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论文(最新8篇)

时间:2023-07-10 17:05:23 | 来源:语文通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8篇《汽车论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1] 曹德芳。汽车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0-78.

[2] 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 徐华东。桑塔纳轿车维修技术[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4-41.

[4] 戴冠军。广州本田雅阁发动机的检查与调整[J]。汽车技术,2002,(6):36-38.

[5] 石磊。车载信息技术及其发展[J]。汽车维修,2002,(9):44-46.

[6] 张沈生。汽车维修技术的发展[J]。汽车维修,2002,(6):6-7.

[7] 汤子兴。夏利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自诊系统[J]。汽车运用,2002,(1):34-35.

[8] 崔吉男。入世与中国轿车业新一轮规模扩张[J]。汽车维修,2003,(1):6-8.

[9] 刘仲国。现代汽车故障与解码技术[J]。汽车维修技师,2000,(6):62-64.

[10] 邵松明。汽车维修企业职工培训及改革探索[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3,(1):1-2.

汽车文化论文 篇二

汽车是工业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跨越,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一百多年前,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随着汽车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被它越带越快,它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汽车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百余年来,汽车满足人们代步需求的同时,也积累和蕴含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汽车还在另一个层面影响着我们,那就是艺术领域。虽然外壳的金属光泽和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汽车显得死板生硬,缺乏着艺术的美感,但是这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机器还是无意间闯入了文艺圈,掀起了一波狂澜。

1、汽车是艺术的重要桥梁

艺术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同时也是不分阶层的,任何人都可以欣赏艺术,体会艺术。一个好的艺术应该有一个引起大家共鸣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汽车品牌通过艺术,可以更好地赋予我们产品生命力,也就是说给一个机械的东西更多一些灵性。就像美食和服装一样,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当美食有了不同的文化,服装有了自己的潮流时,汽车是否也对我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影响?实际上在很多方面汽车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这个产业制造出的文化衍生品已经钻进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所创造的艺术价值是无法被忽略的。

2、汽车本身拥有的艺术

2.1、车身的造型艺术

汽车车身的造型艺术表达是通过其外观、内室的形态、图案、色彩、材质等方面体现出来的。

形态:汽车的形态包括整车外形和局部的前脸、后脸、车身侧面、顶面、车窗面、风栅口、车灯、保险杆、后视镜、门把手等、还包括内室的仪表台、方向盘、座椅、门内护板、手柄、按钮等局部的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线条、块面、形体元素的恰当组合,体现出统一与变化、调和与对比、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过渡与呼应、静感与动感等造型的艺术形态之美。

色彩:首先是汽车外部色彩,每辆车都会突出某一种色彩,使之占绝对优势,形成一个主色调,而其他色彩围绕这个主色调进行变化,以体现出“多样统一”的装饰艺术效果。其次是汽车内部色彩,汽车室内色彩也有主色调,通常采用偏向不同色彩倾向和明度的灰色,这是由于室内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和乘客休息的地方,色彩搭配需要达到安静、柔和、协调、舒适的目的。

材质:车身用材料及其广泛,不同的材料除了物理性能不同外,其不同材质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还会给驾乘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车声中运用的不同质地和肌理的材料,能使相应部件具有良好的视觉美感和触摸感,使驾驶员拥有舒适的操作、舒畅的心情。

整体造型风格:现代汽车造型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纵观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无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德国车线条挺拔有力,造型传统严谨;意大利车造型奔放、性感、洒脱时尚;法国车线条简练、极富动感,体现出浪漫情调,引领了世界汽车造型的潮流;美国车线条舒展流畅、强劲有力、宽敞舒适、设备齐全、体现出豪华风格;英国车造型优雅脱俗。充满了绅士贵族风度;13韩的车兼具了欧美轿车的许多优点并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个性:轻巧、简洁、善变、紧凑、经济、细致;这些国度的汽车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

