离小于100m时,应调查相关输电线路输变电工程名称、电压等级、与拟验收输变电工程相对位置关系。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多限于模型预测及类比分析。其中模型预测多限于对直线塔在无干扰、理想、满负荷情况下的电磁分布情况,对于含出线交叉跨越或并行情况的输电线路,尚无有效的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于电磁环境影响的类比分析,也多限于直线塔。因此,对于需考虑多条线路对同一环境敏感目标综合影响的情况,需在验收监测时确定敏感点所在区域电磁场强度的达标可靠性。

3、声环境监测规定新规范要求

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串补站厂界噪声监测点应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一般情况下课在每侧厂界设置若干代表性监测点,如有超标现象,应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变电站声环境影响一直是变电站周边居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来源为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冷却机产生的气流噪声和机械噪声。铁心硅钢片的磁致伸缩现象是产生电磁噪声的主要原因。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装置引起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风扇、油泵等。当变压器加电投入运行时,变压器油泵也要投入运行。油泵在运行时会产生振动,辐射噪声。当外界环境气温较高时,为了加强冷却效果,冷却风扇也要投入运行,同时产生振动,辐射噪声。由于变电站昼夜运行,变电站噪声又为中低频噪声,波长较长,不易被吸收,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大。变电站站内有多个噪声源,围墙较长,对变电站厂界单一布点难以全面反映变电站厂界噪声排放情况,尽量靠近站内高噪声设备布置噪声监测点,在没测厂界设置多个噪声监测点,十分必要。若超标现象出现,沿噪声衰减方向合理布点监测至噪声小于标准值处,可有效确定变电站建成后周边声环境质量超标区域,对分析厂界噪声和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提供数据支撑,对后续公众参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保护的论文 篇二

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摘要: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组成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依旧占有极大比例,仅仅依靠燃烧对煤炭的利用率极低,这无疑是对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对提高煤炭利用率的研究与探讨。在此背景下,煤气化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开始大范围推广普及。对目前常见煤气化工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分析了煤气化工艺过程中的清洁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保护;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分析

1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往因过于关注工业生产力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所形成的粗犷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严重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让人们心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深化。在新形势下,一种新型对煤的利用方式–煤气化工艺,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煤气化过程中,凭借煤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足以为气化反应供能,燃烧部分煤炭获得热量并集聚在气化炉中,通入水蒸气进行分解反应,与煤炭不完全氧化并生成含有大量氢气、一氧化碳的合成气体,达到煤气化反应目的。

2煤气化工艺介绍

2.1固定床气化

通常,固定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最高可达4MPa,常以直径在6~50mm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的气化炉内气体流速缓慢,煤粒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5h,在气化过程中趋于静止。固定床气化对煤种活性、灰熔点及热稳定性要求相对较高且炉型较小、气化能力较弱,主要针对于以褐煤及次烟煤为原料产生以甲烷为主的合成气。

2.2流化床气化

通常,流化床气化工艺的操作温度为800~1000℃,操作压力从常压到2.5MPa,常采用6mm左右的煤粒作为气化原料。流化床气化工艺的炉内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且气化介质流速较快,煤粒在气化过程中停留数分钟并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气化介质之间保持相对运动状态。流化床气化工艺对原料煤种的活性、灰熔点要求相对较高。其代表工艺有常压温克勒炉、HTW、KRW等工艺。

2.3气流床气化

气流床工艺是煤气化工业中最为重要的工艺之一,气流床气化的操作温度为1300~1700℃,操作压力从最高可达6.5MPa,炉内气体流速极大使得煤粒在固定床气化过程中与气流呈同向运动,且全过程仅在炉内停留数秒钟。气流床气化工艺对煤种不高,有很强的适应性。其最典型的代表工艺即为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与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工艺:德士古公司在利用天然气及重油、渣油为原料进行合成气的生产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水煤浆气化技术。水煤浆气化工艺采用浓度60%左右的水煤浆为原料,除褐煤不能作为原料外还要求煤中灰分含量要求不超过20%,产生的合成气中有效成分含量可达80%以上;壳牌公司在渣油气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先进的、独具特色的洁净煤气化技术。

3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

3.1灰水系统

在气流床气化工艺的生产过程中,灰水系统蒸汽是其主要废气来源。在生产中采用汽提塔提升的方式在进行工段转换的同时灰水系统的蒸汽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处理。

3.2加压固定床鲁奇炉废气

加压固定床鲁奇炉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包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机物,焦油含量较高,且含有氨、氰等有害物质。在对这些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时,目前通常采用办法是通过对废气中的酚、氨等物质进行回收,加之汽水分离的方式将焦油、氰等有害物质进行分离,将其作为冷却水的一部分并最终输送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3固定床气化工艺废气处理