2.2、汽车标志设计艺术

汽车标志是艺术性和象征性的统一,是质量、信誉、原则和精神展示于世的图腾,是沟通人与汽车、汽车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最直观的中介形象之一。汽车标志作为一种文化介入社会,使其特有的信息成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和文明的象征。汽车标志的设计要体现出形态美、构成美、色彩美、神态美和寓意美,通常需要表现出力量、动感和速度。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具象型、抽象型、文字型和综合型。具象型是对自然景物、动植物及人物的具体形象进行简化而成的标志形象。抽象型是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以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标志形象。文字型是以外文、中文及数字加以装饰及变体而形成的标志形象。综合型是上述类别的综合运用,具有更加丰富和灵活的语义。汽车标志的整体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盾牌形、三角形、菱形及其它形状,其色彩有纯净的单色、活泼的双色和艳丽的多色.其中以单色居多。不同的的造型样式均传达出不同的语义信息,代表着不同的企业精神和品牌形象。但都体现出极佳的形式美感和很高的造型艺术水准。

2.3、汽车吉祥物与雕塑艺术

汽车吉祥物就是一种体现速度、魅力和优雅的标志,被选用的肖像大部分是轻盈的女性和相关动物,它们使人们联想到一个美丽、快速、恬静的'世界。这种吉祥标志均由雕塑艺术家精心创作而成,每件均堪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2.4、汽车中的音乐、电影、电视艺术

汽车通过安装车载收录机、VCD、DVD、电视、网络终端显示仪及音响等设备,可以使驾乘人员在车内享受到影院、剧院和歌厅的音乐、戏剧、曲艺、电影、电视剧等视听艺术作品。随着人们在汽车上停留时间的增多,汽车逐渐变成了音乐最流行的舞台。众多要求高质量音质的有车族常常对汽车音响系统行了改装,强化听觉效果。在车中欣赏视听艺术不仅可以愉悦心情,舒缓紧张的神经,排遣人们的孤独感,避免浮躁情绪的产生,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享受美感。

3、车身表面的艺术活动

3.1、车身彩绘艺术

浓墨重彩也可以在汽车上描绘出美丽的图案。车主们可以像汽车服装设计师一样为自己的爱车进行装饰,过一把艺术家的瘾。通过画面构思和各种艺术元素的结合,创造出匠心独具、轻松自由的汽车彩绘作品,体现出汽车和车主生活的精彩和时尚,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车身彩绘艺术不仅是大众的绘画活动,而且还是很好的汽车宣传、促销活动,是当代汽车文化的组成部分

3.2、车身广告艺术

车身广告是一种将车身作为广告承载媒体的广告形式。其特点是针对性强、流动性强、阅读率高、成本低。它可以在移动中“主动”的、多地点的、多角度方位的、近距离的将广告信息传播给预期的受众,达到广告的目的由于受环境的限制,车身广告的色彩须与环境和谐共生,相互映衬,才会提升城市环境的整体美感。由于广告的接收者大多是在运动的状态下阅读广告内容,所以车身广告常采用少量的文字和明确易识的字体,精美独特的图形.换起人们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不仅能达到过目难忘的目的,而且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总结:

汽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迁移,也跟随潮流一样演变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元素。汽车艺术的形成与社会文化是分隔不开的,当文化进步的同时,艺术也随之紧跟步伐。汽车颇有艺术造型的风格使人爱不释手、心情愉悦、赏心悦目,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时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严杨,刘志国,高华云.汽车造型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卓森.现代汽车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林平.汽车夜话——汽车发展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汽车文化论文 篇三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汽车的设计、发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代步工具,汽车文化开始在中国培育、发展。人们对汽车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更是应该深刻了解汽车文化的相关内容。就此主要讨论汽车相关专业中《汽车文化概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面向汽车相关专业学生,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汽车历史

主要包括世界汽车发展简史和我国汽车发展历程,从古战车到蒸汽机、内燃机的出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到当今汽车工业全球化,该部分介绍汽车从无到有的世界发展历程和今后发展趋势,揭示了当今世界汽车欧、美、日三大车系形成的历史渊源。并介绍我国1901年出现汽车,建国后正式发展汽车工业到现在的发展状况。

1.2汽车总体构造

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汽车的总体构造、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和汽车编号基础及汽车使用性能。虽然内容较多,但对于发动机、底盘四大系统等的结构可不做重点讲解,因为汽车相关专业学生都会有另外的专业课来讲授这部分内容。所以该部分以让学生了解汽车总体结构、驱动形式、分类、编号为主,并补充讲解现代汽车新技术,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转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安全气囊、废气涡轮增压、自动变速器、电控悬架系统、巡航系统、导航系统等涉及到安全、环保、舒适性能多方面的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各种汽车新技术的原理,作为汽车专业的学生,不断掌握汽车新技术是必要的。

1.3汽车外形和色彩

这部分介绍100多年来汽车外形的发展,从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到船形、鱼形、楔形等各种形状的变化,揭示了影响汽车外形演变的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同时也介绍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汽车使用功能、使用环境、使用对象等对汽车色彩的影响,也介绍了色彩对汽车行驶安全的影响。

1.4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及车标

汽车专业的学生通常对名车非常感兴趣,能说出部分汽车公司和名车,但对其缺乏深入的了解。这部分主要介绍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韩国、中国等国家主要汽车公司及其汽车品牌、车标。汽车公司的创建、发展记录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成长历程,车标的发展是汽车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和无形的财富,这部分主要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提高掌握层次,加深掌握内容。

1.5汽车竞赛

通过教学实际观察,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汽车竞赛是汽车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车运动为汽车爱好者带来了刺激和享受,也为汽车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现在越来越多人成为赛车迷,汽车竞赛的讲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产品及性能。这一部分主要讲授赛车运动的、冠军车队、赛车明星等内容。

2、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汽车文化概论》这门课程来说,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达到知识和能力同时培养的目的。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能使课堂讲授产生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除了突出重点、难点外,还应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而这种主动探索的能力和倾向正是学习汽车文化日趋繁盛、包罗万象的知识所必需的。另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高等教育也很有必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应具有横向扩展能力和纵向延伸能力,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上学的那点知识。在这个电视、杂志、网络等各种传媒极大充盈的年代,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汽车文化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穿插讨论式教学,当学生受到教师启发和引导发现问题时,或教师提出汽车文化与社会相关问题时,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由小组统一观点,然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轮流发言。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轻松的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还能很好的带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本门课程知识日新月异、覆盖面广,有很多内容需要图片或动画展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满足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显示清晰、图文并茂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节约课时,还能通过丰富的色彩和图片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可谓一举数得。除了课堂教学以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比如带

学生观察学校停放的各种车辆,包括品牌、外形、颜色等等,分析本校教师对汽车的喜好和原因;带学生去不同的汽车销售店参观,分析社会需求和品牌效应;鼓励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参观车展,分析大众喜好和流行趋势等等。通过这种实践锻炼,学生能更好的重视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达到充实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当代中国社会,汽车的普及化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汽车文化不仅是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须知识,也对普及全民汽车教育、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而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更是肩负着传播和发展汽车文化知识的责任。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出了一些见解和方法,希望对该课程的教学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汽车技术的更新、汽车占有率的提升,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也会逐步接近或统一,并不断向前发展。任课教师要有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改革发展的精神,以适应当代汽车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汽车文化素养。