固定床气化工艺中存在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主要是煤气水处理汽提气、煤气水分离膨胀气、及一些泄压排气等。对于固定床气化废气,普遍采用氮气吹出及气柜收集的方法进行有效处理。

4环境保护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必将继续长期作为我国工业及电力行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对于煤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仅仅依靠治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最主要的策略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同时,应提高煤气化工艺对原料的适应性,使其能良好的适用于高水、高硫等品质较差的煤种,解决品质差煤炭的利用难题。提高煤气化利用率,可以有效减少煤化工过程中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

5结束语

对于煤气化造成的环境污染,除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外,最重要的还是对煤炭产业优化升级,以先进的技术为动力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与结构调整。对现有的三种煤气化工艺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煤气化工艺的清洁生产,助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森,周学双,杜啸岩。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煤化工,20xx,(06):13-16.

[2]高海庆。煤气化工艺清洁生产及环境保护分析[J].化工管理,20xx,(03):217-219.

环境保护的论文 篇三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干净吗?不知道的话,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1、米粉:米粉是大家经常吃的早餐,也是我们非常喜爱的食品。可大家知道米粉的加工过程吗?自从从电视上看到有些黑心的米粉制造商人用漂白剂和脏兮兮的沟水制作米粉。我就再也不敢吃米粉了,如果真的想吃米粉的话,最好还是买品牌米粉,不要随便去外面吃!那样,会生病的。

2.菜大家吃的菜干净吗?有的菜打了农药,电视里经常有报道说:又有多少人中毒了!严重的甚至还被毒死了!现在的人们连吃东西都是提心吊胆的,不敢吃这,不敢吃那。因为中毒的太多了啊!人们还敢随便买东西吃吗?

3,小吃外面大街上,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有,卖豆腐脑的、卖羊肉串的、卖火腿肠的、卖零食、小吃的等等到处都是。大家也非常爱吃,可大家知道吗?那很不卫生!特别是刮凉粉,蚊蝇在上面乱飞,到处传播疾病。天啦!我们生存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啊!让我们大家都一起来珍惜别人,也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保护环境的论文 篇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此也换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霈及资源的紧缺的问题,再加之我国人口较多,这就导致资源紧缺问题尤为严重。由于我国对资源管理和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导致我国在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资源的浪费,这对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所以需要加快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确保更好的维护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1自然生态环境的定义

生态环境是由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其主要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自然因素为主,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中以生物为主体,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业和分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态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会排放到环境中。

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产生的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目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1)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匮乏。我国人口数量占全世界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我国低素质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即便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处到极低的水平。再加之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比重较少,在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较低,而且存在严重的浪费情况,特别是当前我国工业重复用水率、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木材综合利用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就使我国本来就紧张的资源形势更加严竣,很难维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2)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最主要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众多城市环境中能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要求的城市很少,目前在我国属于中度污染程度的城市在列入全球大气监测网后,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特别是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大量的二氧化硫的排放,导致我国酸雨覆盖率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

(3)淡水资源匮乏和污染。淡水资源占总储水量的极小比例,淡水资源多来自于雪山、冰川和距地表750米以下的地下水。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处于极低的水平,水资源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工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还在日益加剧,水环境的恶化导致水生生物资源灭绝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工业和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状况下越来越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生,河流湖泊水质严重生超标,植被退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平衡性被打破,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在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及失衡的情况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国家稳步发展及快速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即是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由于自然生态系统自身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和连续性,这个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则会导致整个系统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旦破坏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时,则会导致无法逆转的后果发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其有效恢复,需要几代、几十代的不断努力。如果破坏更加严重,甚至会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造成威胁。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我国应该把保护、改善环境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以此指导我国走向新的繁荣和新的文明。

3.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国早在西周时就形成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1987年。用经济学语言来概括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生态环境持续能力、社会公正以及人类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步提高。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其不仅包括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包括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是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具重要性,因为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会对生态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威胁到人★WWW.HUZHIDAO.COM★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资源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需要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有效的取代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有效保护,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3.2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我国是最提出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中国家,但我国环境的污染却是相当的严重,不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受到了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的两项基本战略之一,由此可见稳定的生态环境对我国国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破坏速度、改善生态系统,我国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战略方法,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1)加强政府对环境的监督与管理。我国不断制定完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并且通过建立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保教育等方法扩大宣传与监管力度。

(2)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环保产业。通过加强环境科学的研究,对新能源、节能新技术进行研发和利用,有效减少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经济约束和鼓励制度保护环境。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战略,实行排污收费制度,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对能合理利用资源和综合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实行鼓励政策。

(4)加快生态城市、生态农业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加快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生物的多样化。

4结语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管理,走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认识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更好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慧英,王生林,陈耀。甘肃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优化问题初探[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1)。

[2]李红梅,孟娟。陕西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与贫困的相关性及其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以上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提供的4篇《环境保护的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