汽车专业论文 篇四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每年为汽车产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然而该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性汽车销售与服务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汽车营销与服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模式、内容和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因此课时设计、安排常常理论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即使到了最后一年进行了实习,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没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社会需求的是可以直接上岗并熟练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在世界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要求。然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社会竞争力大大降低,就业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现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总体目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由于传统教学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知从何做起,交给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优化目标,就要将其诟病去除,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可以上岗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和实践对于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都是必须的,理论需要实践来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加强。只有衡量好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权重,才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须是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汽车构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的知识,够用指满足该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家上课的现状,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间,同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叉,每个理论知识用实践来体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营销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实训基地是保证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的有利平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公司、4S店的真实场景,努力融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服务和营销为一体,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由于汽车企业较多,可以采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让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切身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场景,这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可以培养该企业所需要的职工,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性教师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已脱离社会实践很久的老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来自某企业或者公司,具有企业理论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第一线,为学生讲解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顾客、吸引顾客,完成工作使命等。

三、结束语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性产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因此无法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等,为培养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曾令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25—27。

[2]夏志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6,14:134—135。

汽车专业论文 篇五

1、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职业教育也已经基本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化。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陈旧观念,逐渐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固有思想,主要任务变成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非传授知识。教师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将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被重新定义。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所以导致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也处在开发阶段,对职业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就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汽车服务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备汽车服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能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工艺与检测、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备以及汽车美容与保养等方面工作,具有高端技能和扎实理论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专门技术应用人才。这些能力的培养取决于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能否具备实用性,取决于资源库的内容。

2、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专业化部分设置

⑴理论部分,汽车服务专业课程主要由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汽车服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等模块,以项目课程实施为载体,强化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同时加强岗位持续发展所需的拓展知识学习;同时设置公共任选课、专业任选课知识的学习内容,培养职业岗位后续发展能力,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着力于学生一般性知识与素质的获取,并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公共选修课模块重视学生知识储备、人格修养、文化陶冶、艺术鉴赏及继续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专业基础课模块重在建立学生专业知识体系;专业技能课模块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专业任选课模块给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这些全部依靠数据库实现数字化教学。

⑵实践部分,根据不同的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本着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制造与装配,汽车美容与保养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加工与安装工艺的实践能力、汽车安装、调试、维修的基本能力,汽车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能力,以及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有效利用资源安排具体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将理论与操作结合在一起,掌握实际工作的能力对应的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实施时间交错、体系并行,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

⑶实例研究部分,是由典型案例以及技术指导构成的,这个部分不仅能够使教师实现对新技术的学习,还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详实的参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实践经验。以蓄电池电量过低的检修为例,学生通过基础理论库查阅有关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通过电工电子实训基本实践能力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排除各种引起蓄电池电量不足的原因,最终排除故障。通过资源库的让学生主动掌握汽车服务的基本知识、常用工具的使用、基本操作、线路的布线与布局和工艺,常用电气设备的使用、安装、检测与维护,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印刷电路板和接触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的生产实际,了解电子工艺的一般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焊接、组装产品等汽车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通过技术指导和训练,注意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⑷教学部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并根据各个模块所涉及到的内容与特点,分别以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行动导向法、翻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并举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高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朝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⑸拓展部分主要是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及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新技术介绍,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技术,及时了解汽车服务专业及相应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将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及时充实到资源库的建设中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企业的工作实际,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这个部分是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而设置的。

3、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应用

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库,在课前搜集大量的教学材料,综合自己的观点,完成教学备课和教学课件的制作。优秀课堂教学实况、文献资料、专题讲座、专业动态用于教师自己的课件和教案中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示范的教学资源有利于为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提供相应的空间,资源库能够满足教师在不同教学阶段对于备课素材和课件制作的需求,可直接用来演示,提供教学情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做到轻松备课,简单教学。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实用性教学素材的展示,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也利用比较多的是案例、题库、试卷、课件、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检测学习效果,与教师同学互相切磋,展示学习成果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5结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换,并且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阶段的教学和自主学习的需求,为汽车服务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汽车专业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从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任务及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入手,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双师型”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一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本土化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正在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特色。这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模式特色和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比较模糊;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

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

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最终促进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历证书必须反映职业能力。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则是文化程度和某类(项)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因此,在“双证融通”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历证书的内涵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核心能力,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和沟通。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要实现“双证融通”,首先要按照专业培养对象的未来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其次,要确定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层次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应。

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课程模式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必须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范式,有效整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上应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以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为保证先进课程理念的引入,可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我们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突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等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校外企业顶岗三个模块,以此支撑学生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将专业主干课设计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按照检测与维修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的基本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

(二)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应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师负有重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保障“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要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专业实践。

要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三)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书”教材建设

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主导教学模式。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助理汽车改装工程师、汽车改装工程师、高级汽车改装工程师三个等级;汽车修理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汽车装配工以及汽车商务营销师等。

建设一套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双证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材建设应该围绕职业能力来完善教材体系,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双证融通”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它是“双证融通”的实质。而两种标准的融通又依赖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融通。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作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进行鉴定考核。因此,学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满足技能考核要求。

(3)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两种标准的融通客观上也要求双方管理者的沟通。通过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的重要形式。

汽车文化论文 篇七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人们,当代汽车是新时代毋庸置疑的产物。车在中国历史的浮沉中,在所有的历史变迁中,蜕变衍生逐渐发展成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发展。车的变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且具备时代的个性。

【关键词】车;中国汽车发展;欧洲汽车文化;世界汽车风格;汽车时代

汽车,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是一种驰骋世界的交通方式,是一方历史悠久的文化,更是一类风靡全球的潮流。它来源于人们对于“打破空间、时间限制”的需求。它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时间的价值。汽车作为当代交通方式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汽车的认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识。

一、中国的车文化的变迁与汽车文化的发展

虽然汽车起源于欧洲,但在中国古代车文化就已经产生并发展壮大,中国古代的车文化对于当代的汽车文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车的发展由简到繁、由人畜力到机械、由慢到快的沧桑巨变,在我国就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英雄好汉驰骋沙场英勇杀敌骑的是马;后来应皇上出游或战争的需要,人们发明马、牛、驴拉的两轮车,从兵马桶的出土和许多古迹壁画上也恰恰反映了这点。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是用硬木制造而成,在独轮两侧安设车架,用于载人或者载物,长大约4村,由一人掌握两个车把推动前进,也可以前拉后推,车子看着小巧,却可以载重几百斤。“鸡公车”因为是独轮着地,不管平原还是山地小道都可以畅行无阻,这是一种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的既经济又实用的交通运输交通方式,更是人类交通史上一项重要发明。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中提到“司马懿占北原谓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这一项发明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到了宋代,“鸡公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一人掌握变成两旁扶推,前面用驴拉,这就称为“串车”。到了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上拱形的席作顶,用来拉客,被称为“双缱独轮车”。到了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了风力。在战争时期,将粮草运往前线,起到巨大的作用。到了20世纪初,城市里出现了双轮的人力黄包车,可以说翻开了城市客运的新篇章,通行便捷,至今仍然是城市客运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颇受旅游者青睐。

作为新时代的人类,相信没有人会拒绝时代的产物。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起更是带动了成千上万个子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29年5月我国第一辆汽车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而成,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这一次试验成功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为我国当代汽车行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了第一辆载货用的汽车,被称为解放牌汽车。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53中国汽车行业的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第一次正式建造汽车的这一阶段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在这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等各类汽车都有了全面发展。而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全面融入世界的汽车工业体。

二、欧洲汽车文化的发展

汽车作为工业文明之境,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的变迁。1600年由荷兰工程师史文发明制造,顺风时速可达30km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力大车”。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居诺花了6年时间制成,时速为4km世界上最早的一辆蒸汽汽车。1860年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油汽车。

回顾欧洲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赛车的“竞赛”意识是深植在他们的文化中。欧洲作为汽车产生的先驱者,其政治文化多起源于古希腊,在政治方面“竞争”成为整个欧洲政治体制主流;在民俗方面,赛马等竞技体育竞赛转化为风靡全球的赛车运动,并成为了欧洲汽车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发现其汽车工业的发展与赛车是不可分割的。因为赛场是检测一辆车的性能、品质和安全性极好的场所,这是当代意义上的汽车。

三、汽车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利弊

汽车的出现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无论世界各国的汽车形态、功能有什么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速度、性能等也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发生改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汽车从诞生到融入社会机体,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凝聚并丰富着人类文化,推进着人类文明进程。汽车文化遍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体现。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追求,汽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会不断延伸,将越来越深入地改变世界,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当然无论什么东西,什么事情,它总是有利有弊的,汽车也是一样。人类在享受汽车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汽车社会所带来的能源、环境和安全等负面影响。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无时无刻不再污染着我们呼吸的空气,汽车的噪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汽车行驶中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和财产。

我认为只有建立健康和谐的汽车文化,人类才能更好地享受汽车文明,才能更快实现人车和平共处,达到“人车合一”的理想境界。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文化的逐步完善,中国的汽车强国之路将势不可挡,我们也终将走进真正的汽车时代!

参考文献

[1]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2]王凤兰。当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汽车文化论文 篇八

两厢车-----不就是三厢车少装个尾巴吗?其实这一“变种说”是对两厢车缺乏了解。追溯起来,两厢车的历史几乎和汽车发展史一样长久。

在21世纪50年代前,两厢车一直是汽车市场的主要角色。大众甲壳虫、奥斯丁迷你等两厢车型不仅是汽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车坛常青树,至今仍备受广大车迷拥戴。上个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令体积小巧、燃油经济性显著的两厢车又重新风靡市场。如今,在巴黎、罗马、汉堡、伦敦这些人口较为稠密、街道相对狭窄的欧洲城市中,两厢车更是大行其道。长期以来,两厢车在国内被认为是配角,主流市场上纵横驰骋的一直是三厢车。但近几年市场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两厢车的销售持续看好。

两厢车自从引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消费者不认可,政府又在有意无意的进行着限制,然而最近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真正的两厢车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情况下,两厢车的命运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我一直很关注两厢车的发展,在中国出现的两厢车中老一辈的算是奥拓和夏利等底档次的产品,由于那个时期的市场主要由官方车和有钱老板的车来支持,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两厢车是不会被认可的,而在汽车逐渐进入家庭的现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老百姓开始成了汽车消费的主力军,而更小巧更经济更环保的汽车概念自然会在这样的一个消费群体中受到青睐;由于最近石油价格疯长,能源问题和油价问题被大多数消费者放在了考虑的范围内,而经济省油的两厢车成了首选也在情理之中;自从政府上台以来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了议事日程,而随着各大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的不合理法规被曝光,政府的一系列相关保护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举措正在酝酿或正在实施。这一切有促使两厢车现在备受关注。

至于说到两厢车的优点,它的实用之处首先是占地面积小,驾驶灵活。车子美长一点在城市里转弯和停车的灵活性都会降低一分,两厢车优势相当明显;其次,两厢车由于没有后背箱,制造时原材料使用少,整车成本低,且整车质量较轻,油耗也会相应的比三厢车低;没有后背箱的两厢车,在转弯时离心力较小,高速转弯时车子不容易发生甩尾,在运动性能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在设计这类大两厢车时,厂家一般都把运动性能作为设计的重点;没有后背箱的好处还有,不必在设计车身外形时,牺牲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来照顾整车的流线造型。两厢车充足的后排头部空间,使整车舒适性更高;装载大件物品时,两厢车比三厢车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是大家认同的。

有些人会认为两厢车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毕竟少了个后备箱从后面的撞击必定会直接缓冲到后排乘坐人员身上,这点不可否认,从追尾事故上看三厢车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事情总是两面的:首先,在正常行驶尤其是在城市中行驶的情况下,家用轿车的速度相对于客车和货车来讲是相对较快的,而被从后面的撞击还要达到一定的相对速度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被追尾的车多是静止停放的情况,更多的情况是大雾天遇到交通以外以后的车辆,这种车后排再坐上人的情况就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发现在现行的各国的碰撞试验中很少有测试后面撞击的;其次,在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的正面撞击,这种情况下肯定是两厢车安全,因为车相对轻,惯性小,容易减速和操控;即使以同样的速度撞击,质量小的话撞击能量就小一些。大家可以设想一:BORA和一GOLF同样速度撞墙,肯定是车轻的Golf安全;另外车头部的结实程度如果从一个级别或者说一个平台开发车来的两厢和三厢车应该是一样的,例如凯悦HRV和凯悦或者BORA和一GOLF,这一点是肯定的。

再来谈谈中国的两厢车市场,最早的两厢车在中国是奥拓和夏利,因此现在有些人一谈到两厢车还是总拿夏利做比较,其实那早已是时过境迁的事了。在中国首先出现的主流两厢车市大众的POLO,它真正开启了中国两厢车的大门,无论从营销策划还是广告宣传它都为现在的汽车销售作出了典范,从那时起人们也真正接受了两厢车的概念,POLO的造车工艺在当时应该算是先进,更蕴含着德国车的谨慎原则,更难得的是两厢POLO更是时尚的代名词,它代表着追求高品质的精致生活和崇尚敬业精神,努力工作,但也懂得自我放松的生活品味,然而,POLO的配件和维修业由于其造车工艺的先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这也是现在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POLO的销售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

真正在中国进入工薪阶层的两厢车还是奇瑞的QQ,它在中国车市可以是和桑塔纳媲美的神话,价格也就是三四万,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而由于它可爱的造型更是吸引了无数女性的眼球,它的热销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对这款仅为老百姓设计的车来讲,在技术和做工上我们还能要求它怎么样呢?但就我个人看现在的QQ做工上已经和当年刚出道时有了明显改善,我认为这就够了。

另一款主流畅销的两厢车是广州本田的飞度,它无论从工艺上还是外观设计上可以说都是两厢车的一个高峰,连正在酝酿的大众新款POLO在设计上除了那个典型的进气隔栅外其余都酷似两厢飞度,而它的热销自然也在情理当中,据说广州本田的生产线是国内最高效率的生产线,唯一的不足我认为这个档次的车仍采用后轮鼓式制动,对于这样一款外形酷似MPV的车来说未免有些小气。然而和POLO一样在高价位搏杀的两厢车飞度也陷入了销售下滑的低谷中,十月份的销量已经跌破4500辆,看来今年很难实现去年的辉煌了。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目前被期待最多也是年底即将上市的标志206,在经历了307两厢改三厢的尴尬局面以后,此次206几乎原封没动搬到了中国市场,只是内饰上才用了和307同样的色调而已,而从307看标志的造车工艺和态度应该说还是有保障的,据说价格会定在8万左右,也就是说这样一款欧洲主流的两厢车即将在中档两厢车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雨燕、飞度、骐达、POLO和已经半死不活的GOLF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要么降价,要么淘汰,市场将面临又一场混战之中,而我个人认为它的定价将十分贴近9万,去争取飞度的市场,而对于已经下探到5万左右的GOL、乐驰、SPARK和本就底价的QQ、吉利系列等汽车来说基本上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总结中国车市的两厢车品种已经丰富了很多,从低档的吉利系列到GOLF已经覆盖了3万到16万的价格区间,但普遍还不够贴近大众生活,按市场定价而不是按成本定价的现象仍然普遍。现在的政策我认为对两厢车来说十分有利,税收政策的倾斜、保护经济型轿车政策的出台和正在酝酿的燃油税的政策无疑都是为两厢车的推广注入了强心剂,下面就是看各方如何把握时机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8篇《汽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